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的美篇——《刘晓平传奇(之三)》

张新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生意.打拼.艰苦.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准备.学习.挑战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凭祥考察之后,老七的可行性报告得到的批准是:试探性边贸可以施行。即是边贸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得到认可,但还差实践这最后一步。只有把钱赚到手里了,才是硬道理,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单位无人响应,没有志同道合者,老七心里明白,前路一片陌生,要学习的新东西很多,须吃很多苦,但没人教,没人商量,更没人给你把关保驾,前方吉凶未卜,一切都在未知中,要开始跑单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七心里很清楚,这不就是自己要求转业的初心,要达到的目标吗?虽说是给公家做生意,但却得靠自己的本事。既然前路还算顺利,这最后一步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再难、再苦,哪怕前路有凶险,自己一人也得扛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而且必须要脚踏实地把每一步都走稳了,方得始终。贸易,自决心投入开始,脑子里就一直在思考,尤其是跨国贸易,起步的难度极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得有资金,到厂家进货,你得有“真金白银”给人家拿出来,才能提到货。空手套白狼的事,在这儿行不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愈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应尽快地由经商的外行变成内行。真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临头才知难。如商品知识,品质、分类、优劣,市场前瞻预测;谈判规则,技巧、要点把握;运输安排、流程 ;财务常识,记账、成本核算、利润率、盈亏平衡点;风险控制,资金风险、运输风险、流程漏洞、意外突发情况的预测及防控,等等。这诸多的相关知识,有的还是头一次听说,许多在书本上都是找不到的,除了向内行人学习,也只能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者,就我们这次做的边贸生意, 说起来简单,把货拉到凭祥就算是完成了。可是你知道这里边得有多少个环节吗?假使是从石家庄提货,它包括了:按样品寻厂家、与厂家商定价格、付款提货(现金或转账)、联系火车皮、从厂里拉货的人工及货车费用、上火车的费用、马不停蹄地赶到南宁,等货一到立马组织人卸车、将已联系好的货车上货并压车前往凭祥等等,每一步的费用都得做好预算,并留有余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事开头难”,这里边事无巨细,刚开始的几趟路,都需亲力亲为,没有可信的人,是真正的“跑单帮”,还得考虑赶时间,超出规定的时间期限,恐怕买方就不要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期走这条线,要建立起自己的供货及销售渠道,在互动过程中要逐渐熟悉并相互信任,形成自己的团队,各自负责自己的一块儿,再往后,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到了,也都想透了,老七是这样说的:“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仍然信心干劲十足,毕竟是新领域,新环境、新挑战、新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桶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该进行实质性操作了。第一个就是从分公司批下钱来,而公司的钱可不是凭你一个报告就能给的,必须要见到购货及销售合同,才能拨款。有去有回的平衡了,这也是财务对资金的把关手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九月某日,再下凭祥,张勇玉领老七到弄尧边贸点,认识了一位做布料生意的越南女老板。张与她认识时间较长,有一定的信任度。越南做生意的人,大多会说中国话。与她交谈了一会儿,觉得可以作为合作伙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大约40岁左右,中等个儿,越南谅山人。河内的商人到谅山来订货,她接洽后即到中国找货源,买下后运到谅山,然后交给河内经销商,每笔交易需要货款30~50万人民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生意和她做,按理说她应交点儿定金,但在这儿,却是不可能的。她还怕我方的人拿着定金一去不返呢。又考虑将定金放在张勇玉处,也觉得不保险。为了不失去这首次的机会,只好妥协了。老七说:“好在我做的是大路货,而且越方对纺织品的需求量大,万一她这个买方不接货了,也可寻找其他买主销出去,只是货要在手中压一段时间,会影响资金周转,但只要把自己的货牢牢地抓在手里,问题就不大,冒这点风险还是值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越方女老板谈妥相关事宜后,老七即刻返回石家庄, 寻找货源。石市是纺织大市,很快便在某纺织厂找到了现货,经认真检验后,签订了购货合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七拿了购货合同,写了一份报告,找到领导,汇报了这笔业务的具体情况,并谈了自己对边贸的前瞻及设想,即 :借小额边贸的便利,进一步了解越南国内的现状,随时寻找商机,再找机会与越南国家进出口公司建立关系,待时机成熟,如政策开放,实现了银行开通等条件,便可占此先机,开展大额进出口贸易。公司领导同意了老七的设想,并批给了购货款40多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拿到了钱,这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老七眼见得自己的努力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而前边的路还很长,重重困难在等待自己亲手破解,还不是喝庆功酒的时候,掩住欣喜,来不及喘息,立即着手发货的各项工作。这是老七的第一笔生意,大小诸事、一应繁简,全得亲历亲为。且尚不知这些货物在这一路上哪里有坎,是否影响到货时间,一切心里都没数,只有抓紧时间,凡事赶早不赶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看厂家货物无碍,随即便联系铁路车皮,定下来铁路发货日期。立即去厂里办理付款手续,提货后装卸上火车。老七从未干过这类业务,兴奋之余不免有些忙乱,只能边干边学了。终将货发,大约一星期的时间运至南宁。他不敢怠慢,紧急处理了一下家事,立即托人买火车票,赶往广西接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一九九一年,铁路尚未提速,都是绿皮车。石家庄不是发车点,留给石市的票很少。为了节省开支,不能买卧铺,硬座票又不好买,只好买站票 。老七从石家庄上车,一直站到武汉才找到座位,石市到南宁40个小时左右,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再后多次跑过此线路,便学聪明了点儿,带一个小马扎上车,自备座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赶到南宁,货也到了。 租汽车提货并压车赶至凭祥,通知了买方。第二天,买方带人民币现金如约而至,双方顺利交接,第一笔生意终于做成,赚了两万多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晓平的第一笔生意,开张即赚钱,实属不易。钱挣得不多, 还不到10%,与全程的付出只能算是薄利,但老七却从心里一股高兴涌出,因为从头至尾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一笔干干净净的生意,没有参杂一点儿投机取巧的成分,赚的全都是辛苦钱。这时老七心中突生一种在陌生的领域里,那种凭着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最后终于将红旗插上敌人阵地的快感,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次的成功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既是阶段性的胜利,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可以坐下来,稍稍喘口气,一壶茶,一杯酒的稍安片刻,放松心情,静静地回想和思索一下了。总结经验,以利再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开始的边贸,有几个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品种多,且不固定,主要是按照河内经销商的需求定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要得急,耽搁久了,越方就不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要的货物式样多,我方寻找货源的地域广,有的需到数省多市,才能找到现货,如果时间紧了,来不及办理铁运手续,为了不耽误交货,就只好租大货车汽运,通常是昼夜兼程押车前往。那时无高速,走的是国道,路况曲折颠簸,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是资金的携带,因时间、地点的不确定而无法在银行开户转账,只能以身犯险,现金自身带着。为此老七专门买了一个多口袋的马甲,穿在里边,装现金用。有一次,他身上装着十多万现金去寻找货源,辗转于多地几个市。在外跑了二十多天,晚上睡觉都不敢脱马甲,走到哪儿都得提着心劲儿,生怕出什么意外。想想当时的年轻气盛,为了事业也真能豁得出去,事后回想起来还真的有些后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老七又跑了河北、河南、江苏等几个纺织大省中的几个城市,寻找越方定的货源,以备不时之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逢喜事精神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非经过几艰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挂云帆催剩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未到把酒庆功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军河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粮草先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步边贸生意的成功,只算是牛刀小试。老七的超前思维,格局远不止于此。除了继续跑着边贸生意,又不停歇地开始了第二步,为进军河内做准备了。主要是摸清路径,搞清办手续的程序。一切都是新的,从未踏足过的新领域,没人领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准备做的是跨国生意,首要的是要找一个既熟悉越南国情、又可靠的翻译。经南宁朋友介绍,老七结交了一个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小伙子,二十七、八岁,姓宁,就称呼他小宁。小宁出生在越南西贡,河内市长大,全家是越南华侨,我国进行反击战之前,被越南驱赶回国。小宁八十年代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广西自治区办公厅做越语翻译。老七接触过几次,感觉小宁人还不错,开朗热情,办事认真、靠谱,待人真诚。交谈中提出要他陪着去一趟河内,他爽快地答应了,不要报酬,费用由老七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边贸人员来往频繁,边境管理较松,老七托人在凭祥边管部门开了通行证,即可前往越南。但一般仅限到谅山,不过去河内也几乎无人查问。出发前,以前认识的一个武汉的周老板,闻听后非要跟着去,老七只好同意带上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万事具备,择日便可兵发河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内谈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跨国铺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中旬,老七等三人从凭祥出发,先到弄尧边贸点,兑换越币,当天兑换比为一元人民币兑换 2250盾。越南盾有1000盾、2000盾、5000盾三种。老七兑换近4000人民币,约850万元越南盾。事先准备的一个中等手提包,装得满满的,没想到当了一回百万富翁。老七让小宁提着手提包,叮嘱他:“任何时候都不能离手。这可是我们几十天的旅差生活费,而且不能露出来。让外人知道了,可是要命的事儿,800万在越南也是一大笔钱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小宁拿好钱,几人顺路走到边界线处的边防检查站,与一位年轻人(家是桂林的,忘记了他的姓名)会和,他已经在谅山租了一台吉普车,和老七他们一起去河内。于是一行四人先后通过中 、越的检查站,已站在越南的土地上了,再乘小巴车到达谅山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今日谅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谅山是越南北方重镇,为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是我们一九七九年反击战的主战场之一,战况激烈。我国多个师在此参战,将整个谅山炸成废墟,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时至今天的一九九一年,已远离当年炮轰10年有余,此地仍然 是一片破败景象。市内多为二至三层建筑及平房,没有高层。连柏油路都没几条,城市规模也只相当于我国一个落后的小县城。谅山离我国边境近二十余里,可能是怕我国再揍它吧,没怎么投资建设,也无什么大的工业企业,一看就知道是个被放弃了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反击战后的谅山</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找到了预约的吉普车司机,交了租金,就向河内出发了。谅山到河内约 150公里,大多为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且是年久失修,一路颠簸,人都颠得快散架子了。150公里的路要走四、五个小时,接近河内路况才好了一些,有了柏油路,但坑洼依旧。当车行至距河内不到一百公里时,路过一座桥,仅有几十米长,同行的桂林小伙子见景生情,对老七说:“七九年反击战时我刚当兵,在我们师 (老七记得是121师)给副师长当警卫员。我们师的先头部队就打到了这个桥,在这里接到了撤军的命令,开始回撤,不然我师将横扫河内。”不成想,在这里还能遇到战友,这位桂林的小老弟竟然是反击战先头部队的尖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番话,触动了听者的内心,车轮碾过桥面,老七不仅再回首,要把这座普通的小桥印在心里。此地就是当年我大军挥师南下最前端的回转之处,老七似乎又看到我121师的部队兵临城下,在此集结,部队情绪高涨、摩拳擦掌的情形,熟悉而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反击战时我军战士</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地形上看,这座桥往南已经走出越南北部山区,通往河内都是平原地带了,坦克部队两小时即可开到城边,当时河内早已惊慌失措,驻城里的外国使团,大部分已撤往胡志明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谁料想,当年我们两位中越战争的参加者,一个冲到桥边,陈兵河内;一个带兵轮战老山,立下战功。十年后的今天,又不约而同地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共寻商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真奇妙,今日始知两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的真实性了。人只要活得久了,什么事情你都会遇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应与桂林小伙举杯话战友之情,谈人间境遇的感慨,怎奈眼下只身入越,此地民心难测,故未多谈。一路奔波,下午便顺利到达了河内。与桂林小老弟分手之时,他拿出了一张名片,说是他南宁的一个朋友在河内开餐馆,让老七有空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越南河内市中心巴亭广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内是越南首都,距中国边境仅170多公里。市区面积较大,与九十年代我国一般省会城市差不多。市内较大建筑极少,六、七层就算高的了。大多数漂亮的建筑是法国风格的,多为二到四层的别墅式,造型美观,颜色多样,遗憾的是尽显殖民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河内的法式别墅</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内小路岔道很多,而标志性大道几乎没有。市中心有个小广场,大约有天安门广场的八分之一,周围的建筑有胡志明墓,规模不大的国会大厦,好像只有 三到四层,以及国家机关的几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坐落于广场的胡志明墓</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既然好不容易来了一趟河内,又是国家的首都,老七也就顺便浏览了一下市容,看看异国的风土人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型商场、酒店极少,而街边门店 、自由市场较多,汽车少。人们大多骑摩托车或自行车,载着很多货物跑生意。不乏人气,展现出了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九十年代越南街景</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越南人的长相也很有特点,大都是高颧骨、显瘦的脸 、个子小,与我国广西人长得很相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结对越南人文景观的印象,从各方面看,感觉他们都比中国小一到两圈,城市、建筑、道路,以及人的身高,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河内的头几天,老七一边观察、了解这里的环境及社会情况,同时小宁也没闲着,也着手联系他在河内的朋友关系,探寻越南大的贸易公司建立联系的突破口。小宁全家在河内住过多年,他父母还建立了许多社会关系,他经过筛选联系,安排了两次拜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是到河内公安局长家拜访。局长中等个儿,50岁左右,他家住房与我国的三室一厅差不多。家中干净整洁,夫妇二人热情好客。老七向局长介绍了自己的来意,他爽快地答应帮助联系。有小宁这个称职的翻译真好,既有关系网,而且双语交流无障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去拜访了越南外交部的一位专员(名字不记得了)。这位专员原是黎笋的专职中文翻译,黎笋访华,都是他跟随翻译。专员50多岁,可能生活条件好,显得年轻些吧。家住一栋两层小别墅,有一辆小轿车。在经济落后的越南,也算得上是特殊的贵族阶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黎笋是反华人物 ,(1986年去世)专员对中国的看法还比较正面,不然就不会接待我们中国人了。家访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老七做东,请专员吃了顿饭,选在西湖边上的 游船餐厅 (固定的),餐厅对面是一个小岛,胡志明曾在此居住,是越南国宾馆。周总理访越,即在此下榻。这个餐厅是专员选的,“客随主便”,老七买单。越南物价便宜,花了大约不到200元人民币,在越南已经算是很丰盛了,规格也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两访一餐的活动立竿见影,在他们的帮助下,与三家越南进出口公司约定了会谈。一是林业部进出口公司,二是国防部进出口公司,第三家已记不清了。老七当时带了十几张“河北省驻海南办事处”的盖章空白介绍信及信笺,还带了“河北省国际信息投资公司海南分公司”的信函,以证明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林业,越南特种高品质木材较多,如红木、黄花梨等。林业部做这方面的生意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会谈很顺利,仅会谈了两次,就签订了双方合作意向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赴越商谈给老七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国防部进出口公司的会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下旬某日,双方如约而至,会谈开始,两方各有三人参加。首先,双方互致问候并做了自我介绍,落座后,看对方三人中,一名副总经理(女),姓武,戴眼镜;一名部门经理,姓范,中等个儿,30多岁;还有一名年轻一点的翻译。我方也为三人,周老板就做了老七的业务经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范经理又说了一句,看了一眼戴眼镜的副总经理,像是在做补充介绍。小宁给翻译了过来:“武总是武元甲的女儿。”听他言老七脑子里迅速对武元甲其人做了评价。其属越南亲华派,胡志明的亲信,也是越南的开国元勋,军界的元老级人物。老七立即表达了对武元甲的崇敬之意。由此,会谈气氛更加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谈进入实质性内容,如合作意向,原则、合作领域、途径、资金的运作、结算的方式、风险的控制、开展正常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时机等等。在谈到贸易项目时,武总突然问了一句让老七感到十分意外的话:“能否进行军火、鸦片方面的贸易?”听她这番话,老七心里首先反应的是,这越南国防部的进出口公司就是牛,有特权。胆子也大,走私军火、贩毒生意也敢做。我可不能上他的道,涉足禁区。遂正言回答:“军火进口由中央授权的进出口公司负责,我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授权;至于鸦片,属毒品类,我国法律是严格禁止经营和交易的。”此语一出,谈话有点卡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老七的头脑是清醒的,谈判要懂得主动地把握方向与进程:“原则要坚持,谈判也得继续。他国的是非无需我们评判和干涉,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和越方谈生意,促成合作伙伴,签署文件,达成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七的一句话即将气氛调节了过来:“但是我们有众多的合作空间和项目,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合作定会双赢,让我们一起发大财。”于是谈判又回到愉快和谐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国防公司经过两三天的接触、会谈,双方均较满意,最终签定了合作意向书。至此,老七在河内的目标任务已完成,带着两份越方签字盖章的中越文合作意向书,返回交给总部领导审定,盖章后即可执行。具体业务由公司派专业人员去办理,晓平的跨国铺路任务算是完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七这次越南之行,涉足新的领域,并尝试着做了一回业余外交官,感觉还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首诗专道晓平的跨国铺路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内铺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铁甲征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炮顽敌声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今豪气聚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化身商贾通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访谈收放自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赢得彩云来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道外交垂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来儒将风韵。</span></p> <p class="ql-block">撰稿:张新民</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新华 张新英</p><p class="ql-block">制作:张腾</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0日安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