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伏龙醒 拳脉贯德州

騎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永清堂書院: 南屯戊子拳</b></p> <p class="ql-block">运河汤汤,武风浩荡。德州这片浸润着侠义之气的土地,从来不乏武术传奇的书写。从1928年南京国术擂台赛上南屯戊子拳选手李彤柱的一战封神,到2025年世界赛场与全运会中的少年驰骋、老将扬威,近百年时光流转,德州武术的火种不灭,沉睡的“戊子伏龙”正在新时代的晨光中渐次苏醒。</p> <p class="ql-block">1928年的南京公共体育场,注定要镌刻下南屯戊子拳的名字。那场无护具、开放技法的擂台赛上,29岁的李彤柱面对全国21省428名好手,以38秒卸腕胜白鹤门、1分12秒扫跌查拳高手、2分05秒寸劲破形意门、3分30秒擒拿降洪拳名家,最终在决赛中以贴身锁喉变反关节制服少林支系选手,将“优胜一等奖”收入囊中。他峰值力达1420N、达峰仅40ms的寸劲,“手黑专赢人”的速战风格,以及南屯戊子拳独有的低架鞭劲、轴心战术,让《中央日报》连发三篇特写,运河沿岸拳社报名人数暴涨三倍,这门源于武城南屯村的运河型武术流派,就此一战成名。彼时的南屯戊子拳,以“一轴两翼三用四奇”为核心,母形五手刚柔并济,梁山一百零八手暗藏机锋,黑虎枪“扎为枪、卧为棒、甩为鞭”的三用绝技,既是镖师护漕的实战利器,也是运河儿女安身立命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这头“戊子伏龙”虽曾归于沉寂,却从未停止呼吸。它以市级非遗的身份活态传承,八代师徒坚守严格的传承体系,保留着“船活靶-低架鞭-钩锁崩”的水战实训,在运河文旅节上以黑虎枪演示、养生课体验延续着生命力。而德州的武术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在百年后绽放出新的光彩。2025年10月,第十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15岁的庆云姑娘刘涵瑜崭露头角摘金,德州选手安剑秋以八极拳全场最高分夺冠,更包揽拳术、棍术双项冠军,将德州武术的刚猛与精湛推向世界舞台[__LINK_ICON]。紧接着,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夏津籍选手许澳、于文珂领衔拿下武术套路团体金牌,纪豪斩获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季军,年轻一代用奖牌证明,德州武术的传承从未断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李彤柱的单骑闯关到如今的群星闪耀,德州武术的脉络清晰可辨。南屯戊子拳的“轴心哲学”与安家拳的“狠准惊炸”、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共同构筑起德州武术兼容并蓄的格局。这头沉睡近百年的“戊子伏龙”,如今正迎来苏醒的最佳契机:当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与全运会的聚光灯照亮德州,当年轻选手们在赛场展现传统武术的当代魅力,南屯戊子拳所承载的运河文化记忆、独特技法体系与养生智慧,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戊子伏龙”的腾飞需要三重助力。其一,以赛事为桥,让黑虎枪的三用绝技、梁山一百零八手的拆招技巧走上更多专业赛场,与当代武术套路融合创新,在竞技中焕发活力;其二,以传承为根,在坚守师徒制核心的同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让“低架鞭劲”“轴心养生”等特色内容走进大众视野,吸引年轻传承者;其三,以文旅为翼,深度挖掘运河护漕文化与武术的关联,打造沉浸式实训体验、非遗展演等项目,让这门“能养生、能护漕、能速脱”的活态武林标本,成为德州文旅的闪亮名片。</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李彤柱用拳头让南屯戊子拳名扬天下;百年后,新一代德州武者用奖牌续写传奇。这头“戊子伏龙”的苏醒,不仅是一门拳术的复兴,更是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新生。运河奔涌,拳风永续,相信在传承与创新的合力下,南屯戊子拳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续写德州武术的下一个百年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