<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师生财产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市体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反诈进校园”。本次活动以“筑牢青春防线,向诈骗说‘不’!”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校园反诈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提高防范意识</p><p class="ql-block">学习反诈知识: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最新诈骗手法,如“刷流水”“百万保障”等关键词识别骗局 。 </p><p class="ql-block">保持冷静:对陌生电话、短信或网络息保持理性,不轻信“中奖”“转账”等诱惑。 </p><p class="ql-block">保护个人信息</p><p class="ql-block">避免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谨慎处理网络注册、填写问卷等操作 。 </p><p class="ql-block">规范手机卡使用:不随意出租、出借电话卡,防止被用于诈骗 。 </p><p class="ql-block">技术防护措施</p><p class="ql-block">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官方软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 </p><p class="ql-block">加强账户安全:设置复杂密码,启用双重验证,定期检查账户异常 。 </p><p class="ql-block">核实信息来源</p><p class="ql-block">对可疑信息(如“客服退款”“安全账户”)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避免直接转账 。 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与亲友沟通或报警 。 </p> <p class="ql-block">社会化宣传</p><p class="ql-block">参与社区、学校等组织的反诈活动,如“戏曲+法治”宣传,提升家庭和群体防范能力 。</p> <p class="ql-block">预防与应对方法</p><p class="ql-block">预防原则:</p><p class="ql-block">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不明二维码、不接听转接电话。</p><p class="ql-block">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专线等工具识别风险。</p><p class="ql-block">应对措施:</p><p class="ql-block">立即报警并收集证据,避免二次受骗。</p><p class="ql-block">通过银行网银故意输错密码冻结诈骗账户24小时。</p><p class="ql-block">家庭与社会参与:教育儿童警惕游戏诈骗,向老人普及养老骗局,社区宣传提升覆盖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