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闻:</p><p class="ql-block">深圳一模特大赛冠军因突破大众审美认知引发争议,11月18日,深圳一模特大赛的冠军在网络引发争议。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场比赛名为“第28届国际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由“国际模特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联合主办单位有四家公司。19日上午,其中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只是给这场比赛赞助了五六千元,没有参与,不知道具体情况。</p><p class="ql-block">网络流传的相关视频显示,15号女选手是一位看起来年龄偏大的女士,头戴桂冠、身披冠军绶带、手拿冠军证书,在强光下独自走上T台,向观众与评委致谢。她的体态丰腴,步伐略显拘谨,但脸上写满了自信和骄傲。</p><p class="ql-block">不少网友感到震惊:“审美退化成这样了吗?”“妖风吹到广东来了?”“广东果然孝顺——不捧闺女,这是捧娘。”也有人提出更直接的猜测:“不会是赞助商老板娘吧?国外比美,这里比后台?”</p><p class="ql-block">点评:</p><p class="ql-block">到底内幕如何?还要看下一步报道。总之,人们对冠军的质疑,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大家都“习惯性”认为金钱在其中起了作用。</p><p class="ql-block">人们之所以会如此“条件反射”,实在是因现实中此类事层出不穷。只不过有的比较隐蔽,有的被人们一笑了之罢了。</p><p class="ql-block">而此事,本来也可一笑了之,但太突破了人们的审美认知,难有人忍得住不质疑了。</p><p class="ql-block">也许,事实并非如此。但造成如此的社会反响,也可见大赛的主持团队太不敬业,把比赛当儿戏,真把观众当“吃瓜群众”了。</p><p class="ql-block">新闻:</p><p class="ql-block">俞敏洪在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有新东方员工称“无法共情”</p><p class="ql-block">“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这是不少网友在看到俞敏洪的最新全员信后的第一反应。</p><p class="ql-block">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32周年,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全员信。信中提到,“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现在是南极时间11月16日上午6点钟(北京时间16日下午5点),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纯净之地,我热烈祝贺新东方32周年的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他借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回顾了新东方从北大一间简陋教室起步,历经风雨的创业历程,鼓励员工坚守初心,服务好学生与客户。</p><p class="ql-block">不过,这封本是庆祝公司生日、激励员工的公开信,却引发诸多争议。有网友认为,“作为老板,少点鸡汤,多点实际行动,给员工加薪才是最好的激励。”</p><p class="ql-block">另据正观新闻报道,有新东方教育板块员工透露,纪念日当天仍在上完课连夜加班做续费方案,看到信中对南极风光的描述“只觉得讽刺”。还有一些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无法共情”。</p><p class="ql-block">俞敏洪所创办的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当年11月,俞敏洪在克服诸多困难后,于北京中关村二小的破旧房子里注册成立北京新东方学校,开启了创业征程,并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托福、GRE培训领域崭露头角。</p><p class="ql-block">1995年,徐小平、王强等北大校友的加入,规范了公司管理,推动业务快速拓展,市场份额大幅提升。2001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挂牌成立,2006年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教育机构,随后开启全国扩张与多元化发展,业务覆盖留学咨询、学前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p><p class="ql-block">但近年来,新东方历经转型挑战,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严重。为了扭转困局,俞敏洪带领新东方转型直播电商,此后东方甄选的走红,让新东方在新领域站稳脚跟,同时还涉足文旅等产业。</p><p class="ql-block">点评:</p><p class="ql-block">点评:</p><p class="ql-block">对此新闻之所长文复制,是可供一览全貌。</p><p class="ql-block">网上舆论,嘲讽俞洪敏的居多。我以为这反映了一种不大正常的社会心态,即内心深处,员工与老板之间,裂痕甚大。在一定条件下,会由裂痕转化为怨气,还会再转化为仇恨。</p><p class="ql-block">之所以如此,是老板与员工,“到底是谁养活谁?”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其本质,还是“革命思维”与“市场思维”的博弈。</p><p class="ql-block">“革命思维”认为,是员工“养活”老板,没有员工的辛劳,哪来老板的安乐?但反过来,如果没有老板的开创和努力,哪来员工辛劳的用武之地?比如新东方最盛时员工达到11万人。现在裁员了4万多,这4万多人是想辛劳也无付出之地啊!</p><p class="ql-block">“革命思维”,曾经在发动群众“造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搞经济建设,需要市场思维的“双赢理念”。在“谁养活谁?”的问题上,是分工协调,合作共养共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