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据央视报道,近日,首个具备“万辆级”产能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工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在广州进入试产阶段,这标志着在低空经济领域,该类产品在国内首次进入规模化制造环节。</p><p class="ql-block">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创业,紧密地围绕着两个核心人物,最初的奠基者赵德力和后来的关键推动者何小鹏。</p><p class="ql-block"><b>一、赵德力的“飞行摩托”梦</b></p><p class="ql-block"> 赵德力并非科班出身的航空航天专家。1978年出生的他飞行梦想萌芽于童年对直升机喷洒农药场景的仰望。</p><p class="ql-block"> 1998年,仅有初中学历的赵德力从湖南常德汉寿县农村南下东莞打工,先后做过流水线工人、水果小贩、房产中介,最终通过经营餐馆赚到人生第一桶金。</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一次偶然看到的航模表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卖掉餐馆,全身心投入航模研发,他靠着网上查资料、自学,从一个“门外汉”开始钻研空气动力学、电机、电控和电池技术。仅用两年时间就推出全球最小燃油直升机“全球鹰480N”,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关键的技术基础和原始资本。</p><p class="ql-block"> 2013年,赵德力创立东莞市汇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载人飞行器领域进军。他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灵感,将飞行摩托、扫帚等元素融合,设计出初代载人飞行器原型“筋斗云”。但研发之路充满荆棘,团队因理念分歧离职、1500多次试飞中50余次摔机,最困难的时候,团队解散,只剩他一人,耗尽积蓄后甚至卖掉房产,一家人被迫租房度日。在旁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疯子”。</p><p class="ql-block"> 2018年,赵德力带着他的飞行摩托参加了机器人格斗节目《这!就是铁甲》的兄弟节目《创客星球》。在节目中,他亲自驾驶飞行器成功升空,完成了中国首个电动载人飞行器的公开飞行。</p><p class="ql-block"> 这次飞行,让他和他的“飞行梦”走进了公众视野,也吸引了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注意——何小鹏。</p><p class="ql-block"><b>二、何小鹏与“小鹏汇天”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 何小鹏的加入,让赵德力的个人梦想升级为一家具有远大前景的科技公司。</p><p class="ql-block"> 作为UC创始人和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对未来出行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极大的热情。他看到赵德力的演示后,看到了“飞行汽车”作为下一代智能出行工具的潜力。他意识到,赵德力团队拥有宝贵的工程实现经验和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但缺乏系统性的研发体系、充足的资金和量产落地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019年,何小鹏通过小鹏汽车投资并控股了赵德力的公司,公司正式更名为 “小鹏汇天”。赵德力担任总裁,负责整体研发与制造,而何小鹏则作为董事长,为公司注入战略、资本和管理资源。</p><p class="ql-block"> 这次结合是“梦想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赵德力提供了最初的“火种”,何小鹏则为其添加了“燃料”并修建了通往未来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小鹏汇天的产品路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飞行摩托”,而是瞄准了更复杂、更安全、也更符合大众认知的 “飞行汽车”。</p><p class="ql-block"> 产品开始系统地分为“陆地状态”和“飞行状态”,要求既能合法上路行驶,又能安全飞行。</p><p class="ql-block"> 研发进入了快车道,吸引了大量来自航空航天、汽车、互联网领域的顶尖人才。</p><p class="ql-block"><b>三、里程碑产品与现状</b></p><p class="ql-block">1、旅航者T1。更接近赵德力最初的飞行器概念,用于展示和技术验证。</p><p class="ql-block">2、旅航者X1。在T1基础上优化,进行了多次公开飞行演示,包括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的亮相。</p><p class="ql-block">3、旅航者X2。这是一款双人版飞行器,外观更具未来感,实现了多次试飞,并计划走向海外。</p><p class="ql-block">4、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这是小鹏汇天在2023年“1024科技日”上发布的下一代概念产品。它由一个“母舰”(陆行体)和一个“子机”(飞行体)组成,预计于2025年开启预订。这标志着其技术路径走向了更复杂、也更实用的形态。</p><p class="ql-block"><b>四、“陆地航母”在研发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b></p><p class="ql-block"> 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研发中攻克了陆空场景融合、动力材料适配、适航认证等多方面跨界难题。</p><p class="ql-block"> 地面汽车需低风阻紧凑车身,飞行器却需旋翼提供升力,两者气动需求天然冲突。其通过飞行体可折叠设计解决该矛盾,让飞行体能收纳进陆行体,既保证陆行时的灵活性,又避免了飞行部件外露带来的地面行驶隐患,还解决了传统飞行器运输存放不便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飞行时垂直起降的瞬时功率需求极大,当时电池能量密度难以满足长续航。它采用分体式动力解耦策略,陆行体作为增程版SUV续航达1000公里,可给飞行体充电6次,将续航压力转移到地面模块,同时飞行体专注低空短途飞行,规避了单一体型下动力与续航的核心矛盾。</p><p class="ql-block"> 低空气流扰动大,且要应对突发障碍物,飞控难度远超地面驾驶。研发时给飞行器搭载三套独立飞控系统与多模降落保障,还植入端到端大模型,用1.2亿公里仿真里程训练数据支撑,结合北斗三号厘米级定位与5G - A网络,实现对三维场景的实时处理,大幅提升飞行安全性与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飞行汽车需兼顾航空制造的高精度与汽车量产的高效率,此前无成熟先例。其量产工厂创新融合汽车流水线与航空制造技术,运用高压吹气模压、自动压铆等技术,还借助AGV自动托举车等设备保障产线节奏,攻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量产废品率高的问题,实现30分钟下线一台的量产能力。</p><p class="ql-block"> 传统汽车与航空器的认证标准差异大,完整审定周期长。该车型以分体设计实现解耦认证,地面模块符合电动汽车标准,飞行模块适用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规程,这种方式直接让研发周期缩短40%,成功突破了跨领域认证的壁垒。</p><p class="ql-block"><b>五、从实验室到规模化量产</b></p><p class="ql-block"> 为实现“让飞行触手可及”的目标,小鹏汇天构建了“产品+生态+政策”的三维推进体系:</p><p class="ql-block"> 1、量产能力。2025年11月,全球首个现代化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在广州试产,采用汽车工业流水线工艺,规划年产能1万台,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p><p class="ql-block"> 2、场景拓展。同步布局全国200家飞行营地,打造“空中自驾网络”,首批营地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覆盖敦煌月牙泉、广州CBD等旅游与通勤场景。</p><p class="ql-block"> 3、政策协同。积极参与中国低空经济试点,推动空域开放与法规完善。赵德力认为,空域管理将借鉴自动驾驶发展路径,先在郊区试点隔离空域,逐步向城市融合。</p><p class="ql-block"><b>六、未来蓝图,构建全球低空出行生态</b></p><p class="ql-block"> 在“陆地航母”即将量产的同时,小鹏汇天已启动“三步走”战略:</p><p class="ql-block"> 短期(2026年),聚焦个人用户市场,通过分体式产品快速建立品牌认知。</p><p class="ql-block"> 中期(2028-2030年),推出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实现500公里长航程、360公里/小时高速巡航,主攻商务通勤与城际交通。</p><p class="ql-block"> 长期,打造一体式飞行汽车终极形态,目标2030年后实现城市内自由起降,重构立体化交通网络。</p><p class="ql-block"> 小鹏汇天的创业故事是 “草根发明家”的坚韧执着与 “明星企业家”的战略魄力共同书写的一曲关于未来交通的协奏曲。赵德力是点燃火炬的人,而何小鹏则让这火炬照亮了更广阔的天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1:<b>赵德力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 在东莞,我受够了堵车。我就想,能不能做个东西,直接飞过去?</p><p class="ql-block"> 别人说我是疯子,我说我是疯狗,咬住就不松口。</p><p class="ql-block"> 我一定要自己第一个飞。如果我自己都不敢飞,怎么让别人相信它安全?</p><p class="ql-block"> 何总(何小鹏)来了,我们才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p><p class="ql-block">附2:<b>何小鹏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五年,开飞机的门槛会比开车还低。</p><p class="ql-block"> 飞行汽车的核心是‘汽车’,而不是‘飞行’。</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2025年到2035年之间,中国会成为飞行汽车最全球化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认为飞行汽车做不到,或者需要很多年。但我想说,我们就是要做难而正确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设计的飞行汽车,目标是让一个普通人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比如一天,就能安全地操作。</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城市交通,一定是地面、低空甚至高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p><p class="ql-block"><i>参考资料:</i>《中国民航网》、《财新网》、《21经济网》、《澎湃新闻网》、《南方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