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教31年,燕老师曾无数次听说过、也亲眼目睹过太多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应付和拖拉,而发愁,而无奈,甚至是崩溃。于是,他们大多会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对待:一是交给辅导班,自己落个清净;二是随他,不管不问。当然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相差无几,孩子会孩子写作业更拖拉、更应付,成绩也会更差!</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从教31年的老教师,燕老师告诉大家: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从此会放弃自己的那种心态!他们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态再想改变就太难,太难了!燕老师看到过无数这样的孩子成绩一步步下降,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常常会考个位数。那会儿,就是神仙级别的老师再想拉他们一把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这部分孩子最后的宿命大都是家长放弃,老师放弃,自己也放弃!然后,便沦落为初中毕业只能上技校或者辍学的结果。太可怕了!其实这种可怕的结果真的是可以避免的!但种避免是有时效的,就是家长最好能在孩子产生这种状态的初期去挽救他们,也挽救自己将来要背负悔恨的命运!那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去挽救他们呢?如果您真的想挽救他们,必定先要挽救我们自己!燕老师说这话,也许您不一定能明白。那燕老师就明白点儿说,<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自觉、主动的孩子,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自觉、主动、而且坚定又毅力的家长。要想做到这个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先和孩子平等地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彼此敞开心扉认真地剖析一下自己的缺点,并帮对方指出三个优点,一个缺点。燕老师之所以建议大家要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有优点,因为优点是点亮希望的火种。一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孩子只会破罐子破摔,他们是不会通过努力去改变现状的,“坏”就是他们的舒适区。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给孩子找优点,而且是确实存在的,切不可虚夸表扬,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认识自己!当然,您也一定要相信无论在大人眼里多么不堪的一个孩子,他的身上一定有优点,只是我们暂时没有发现罢了。正如罗素所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找找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您的孩子是否吃饭很省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您的孩子是不是从不撒谎,很诚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您的孩子是不是很关心父母或长辈,甚至愿意帮他们做点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4.您的孩子是不是很喜欢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而且很喜欢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5.您的孩子是不是特别安静,从不打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6.您的孩子是不是偶尔也会和您聊聊老师或同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7.您的孩子是不是很喜欢干活,比如帮老师搬作业、倒垃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请顺着燕老师的思路继续想想看,您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天哪,原来我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如果一个优点是一颗火种,那我们何愁我们孩子进取的心不被点燃呢!</span></p><p class="ql-block"> 如果以上优点,您一个也没从您的孩子身上找到,那您不妨给燕老师留个言,说说您的孩子的缺点,燕老师一定帮您从中找找他(她)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找到了孩子的优缺点,请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缺点改正行动表”</p><p class="ql-block">吧。比如您的孩子的缺点恰好是写作业拖拉、应付,那么你们的计划可以直接参考燕老师的去制定哦。</p><p class="ql-block"> 每天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课上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或同学,做到及时学会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自主思考,还是不会的立刻请教家长,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后,再做几道同类题,做到确实学会了思考的习惯和答题的方法,做到常常温习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做作业之前,和家长一起预估作业时间,并努力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4.每天做点自主练习,练习的内容重点针对掌握不扎实的知识,做到烂熟于心,熟能生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5.请家长做好监督,每天帮助记录作业情况及完成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6.家长承诺,并践行在孩子做作业前只提醒一次,中间绝不催促,到时间叫停,不允许再做。第二天以文字等方式告知老师孩子的作业情况。如果有没有按时完成的,当晚实行惩罚。如果完成很好,当然计分,奖励。奖励的方式最好是代币制,如积分。当然,可以约定用积分周末换取看电影,外出游玩及其他健康娱乐权利。但是,所有的玩都必须是完成份内任务之后!</b></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给我们班的孩子制定的家庭表现情况记录表。每天家长填写,第二天俺收取,评价,并及时反馈。</p> <p class="ql-block"> 面对拖拉,应付的孩子,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小妙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拆解任务:把“大难题”变成“小台阶”</b></p><p class="ql-block"> 孩子面对“写完全部作业”这种模糊的大目标,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进而拖延。家长要做的第一步,是帮孩子把任务拆解得具体、可落地。比如,不说“赶紧把作业写完”,而是和孩子一起梳理:“数学作业有10道口算题、2道应用题,语文要默写5个词语、背诵1段课文,我们先做数学口算,10分钟能完成吗?” 用“定量+定时”的方式,让孩子清楚每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多久。</p><p class="ql-block"> 对于低年级孩子,还可以用可视化的任务清单,把作业条目写在纸上,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这种“看得见的进步”能快速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推着他往下推进,而不是卡在“无从下手”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打造专属学习区:减少干扰,快速入状态</b></p><p class="ql-block"> 环境是影响专注力的关键,很多孩子拖拉,是因为学习环境里诱惑太多——书桌前放着玩具、手边有手机、家人在旁边看电视。</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帮孩子打造一个专属学习区:书桌只放当前作业需要的课本、文具,移除玩具、零食、电子产品;学习区尽量远离客厅、厨房等嘈杂区域,家人在孩子学习时,避免大声说话或看电视。</p><p class="ql-block">同时,固定学习时间和流程,比如每天晚饭后半小时,自动进入“写作业模式”:洗手、坐到学习区、拿出任务清单、开始做题。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条件反射,到点就知道该进入学习状态,减少“磨磨蹭蹭找状态”的时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用“正向激励”代替“批评催促”:保护学习兴趣</b></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拖拉,会忍不住批评指责:“你怎么这么懒?别人都写完了!” 但负面评价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自我否定,觉得“我就是写得慢、写不好”,反而更不想写。我们不如换成正向激励,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今天口算题比昨天快了5分钟,进步很大!”“这道应用题步骤写得很清楚,比上次认真多了”。 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设置“小奖励”机制,比如每天按时完成所有作业,就能获得10分钟的自主娱乐时间(看绘本、玩玩具等),或者周末累计5次达标,就可以去公园玩一次。奖励的物品不必贵重,核心是让孩子感受到“认真写作业能带来好结果”,从而主动愿意投入,而不是被“逼迫”着学习。</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教孩子“拆解难题”:克服畏难,不卡壳</b></p><p class="ql-block"> 有些孩子拖拉,是因为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卡壳,越想越焦虑,最后干脆放弃、敷衍了事。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教孩子“拆解难题”的方法。比如孩子卡在一道数学应用题上,家长可以引导:“这道题问的是总长度,我们先找题目里的已知条件,比如第一段长多少,第二段比第一段多多少,先算出第二段的长度,再把两段加起来,你试试第一步能不能算出来?” 把难题拆成一个个小步骤,帮孩子找到突破口。同时告诉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先做后面会的,等全部做完再回头研究,不要一直卡在一道题上浪费时间。” 让孩子知道,写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有“停顿”,但不是“放弃”,培养他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家长“适度陪伴”:不包办,不缺位</b></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要么全程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有错就立刻指出,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要么完全不管,让孩子自己随便写,导致孩子敷衍了事。其实,“适度陪伴”才是最好的方式。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比如看书、处理工作,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当孩子主动求助时,再给予指导;如果孩子没遇到问题,就不打扰他的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作业完成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但不是替孩子批改,而是引导他自己发现错误:“你看看这道题的数字抄对了吗?”“这个词语的笔顺是不是不对?”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作业负责,而不是依赖家长“兜底”,同时也能培养他的细心和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孩子写作业拖拉、应付,本质上是“不会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信号。家长与其焦虑催促,不如用具体的方法帮孩子搭建“脚手架”——拆解任务、优化环境、正向激励、教授方法、适度陪伴。 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坚持下来,能帮孩子慢慢建立专注力、责任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拖拉应付的问题自然就会慢慢改善。毕竟,让孩子主动愿意学习,才是解决一切学习问题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简而言之,就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商定契约,然后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好转,但有时也会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这都很正常。家长需要抱着坚定的决心持之以恒地陪伴,帮助,鼓励,提醒。当然,如果您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那么,请学会求借外力,比如老师。请老师多支招,多当您和孩子的“裁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