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曾经逝去的青春

三月扬州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梦想,是刻在现实之上的诗行,印证着青春岁月的甜蜜和不堪;伤痕,是梦想实现路上回避不了的沟坎,让这诗行有了平仄与韵脚</i></p> <p class="ql-block">37年前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37年前,轰隆隆的车轮曾经载着一个少年时萌发的青春梦想,经过一夜的火车颠簸,到达首都北京,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示自己的一幅钢笔临帖。不想这方寸之间的欢愉,竟让文字成为此生的一个志向和爱好。</p><p class="ql-block"> 当年赵薇曾拍了一部《致我们曾经逝去的青春》电影,看得热血沸腾。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么一部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即便不轰烈,即便窘相频出,那也是属于自己的懵懂年代。</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京,第一次出门,记得是在乍暖还寒的料峭三月。不放心的爸妈执意送站,这是有生以来老两口第一次如此隆重的送他们最小的儿子出门,好友也一起赶来送站,阵仗真的可以。走之前,特意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去买了一件当年最时兴的“大地”牌风衣,还煞有介事的准备了一个皮质的公文包,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公家人模样。晚上六点出发去车站赶18次列车,那时候送站可以进站上车,因为没有过多的行李,爸妈就在嘱咐完各种事项后,站在车窗外月台上目送,老爸担心在外的儿子,特别写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位没谋过面的远房姑姑家地址,姑姑是首都外国语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嘱咐可去拜访。列车缓缓启动,坐在硬座上的我隔着车窗美滋滋的向车外挥手,看见母亲离别时不舍的表情,瞬间有些哽咽在喉……首次知道离别是一种什么滋味!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论是短暂的分别,还是以后再无相见可能,肝肠寸断的那种,上天给予的和生活里杂糅的各种酸甜苦辣,皆需你一点点品尝。</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那一宿硬“坐”,更是痛苦不堪,别尽想着“坐着火车去拉萨”那首歌里唱的美,只是这种“一个人独坐到天明”有多愁,后半夜熬的脑袋和上身东倒西晃,还时时警醒别被人拎走包包,<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之后对硬座心生恐惧。好</span>在临行前经验丰富的老妈,已将旅程的费用妥妥缝在内裤的里层。</p><p class="ql-block"> 随着清晨响起的列车广播乐曲,走出北京站台,沿着崇文门东大街饥肠辘辘的行走,路上的一家回民饭馆飘出的香气吸引了我,走进饭馆,一大碗牛肉面,汤清葱绿,几大块牛肉覆在上面,售价仅八毛钱。点好坐下,肉喷香,面劲道,连汤带水下肚,荡气回肠,1000多公里旅途的疲劳顷刻云散。人类对于食物的记忆是分不同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的,饥饿时哪怕是一个窝头,那是你真的需要它!首都的那碗牛肉面香了我很多年。</p><p class="ql-block"> 匆匆几日,开会参观,名人授课,合影留念,会议还组织去了著名的北京饭店联欢,全国各地的入展者能在北京饭店豪华的大厅聚会跳舞,大家好开心,尽情释放,和新结识的湖北老兄一起经历了全过程。联欢期间,有知名的老师应邀给崇拜的粉丝题字留念,也满心欢舞的排队等候,不想题完字转身,一个声音从侧面传来:“老师,您能给我题一下吗?”,“我?,老师在那边呢”,尽管手指一直没放下,提问者仍然坚持最初的想法,罢了,壮胆在她的笔记本上认认真真写下寄语,不成想,可坏了,围过来一堆求字者,老兄在那边题,我在这边题,七八个人过后,心生罪过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仓皇的逃离包围圈。</span>神清气定之后,倒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小得意,遂冷静告诫自己,这是虚荣心作祟,唯有练好本事克之。</p><p class="ql-block"> 老兄是我吃过牛肉面后心情愉悦的赶到美术馆时相识的,当时还未开馆,几个早到的人散乱的站在美术馆院墙外,这个老兄一直就斜个身子笑吟吟的瞅着我,好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见如故。我们一起去长安街,坐公交,逛街市。记得一起去长安街夜市找吃的,遇到一群中文蹩脚、性情开放的老外。老外见我们坐在地上吃北京小吃“炒疙瘩”,探个硕大的头颅过来问:“这个综西,好赤嘛?”,我们仰头连声说“好吃、好吃”,老外见状,哈哈大笑,尝过后满足感溢出,用英语加肢体语言叨叨,意思是要让我们陪着一起去寻美食,老兄因表现热情,被老外相中,两个高大身躯的老外迅猛上前,一边一个挎着他的胳膊,不容分说就走,老兄腿短,老外腿长,人家大步,他踉跄碎步,紧倒腾还跟不上,间或被架的双脚离地,回头笑不止,如同被绑架般,我们都哈哈大笑,快乐在此无国界。</p><p class="ql-block"> 展会抽空,按图索骥,在北京的胡同东拐西拐找亲戚家门,担心找不到,就没有准备礼物,不想敲开门,一陌生男子开门后唤来母亲,互相介绍后,竟然真是爸爸的姐姐,欣喜又尴尬,姑姑听得介绍,要留吃饭,连连感谢告辞,假称有事,心想隔日带礼物再来。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和老兄一起游览了久负盛名的故宫,合着难得与古老的中华璀璨遗产相见,留个影做纪念吧,迅即整理大地风衣,又整理下极具文艺青年范的发型,不成想伸手一胡搂,眼镜落地,左侧镜片摔碎,无奈之下,匆忙照了一张“无镜”照。接下来一手捂着左眼,用右眼参观遗产,心里念叨,故宫,我是真的尽力了。当时有个很火的电视节目叫《羽西看东方》,我是“一只眼看故宫”。没有了眼镜真是寸步难行,没参观完就赶去大光明眼镜店排队配镜,次日配好即回返,只好回来写信告诉姑姑食言因由,表达歉意。</p><p class="ql-block"> 37年后,少年已走过青年,变成现在的中年,曾经的青春往事历历在目,有欣慰有窘迫,有难忘有回味,文字的力量历久弥新,触动自己,重新拾笔,书写下“很多时候……”这段文字,再一次感受文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无梦想 不青春 ——</i></b></p><p class="ql-block"><b><i> </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无青春 不伤痕</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i></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向青春致敬 为时代共鸣</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