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白乡,有一种奇特的观念:爱物惜生!单就惜生来讲,他们把自然界所有生物都当成人一样看待。比如对家乡的耕牛,他们不仅精心照料和饲养,还给牛过节。八月驴马会,某种程度上就是驴马的节日,而牛的节日则是冬至节,白语叫嘟嘟者。嘟嘟者这天,白族人不仅用烧热的清水给耕手擦身洗澡,要换上干净新鲜的圈垫,还要喂耕牛米酒、白糖、用白米饭拌有滋本药材的“使厄”,以及蚕豆等一些精饲料,还给它喂药喝,以防疾病。家乡人认为只有把耕牛的节日过好,来年春耕时候,耕牛才会更家勤勉和有劲。</p> <p class="ql-block"> 即使是在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时候,生产队耕牛的圈房虽然集中建盖在村子中间自东向西主轴线北侧,阿兆家东面、阿发家南面的那块基地上,但饲养还是包给了各家各户。分开饲养的好处在于可把牛牵到平坝里水草最肥美的田头地角,让它吃到最鲜最嫩最肥美最甜最香最有营养价值的青草,而不至于像羊群和驴马一样,一大群牲口赶到山上,漫山遍野寻找食物,去吃山上那些干瘪粗糙难以下咽的山草。于是乎,我在放羊放马以前,其实我已经放过一头耕牛。</p><p class="ql-block"> 与耕牛的相处使我了解到:一头好耕牛应该既不太肥也不太瘦:头不应太长,应该收拢,耳朵大,体毛浓密,均匀一致,角有力、有光泽,前额宽,眼睛大而有神,鼻子粗、低塌,张开,牙齿白、齐整,唇黑,脖颈多肉,肩宽而沉,胸部宽,颈部的垂皮,即胸前皮肉吊至膝部,腰大,腹宽,往下垂,腰部粗而长,臀厚,大腿粗壮而有力,腰直而圆润,吊着的尾巴拖到地上,毛细密,步履坚实,皮粗糙、坚韧,肌肉发达,趾短而宽。牛也应该对刺棒敏感,听从人的召唤,昂首前进。</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土地的耕耘者,牛的作用在田里,牛的事业在田里,牛的情感在田里,牛的向往也是在田间地头能嚼上几口自己喜欢的嫩,那便是它们的佳肴,便是它们心心念念的牙祭!不过要循序渐进,让牛早点接爱训练,才能让它甘心情愿地套上牛轭,任人牵引。从两岁半到再大些,要开始驯练它,教诲它,感化它,制服它:要是等到晚些时候驯养,它就变得不顺从了,常常不可制服。人之对牛,耐心、温和、甚至抚摸是仅有的几种必须运用的手段,对牛弹琴,其实它并非一点都听不懂;真心对牛,牛才会对你以心换心,同等相待,武力和粗暴的对待只会使它牛气冲天,永远厌恶。因此,必须轻轻抚擦其身体,不时给它喂大麦糊、研碎的蚕豆和它最爱吃的其他食物,以及它非常喜欢吃的拌盐混合饲料,同时,经常绑缚牛角;几天后,将它套上牛轭,让它与另一头体格相仿、经过训练的牛一道拉犁;要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系在离食槽不远处,再将它牵到草场,让它们互相了解,习惯于共同的活动,开始决不用刺棒戳牛,除非在更难对付的时候才加以使用。此外,应该谨慎地对待它,只让它耕少量土地,因牛没有完全经过训练时会很容易疲劳;出于同样理由,只是在情况改观时,才喂给它更多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我最反感有的人骂人,动辄骂别人“畜牲!”我不禁要问:“畜牲怎么了?”在我看来,动物有动物的本性,人有人的本性,拿动物与人相比,本身就不可取。而事实上,一些动物的可爱之处,人类有时就望尘莫及。如果硬要作一些比较,动物与动物之间则可以勉强为之。比如牛、羊与其他食草为生的动物,不仅在动物中对人最友善、最有用、最为亲密,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养料,而且它们还是消耗最少的动物;牛在这一方面尤其出类拔萃,因为它把取自大地的一切全都还给大地,它甚至改善草地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使草地肥沃,而不像马与其他动物那样,短短几年就使丰饶的草地变得贫瘠不堪。</p> <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这种牲口不但保护了自然,还还给人类提供这些好处。试想想,要是没有牛,穷人与富人都将难以生存,大地将依然处于荒瘠不毛状态,农田甚至苗圃就会龟裂,寸草不生。曾几何时,人类靠着这“二牛抬杠”,乡间的农活全靠有了牛而运转起来,牛是农场里最得力的帮工,乡村生活的支柱,牛是实现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前,牛和人一道创造着人类的全部财富和历史,如今,在偏远山区和偏远农村,那些无法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地方,牛依然是一些百姓赖以生产和富裕的基础。这些地方仅仅靠土地的耕耘和牲畜的兴旺才得以维持并繁荣,因为它们是仅存的实际财富,而其他财富,哪怕是金银财宝,也只不过是随意挥霍的财富,炫耀之物,流通货币,它们只在大地的产品给它们提供等量的财富时才有价值。</p> <p class="ql-block"> 是的,与马、驴、骆驼等不同,牛并不适合运载重负:它的背和腰的外形表明了这种不适;但是它颈厚、肩长,表明它适合牵引或戴上牛轭;也正是以这种方式,它才最有助于牵引;牛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耕地;它身体笨重,动作缓慢、足蹄较低,干活时不动声色,又有耐力,这些特点似乎集中起来,使适于耕田者非牛莫属。与其他动物相比,牛更能克服不断产生的阻力:马比牛更有力,却不那么适合这一工作,马的腿太长,动作太大、太猛烈,况且太焦躁,太容易厌弃别的东西。二牛抬杠,家乡人让牛干的是沉重的活儿,这种活儿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有热情、有速度,还需要更壮实、更灵活、更有份量,在这种时候,家乡人甚至使牛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全部轻快和柔和,态度和举止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而在我的家乡,人们不仅懂得耕牛,理解耕牛,在乎耕牛,爱惜耕牛,呵护耕牛,春节期间还要耍牛戏。家乡人本来就喜欢演戏和看戏,流传的戏种有滇戏、昆戏、吹吹腔、白剧等,从前的白族村庄,几乎每村每寨都有古戏台,有的村庄歌舞表演甚至不用古戏台。因为他们表演的是在白族独一无二的耍牛颂春戏。作为村寨娱乐田公地母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村子旁边的空地上都要表演耍牛颂春戏,演员多为男人,表演的内容和主题是一年四季农事活动的劳作之苦与乐。其时,四里八乡的村民携老扶幼,也纷纷赶来观赏耍牛颂春戏。在耍牛颂春戏的感染下,看戏的人们也纷纷载歌载舞的人群之中,对着白曲,跳起舞来。耍牛颂春戏因其生动、风趣、幽默、简单而极具娱乐性、观赏性和可参预性,是一种风格独到、非常难得的大众化文体表演项目,表演内容活泼传神、健康向上,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是白族农耕文化土生土长的真正的珍贵遗产,牛的尊严在家乡的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特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