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6日,初冬的昌乐一中报告厅暖意融融,诗意盎然。《诗刊》社"中国诗歌地图"系列活动如约走进这座兼具齐风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在此展开。本地诗人与文学名家齐聚一堂,以诗为媒,共话昌乐的文化根脉与时代风华,让千年文脉在诗意吟咏中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者,《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以专业的视角串联起整场活动,清华大学研究员王彻之受邀担任点评嘉宾,为诗歌创作提供深度指导。昌乐本土诗人贾玉红、崔为栋、丁权、王立刚、王瑞娟、王文凯、李庆锋携代表作登台交流,用笔墨书写故土情怀;朗诵嘉宾王琦琦、赵晓红以深情演绎传递诗歌意境,让文字在声韵中流淌。昌乐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星营、副主席王宏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与现场观众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昌乐,古称营丘,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是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西周初年,姜太公在此首封建国,奠定齐国八百年基业,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岁月流转,这片土地从未停下文化传承的脚步。如今,它不仅以"中国蓝宝石之都"的美誉闻名遐迩,亿万年形成的远古火山群更造就了独特的地质景观。从齐都故址到宝石矿区,从历史遗迹到自然奇观,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让昌乐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诗意之城"。</p> <p class="ql-block">诗歌朗诵环节,七位本土诗人用作品勾勒出昌乐的多元风貌与人文情怀。昌乐县作协主席贾玉红的《西湖的白鹭》与《白浪河溯源》经朗诵嘉宾倾情演绎,成为现场焦点。《白浪河溯源》以母亲河为叙事线索,循着河水脉络探寻文化根源,在打鼓山顶的深情呼唤中,将对故土的眷恋推向极致,让听众感受到流淌在血脉中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崔为栋的《命运的馈赠》以老藤、老果为喻,在质朴的意象中蕴含人生哲思,即便历经缺憾与坎坷,仍怀感恩之心拥抱生活,字里行间满是坚韧与豁达。丁权的《惊蛰的古火山》独具匠心,将地质奇观与节气变化巧妙融合,以春雷唤醒火山的诗意想象,让亿万年的自然遗产在诗歌中焕发灵动生机,展现出家乡独有的地理与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王立刚的《炊烟》以细腻笔触勾勒乡村记忆,炊烟袅袅、槐花飘香、麦浪翻滚的画面交织成一幅浓郁的乡土画卷,在平淡的日常场景中,藏着最真挚的乡愁与对故土的眷恋。王瑞娟的《读一本无字的书》倡导走出喧嚣,在林间水畔与自然对话,于山水之间阅读天地之大,传递出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与生态情怀。</p> <p class="ql-block">王文凯的《回家不冷》直抒胸臆,道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无论在外经历多少颠沛流离,家乡的温暖始终是心灵的港湾,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李庆锋的《黄河口随想》则格局宏大,将黄河万里奔流的壮阔景象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相连,在雄浑的笔触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诗歌的磅礴气势。</p> <p class="ql-block">专业点评环节,清华大学研究员王彻之对每首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析。他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结构韵律等创作技巧入手,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既肯定了诗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洞察,也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为本土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金石开总编辑与诗人们围绕"诗歌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路径""本土题材的创作创新""新媒体时代诗歌的传播与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诗人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畅谈如何从昌乐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中汲取灵感,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提问,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了对诗歌创作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为扩大活动影响力,本次活动由中国诗歌网、昌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全程技术支持,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让全国诗歌爱好者同步感受昌乐的诗意魅力。直播过程中,网友们纷纷留言互动,表达对昌乐诗歌文化的喜爱与赞赏。截至活动尾声,直播点赞量突破8万,互动人数超过4000,充分展现了诗歌在新媒体时代的强大传播力与影响力,让昌乐的诗意风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中国诗歌地图"走进昌乐,既是一场文学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活动不仅让全国读者领略了齐文化发祥地的千年底蕴与蓝宝石之都的现代活力,更搭建了本土诗人与全国文学界交流的桥梁,为昌乐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诗歌与直播的融合,为地方文化传播探索了新路径,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时代光彩。</p> <p class="ql-block">这场齐风古韵与蓝宝石之都的诗意碰撞,已然在昌乐大地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此次活动的推动下,将有更多诗人投身于家乡题材的创作,用笔墨书写昌乐的历史变迁、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让诗歌成为传播昌乐文化、讲好昌乐故事的重要载体,为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p> <p class="ql-block">摄影:李国伟</p><p class="ql-block">文字:王立刚</p><p class="ql-block">编辑:周美华</p><p class="ql-block">审核:蒋小锋 惠俊海</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创作呈现,感谢你的支持和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