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一周之前,儿子即网签</b><b>,拟组织家人到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一游,因即时气候阴转小雨而取消行程。10月28日翠湖采风,从闻一多先生红烛文化艺术长廊出来,前行不远,即是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早就想看看校园内的熊庆来、李广田旧居,也想顺便看看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是啥模样,加上当日时间非常充裕,于是,开启了人生的“云大(东陆校区)”首次游。</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走 近 “云大”</font></b></h1> <b> 从西仓坡巷的闻一多旧居出来,即是俏美翠湖。</b> <b> 翠湖北门。</b> <b> 隔着这片被黄墙围着的院子对面,就是云大的东陆校区。</b> <b> 也是在当天才知道,在这片还在建设中的十分宽敞的院子中,成型的房屋就是两座古建:王九龄旧居和袁嘉谷旧居。王九龄旧居可看昔篇《马家大院.钱王街.王九龄旧居》</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wmt9z8?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袁嘉谷旧居稍后介绍。</b> <b> 公路左侧,即为王九龄旧居;公路右侧,即是云南大学东陆校区。请值守安保人员在手机上帮助完成网签,我即具备了进入校区的资格。</b> <b>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由云南省政府主管,是教育部与云南省重点共建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211工程高校、 是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b> <b>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4351.88亩,有<font color="#167efb">呈贡校区</font>和<font color="#167efb">东陆校区</font>,校舍建筑面积144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0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45万余册;29个学院,本科专业85个;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3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教职员工37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8000人。</b><div><b> 图为呈贡校区示意图。</b></div> <b>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云南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 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b><div><b> 图为东陆校区示意图。</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熊庆来、李广田旧居</font></b></h1> <b> 进门沿右侧山路前行不远,就是熊庆来、李广田旧居。</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熊庆来、李广田旧居</b><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建于1938年。土木结构、悬山顶、两层建筑。(熊庆来、李广田两位先生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先后在这幢楼居住、生活和工作过。)</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著名的教育家、数学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发表多种数学著作。其创见被国际教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1937年起任云大校长12年,成績卓著。</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邬平县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起任云大副校长、校长。</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入云南贡院。</b></div></h3> <b> 旧居内部没有开放。</b> <b> 旧居东侧</b><b>苍松翠柏和竹林当中,矗立一风节亭,其匾额为袁嘉谷手书。亭柱楹联为:翠柏高风昭后世,苍松劲节励来人。</b> <b> 资料显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禄丰人王锡衮于贡院中举,官至吏部尚书。明亡,应南明隆武诏(唐王朱聿键之号召),出家财、募义勇,拟勤王抗清,被云南土司沙定洲囚禁于贡院。此期间,王常倔强地兀自坐于风节亭,忧愤不已。他在所作的《风节亭恭记》中,“指日誓天惟报国”的语句,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遇害于至公堂。史料称王锡衮为“忠节公”。</b> <b> 门前花园右侧红房为会泽院。</b> <b> 楼后长楼是贡院。</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会 泽 院</font></b></h1> <b> 会泽院坐北朝南,位于云南大学的中轴线上,为地上2层(局部3层)结构。</b><div><b> 因先看的是熊庆来、李广田旧居,之后直接观看的是会泽院的后侧,故没有拍到相应图片。本图和下面四图下载于网络,一、四两图做了简单调整。</b></div> <b> 正面4根柱子,大门外有95级台阶 ,也称龙门道。</b> <b> 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 。</b> <b> “九五台阶”,寓意《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九十五级台阶是进入校园的主要通道。从东陆大学首届毕业生开始,历届毕业生都在此合影 。</b> <b> 云南大学校徽上的图案,是会泽院的正立面线稿图,院前阶梯将龙门道的95级台阶,抽象简化为九条长阶与五条短阶。</b> <b> 为了纪念私立东陆大学的创办者唐继尧倡导教育、兴办大学的功绩,以唐继尧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的“会泽”二字命名。考虑到主楼建在明远楼旧址,为区别新楼与旧建筑,所以不用“楼”;而主楼又紧挨贡院的衡鉴堂、至公堂,所以也不用“堂”。最后用泛指一般屋宇建筑的“院”字,取名为“会泽院” 。</b> <b> 在云南大学的办学历史中,会泽院曾是中国国内外学术名家、大师云集之地。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先后在云南大学会泽院执教,提升了云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据统计,有32位院士曾在会泽院授课,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历任校长都长期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陈毅、贺龙多次来校视察,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作出指示 。</b> <b> 会泽院是云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发生在会泽院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云南教育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研究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和历史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br></b><div><b>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东陆大学学生从会泽院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b></div><div><b>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蒋介石曾驻节会泽院。 </b></div><div><b>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昆明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七一五”“反美扶日”爱国民主运动,学生据守会泽院与反动军警进行激烈斗争,将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高潮。</b></div><div><b><br></b></div><div><b> 云南大学建筑群中的会泽院,不仅是云南大学的重要历史建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代表性建筑。会泽院与其周围的云南明清贡院、风节亭、云南第一天文点、老校长故居、钟楼、映秋院、泽清堂、怀周楼、理科三馆等,共同构成了云南大学独具风格的建筑群。2018年11月24日,云南大学建筑群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b> <b>2019年10月7日,会泽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云 南 贡 院</font></b></h1> <b> 熊、李旧居的右后侧,是云南贡院。</b> <b> 云南贡院是明清两代云南科举乡试考场,现存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包括致公堂与东号舍,采用白墙黄瓦、雕梁画栋的明清风格,南明永历帝曾在此驻跸约一年 。清康熙年间考舍增至4865间,供云贵考生使用,1903年举行最后一次乡试 。</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 号 舍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云南贡院的建筑之一,为考生居住、考试之处所。</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始建。号舍又称文场,建于至公堂东西两侧,东文场有号舍900间,建在至公堂东(包括今昆三十中校园),现仅存云南大学校园内一排建筑。西文场有号舍755间,建在至公堂西侧(今钟楼花圃一带),已无存。</b><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div></b></h3> <b> 东陆书院。</b> <b> 至公堂。</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b>至 公 堂</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明清时期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建。</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至公堂为大殿式建筑,南北向,各开一门,门两侧皆设窗棂,光照极佳。<br> 南明时期为大西农民军四将军之一艾能奇的定北王府。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永历皇帝来滇,以此为“滇都”皇宫。<br>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林则徐任主考官,在此主持云南乡试。<br> 东陆大学建校后用作礼堂。<br> 1946年7月15日著名学者闻一多遇难前在此作《最后一次演讲》。<br> 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b> 见证历史的汉白玉栏杆上的树瘤,像不像海豚的两只前爪?!</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font></b></h1> <b> 在会泽院与至公堂之间,矗立着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泽 清 堂</font></b></h1> <b> 这片绿茵的右前方,是泽清堂。</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泽 清 堂 简 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1941年建。</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1938年龙云夫人顾映秋捐建映秋院后,卢汉(时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夫人龙泽清,捐款修建与映秋院相连的女生食堂。</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泽清堂以捐款人名字命名。</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泽清堂为传统大殿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b></div></h3> <b> 内里花园。</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七、怀 周 院</font></b></h1> <b> 楼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b> <b> 林间雕塑。</b> <b> 怀周院大厅内正面。</b> <b> 周恩来,字期宇,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br>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准备经昆明赴雅加达,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他最惦念的是边疆民族地区敏育的发展,于是视察云南大学被优先安排在日程单上。</b> <b> 怀周院大厅孔雀油画。</b> <b> 大厅宣传栏内容。</b> <b> 历史成就。</b> <b> 大事记。</b> <b> 怀周楼外雕像。</b><div><b> 李维恭烈士。</b></div> <b> 李维恭,大理县人。他自幼好学上进,品学兼优,1940年,李维泰考入云南大学矿治系。1944年春毕业时,正值日寇大举入侵中国腹地。李维泰目睹祖国山河论丧敌手,他毅然响应号召,抛下未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日部队,被分配担任抗日盟军翻译。1945年3月,随国盟军开往湖南抗日前线。在“湘西战役”中,不幸英勇牺牲于芷江,时年仅25岁。为了表彰其抗日功勋,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追认他为烈士。熊校长并賦诗曰:“烽火卢沟一夕惊,同仇敌忾志成城,黉宫投却班超笔,胜利偿君不朽名”以帐英灵。他英勇而短暂的一生,成为青年学生的榜样。</b><br> 熊庆来雕像。 <b>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913年公费留学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转赴法国,就读于格林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专攻数理,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他发表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及亚纯函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他定义的“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称为“熊式无穷级”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37年7月,熊庆来接受龙云的聘请担任省立云南大学校长。</b><br> <b> 李广田雕像。</b> <b> 李广田,山东邹平人,云南大学第七任校长,著名散文家、诗人。他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善《汉园集》至今在新诗上仍占有重要地位,三人因此被誉为“汉园三诗人”。1941年,他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初应职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消去世后,继任中文系主任。1952年,李广田从清华大学调到云南大学,先后担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和党组书记等职务。</b><br> <b> 清代武状元雕像。</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八、人类学博物馆</font></b></h1> <b>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展内容另篇介绍。</b> <b> 约13:00时,莘莘学子们正陆续从人类学博物馆旁入校上课。</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九、文藻楼、化学楼</font></b></h1> <b> 文藻楼。</b> <b> 化学楼。</b> <b> 路边宣传栏广告。</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文 渊 楼</font></b></h1> <b> 文渊楼一楼大厅。</b> <b> 文渊楼另侧。</b> <b> 坡路阶梯转角。</b> <b> 楼间绿茵雕塑。</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一、科学馆、庆来堂、图书馆</font></b></h1> <b> 科学馆。</b> <b> 庆来堂。</b> <b> 图书馆。</b> <b> 银杏道。</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二、物 理 馆</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三、西南研究生院</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四、袁嘉谷旧居</font></b></h1> <b> 咋也没想到,云大院外的袁嘉谷旧居,仍属于整个云大建筑群。保洁人员告诉我,旧居不对外开放。由此,我只能拍个外观,并依据相关资料做一旁白。</b> <b>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树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云南独一无二的全国状元。袁嘉谷的字,自创一体,世称“袁家书”。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此一人,天下亦唯此一人。</b> <b> 有资料显示,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民国十九年(1920年)。</b> <b> 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b> <b> 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b>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c8e22186="" 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588550/c6de9660-c5c9-11f0-b6da-8f88ee5833c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588550/c6de9660-c5c9-11f0-b6da-8f88ee5833c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746.226804px;"></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b> 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b><br></div></div><!----> <b> 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b> <b> 王九龄旧居与袁嘉谷旧居分别位于这个黄色院墙内的东西两头。</b> <b> 王九龄旧居位于黄色墙院内的东侧。</b> <b> 袁嘉谷旧居位于黄色院墙内的西侧。</b> <b> 仍在建设中的大院严禁闲人进入。恰好有车辆出入,我趁机进入抓拍了以上三幅照片,并瞬间在施工管理人员的劝告下步出黄院。</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五、网摘呈贡校区图</font></b></h1> <b> 旅居昆明呈贡,家门口就是昆明大学城。曾几次到云南大学呈贡校区采风,也曾编发过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美篇</b><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t5mjws?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本次编篇时发现,百度上的呈贡校区航拍图很美,转发至这里,可有效增进读者对云南大学东陆与呈贡两校区的全面了解。</b> <b> 继疫情之前几次游访云大呈贡校区之后,这次又首游云大东陆校区,对云大深厚的文化历史、强大的师资力量、丰硕的办学成果、强劲的发展后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教学环境,产生了强烈震撼,不由得萌生了无尽情愫和殷殷期冀……</b> <h5><b><font color="#167efb">五指山森林湖摄影视界 无求</font></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