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丘之国的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著名的罗马史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奥多尔·蒙森在他的《罗马史》开篇即描述了罗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地中海分支众多,港汊纵横,水网密布,深入到欧洲大陆,构成了大西洋最大的海湾。海面有时因为星罗棋布的岛屿或者延伸的陆地而变得狭窄,有时又向四面扩展而一望无垠,他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古代世界一分为欧洲、亚洲、非洲三块,同时又将他们连为一体。</p><p class="ql-block">从欧洲北方大陆伸入地中海的中央半岛,由西阿尔卑斯山向南分支——亚平宁山脉所构成。亚平宁山脉贯穿意大利像一道石头的脊椎,而台伯河发源于此间的山毛榉树林的两道泉水。在历经三次大转弯之后,它横越400千米的平原,注入地中海。在离海岸大约24千米处,台伯河呈S型绕过一群茂密的林木,时而穿过陡峭的山坡。这些山丘环绕着下方一大片沼泽,中间有溪流贯穿。在一些山丘上有一些其貌不扬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是山枝条泥墙搭建的茅屋组成。这些村落易守难攻,而且空气清新,不像谷底那般潮湿污浊。这些半游牧的居民主要以饲养动物为生,夏天时溯流而上将牲畜带往牧场,冬天时将其带回亚平宁山下的平原。 </p><p class="ql-block">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学家研究。公元前8世纪,拉丁人在这一带建立村落,这些村落分布在七座小山上,称为“七丘同盟”。公元前六世纪,七丘用石头垒墙建立起七座城堡,这就是最早的罗马城,形成最早的商业和宗教中心。</p><p class="ql-block">罗马的七个山丘尽管位于台伯河附近,却不会受到洪水的袭击。因为他们集中在台伯河东拐的那个大湾的地方。当人口增加到一旦发生洪水,很快就会被水淹没的地方也住上人的时候,罗马的国体已经稳固了,经济的发展使之有了展开大规模治水的实力,不必再为洪水灾害而惶恐不安。</p><p class="ql-block">七个山丘从北向南依次是奎里尔诺山、维弥纳山、埃斯奎里山、卡匹托尔山、西里欧山和埃文丁山。山丘与山丘之间的空地当时还是一块又一块的湿地。这些山丘都很低,连最高的埃文丁山只有50米。2800年前,从城市防御的条件来说七个山丘中卡匹托尔山无疑是最合适的。不只是因为它最靠近台伯河,而且还因为此山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于是罗慕路斯最终选择虽不是最高,但山顶部面积有10公顷左右,而且距台伯河相对较近的帕拉蒂尼山。卡皮托尔山虽然作为诸神的住处。同样靠近台伯河,而且也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居住的埃文丁山,因为处于七个山丘的最南端,所以远离中心。</p><p class="ql-block">瑞摩斯死后,罗慕路斯成了罗马唯一的王。他首先在帕拉蒂尼山周围筑起了城墙,意思要在这里建立城市。他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为诸神献上祭品。这一天是公元753年4月21日。也就是罗马的建国日。这一年他18岁。</p><p class="ql-block">上述传说听起来离奇,但是一代一代罗马人深信不疑。他们把母狼当成古罗马的象征,顶礼膜拜,把罗马的基本制度归于罗慕路斯的创举。 </p><p class="ql-block">最早的罗马城只有3000多点拉丁人。罗慕路斯要建立一个能够存活并发展的社会,不仅需要有人防卫,而且也需要提供人力来从事他们所期望有所收获的各种贸易,他需要更多的公民。于是他制定了更加宽松的对外开放政策,给外来人口提供罗马国籍,提供优惠条件,一千年来持续受到欢迎。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为流亡者、身无分文者以及各种类型的罪犯、自由民提供避难所。很快一群鱼龙混杂的暴民便聚集起来。但是女性太少,与逐渐增加的男性公民在性别比例很不匹配。他必须作出决断,以期逐步做到一比一的性别平衡。</p><p class="ql-block">于是一项精心设计的劫掠处女计划开始实施。罗慕路斯发出公告声称在大赛马场发现一处地下祭坛,并决定将其奉献给专门提供建议的神明康苏斯(Consus),国王提议举办一场壮观的祭祀,其中表演竞赛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将对所有人开放。于是一大批观众聚集而来,人群中不仅有罗马人还有大批临近的萨宾部落的人,国王则坐在最前头,他的就坐就是开始实施抢人的信号,一大群武装人员迅速出现,挟持所有随她们家人一起来看表演的未婚萨宾姑娘。男人们不会受害反而鼓励逃跑保命。</p><p class="ql-block">在罗马山丘间泥泞的山谷(现今罗马广场)中发生了一场激战。罗马人屈居下风,撤退到帕拉蒂尼山。罗慕路斯头部被一块石头砸中,但仍奋力站起来,向他的人马大声疾呼要守住阵地,他们在“圣道”前坚守下来,之后在该处修建了一座神庙,用来对“稳住阵脚的战神马尔斯”表示感谢。战争形势开始逆转,罗马人推进到了如今维斯塔神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此刻发生了一件超乎寻常的事情。萨宾妇女从各个方向涌入山谷。普鲁塔克在《罗慕路斯传》中动情地描述道:</p><p class="ql-block">混乱之中有些在这边,有些在那边,悲伤的痛哭和哀嚎,像是一群着魔和疯狂的人,在出战的队列和阵亡的尸首中,寻找她们的丈夫和父亲,有的人手里抱着婴儿,全部蓬头乱发,用最温柔和最亲爱的字眼在呼叫他们,一会儿是萨宾人的名字,一会儿是罗马人的名字。这时双方的斗志都被同情心所融化,开始后撤,两军之间为她们留出一块空地,妇女的目光中带有忧愁和怜悯,双方所有战士的内心都受到感动,然而,还是她们的话打动了双方战士的心,终结了双方的战斗。</p><p class="ql-block">罗马丈夫承诺要以适当的敬意对待他们的萨宾妻子。罗慕路斯和萨宾人协议,同意将两个国家合为一个国家所有萨宾人将给予罗马公民权利,塔提乌斯与罗慕路斯成为共同的统治者。史称“双国王”时期。在两人共享王位五年之后,塔提乌斯因为解救前去拉维尼抢劫而被俘的萨宾人,在谈判中被刺杀。罗慕路斯从那时起便单独统治罗马。 </p><p class="ql-block">公民则依照血缘关系分为三个部落,其中两个由拉丁人和萨宾人组成。每个部落选出一名护民官来代表部落的利益,并在战争期间统帅部落征召战士。而这三个部落又依序分为十个区域,各自依照30名被挟持的萨宾妇女来命名。构成一种民众的集会——“区议会”(Comitia Curiata),各自以“区域”为单位,对国王或执政官提交至其面前的议案进行投票。一个区域又再度细分为十个氏族。当考虑提案时,这些氏族组织会各投下一票,然后再依据多数票来决定这一区域的投票结果,最后形成区议会的决议结果。</p><p class="ql-block">在古典时代早期。地中海的城邦往往偏向于直接民主,公民集中在大会之中决定所有重大事项,一人一票;或是偏向于寡头政权由少数人组成的统治集团负责治理国家;或是偏向于王政或僭主制,即希腊文的“独裁者”。他们经常从一种政府形态激烈地转换成另一种。罗马政体的有趣之处是发明了一种虽然复杂,但颇为巧妙的安排,结合所有这三种统治形态。</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15年,罗慕路斯迎来他统治的第39年,随着不断地对外征战,罗马的领土不断扩大,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他的权力也在不断膨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越来越专横霸道,在元老院树敌不断增加。元老们说他像是专制独裁的君主,在公共场合,他穿着象征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力的紫色长袍,在三百名年轻士兵组成的近卫军簇拥下在城内走动时,遭到元老们的嫉妒,元老们对他感到非常不满。</p><p class="ql-block">一天,在元老们陪同下,罗慕路斯到城外阅兵。突然之间,大雨如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阻挡了人们的视线,士兵们离开了阅兵场纷纷前去避雨。罗慕路斯和元老们去了阅兵场附近的湖边等待暴雨停息。雨停之后云开日出,元老们轻轻松松地返回城里,但罗慕路斯没有回来。元老们解释道,暴风雨肆虐时,一道闪电掠过他的头顶,击中了罗慕路斯,然后他就被火焰裹挟着升上了天堂。</p><p class="ql-block">开始人们相信了这种编造,但是很快谣言四起。人们纷纷怀疑元老院趁罗慕路斯的近卫军不在,谋害了他。人们猜想杀人者将他的尸体抛入了湖中。还一种说法更加离奇,说是元老们把他的尸体切成一小块,每人拿了一部分,藏在衣袍下,扔到其他地方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些谣言激起了民间的愤怒,一定要追究杀人凶手。终于有一天,神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的启示,解开了谜团。普罗库鲁斯(Proculus)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罗慕路斯阅兵时他并未陪同。他召集了罗马百姓,郑重地告诉大家,罗慕路斯显灵了:</p><p class="ql-block">那时我走到偏僻之地,罗慕路斯的灵魂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披着华丽的盔甲,看起来比一般人高大。当我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问罗慕路斯的灵魂:“你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呢?为什么在那个时间,以那种形式离开,从而让罗马元老院遭受那么多怀疑和责难呢?”</p><p class="ql-block">罗慕路斯的灵魂回答道:“我离开你们,因为我原本就来自天庭。”回归天庭,神是喜欢的。我已经没有待在人世的必要了。罗马城已经建好,将来会更强盛。你回去把真相告诉百姓。然后告诉他们,如果勤奋、正直、勇敢,那么罗马终将成为世界主宰。我不再是你们的国王,而是你们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罗马开国以神话开始,国王的落幕以神话告终,生活在神话中的人民是能够接受的。 因为神话统治者和愚民的教育往往是相辅相成的。</p><p class="ql-block">唯有这样,阴谋才能轻而易举地化解,元老院的权威才能得以巩固。罗马的国王并不是世袭的,而是公民大会经过选举,在元老院参与下确定。在元老院的主持下,经过拉丁民族和萨宾族的协商罗马选出了新的国王——以品德高尚、学养深厚著称的萨宾族人士努马·庞皮留斯(Numapompilus)担任第二任国王。</p><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李维在《罗马建城史》中这样评价努马:继任王位后的努马,试图对依靠武力和战争打下建国基础的罗马进行立法和习俗改革。</p><p class="ql-block"> 努马担任国王后,首先解散了由300名士兵组成的近卫军,脱去象征王权的紫色托加袍,经常着一身白色神官袍服,独自一人跑到森林里去,每当此时人们纷纷传言,说他在森林深处和女神交谈。人们深信他在通过女神接受神的旨意。每从森林出来,他都会向市民大会提出新的建议,不仅市民大会会无条件采纳,而且元老院也会一致通过。</p><p class="ql-block">努马为罗马各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宗教神学崇拜和各种礼仪形式,从而加强了王国的统一和安定;使得好战的罗马人民将爱好和兴趣转向宗教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的安定生活,给人民带来40多年的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