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情深意长。(老同学相聚在武康)

锦绣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天气晴朗,辞秋迎冬,风有点大。是浙江今年下半年第一波寒潮来临,从最高温度22℃聚降到0℃至9℃度。但一点也不影响到我们原来的约定,同窗学友相聚在县城武康。这次聚会是今年人数最多的一次,从新市古镇、乾元镇、武康、三地同学包括5位老伴,有两对是同学伉俪,共20人齐聚在武康县城余英坊。</p><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是个好日子,把我们的欢声笑语带进了余英坊,无论时光的流失与变迁,老同学之间的情谊永不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首先 参观了俞平伯纪念馆,并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俞平伯纪念馆在美丽的余英坊内,于2015年6月10日建成,展厅面积为3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俞平伯“家学”、“文学”、“红学”为主线,成立了俞平伯生前的部分手稿、文集、照片,并辅以现代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重点展示了俞平伯在诗词、散文、古典文学,《红楼梦》研究等学术方面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俞平伯(1900年至1990年),是浙江湖州德清(乾元镇新火村人)出生于苏州。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曾参加了 中国革命民主同盟,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诗》月刋。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清代朴学大师俞樾的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人渐老,</p><p class="ql-block"> 满头白发童心在,</p><p class="ql-block"> 同窗学友六十载,</p><p class="ql-block"> 携手夕阳无限美。</p> <p class="ql-block">  阿良是我们班的大才子,早几天就在陈家菜预定了大圆桌可容纳22人,包厢内气氛热烈,回首往事,从青涩少年,到白发老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经历了特殊年代,走了不同人生路。有当兵的,有下岗创业的,有当领导的,有推荐上大学成了单位技术骨干的,但大部分是经历了知青、下岗,企业破产、内退。</p><p class="ql-block"> 但今天我们很知足,晚年生活是最幸福的,活在当下无忧无虑。风风雨雨人生路,洗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却沉淀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p><p class="ql-block"> 今日把酒言欢,举杯祝福,千语万言一句话,珍惜当下生活,身体健康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看今朝滿头白发。</p><p class="ql-block"> 今日相聚陈家菜,</p><p class="ql-block"> 时光不老真情在。</p><p class="ql-block"> 同窗欢聚笑声连,</p><p class="ql-block"> 共享夕阳乐满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一天很快过去,珍惜当下,彼此保重身体,多走走,多聚聚让我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活出生命质量。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策划和摄影,感谢各位同学的陪伴,度过了开心快乐的一天,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期待下次再快乐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