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盛寂皆过客

魏和平

<p class="ql-block">重刷《繁花》时,网间看到有关“古二”曝光录音及评议王家卫的有关文案,哼!都不是省油的灯。各行各业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地鸡毛”,我只在意观剧的直感,及观后带来的一些联想与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初观《繁花》,我即被王家卫的精湛拍摄镜头所吸引,光影绘就的画面,幅幅都是大片,令人尝心悦目。拍摄选择的角度,用光辅影,色调饱和,都有其独特的构图风格。与一般的电视剧画面有着截然不同美感,出乎想像又恰到好处,膜拜《繁花》剧的光影艺术创作。</p><p class="ql-block">同龄、同有知青经历的作者——金宇澄,祖籍江苏黎里,幽雅恬静的江南古镇,是南社柳亚子先生,“小沙弥”网友的家乡。2012年以笔名“独上阁楼”网络连载《繁花》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虽与原著相去甚远,但整个剧情正好是我从插队贵州,辗转杭州回上海后在浦东改革开放下搞“三产”的岁月。因比对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些发人深省的名句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繁花》演绎了那个年代上海的韵味和温度,就拍摄期间的人与事的争辩不感兴趣,黄河路上无对错,只有输赢。</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白渡桥的百年更新时,我在三产时的同事朱先生赢得工程投标,并在郭先生、应先生的参与下,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完成了工程项目。我曾询问过朱先生,整桥移动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他笑答:“曹冲称象”法。我恍然大悟。至今我路过外白渡桥,还时常驻足与石碑前感概,与《繁花》中的情节一样,有一种疏离了的亲近感。</p><p class="ql-block">《繁花》中在外白渡桥,不会游泳的阿宝,去救会游泳而跳苏州河的浙商“小宁波”,为阿宝成功了第一单外贸生意。黄浦江象征事业、财富与机遇;苏州河代表情感、市井文化。</p><p class="ql-block">爷叔(游本昌)对宝总(胡歌)说:“我在这里为你盘算黄浦江上的事情,而你心里却装满了苏州河的勾当”。被教训的是宝总,但又何偿不是对爷叔自己多年的复杂记忆和情愫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和平饭店”是我们三产的涉外宾馆当时指导单位,因为“和平”之名的认同而对它格外感兴趣。1929年叫“沙逊大厦”,后北楼叫“华懋饭店”、南楼叫“汇中饭店”,1956年合并后叫“和平饭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宝总和爷叔的办公地设在和平饭店客房,够奢侈的。据我所知,当年只有一个“沪办大厦”,是省级驻沪办事处集中地,那里有一商服门面,是我曾遵称“老法师”的钱先生负责。其它的来沪企业按体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常借宾馆、招待所房间办公。我们三产有一座宾馆、二个招待所,那时,客房里类似的办公房还真不少。</p><p class="ql-block">“不是所有人都像你宝总做数学题一样的赚钱,大部分是像我一样,吭哧吭哧,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存起来的。哪一天你数学题做错了,你就知道像我这样,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存钱的重要性。”(《繁花》语录)</p> <p class="ql-block">我对和平饭店的大堂,电梯房和楼层阳台的镜头,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繁华》中不论是破旧的街巷,还是美人头像,都是一幅幅艺术照。超平衡的构图,大光圈虚化背境,丰富层次,凝聚焦点,突出主题,美化画面。灯光人像的大三角、小三角、侧光、逆光等应用使女性柔美神秘、男性硬朗沉峻。色调冷暖、色彩面积搭配、构建情绪氛围,《繁花》中把光影调配得美伦美焕,让观众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高深莫测的爷叔,老谋睿智、运筹帷幄。考察阿宝:借钱试人品,亏钱验胆量,守约见真心。</p><p class="ql-block">爷叔喉咙不乓乓响,但道理实刮挺硬:生意人要有“三头”,讲究派头、噱头、苗头。要有三只钱包,一、你实际有多少钱,二、你的信用,能从别人那里调动多少钱,三、人家认为你有多少钱。(实际资产、信用资本、社会无形资产)</p> <p class="ql-block">罗马拱券门廊与科林斯石柱的中山东一路27号,自《繁花》播出后,这里成了外滩新打卡网红地标。在这幢大楼的四楼,是原外贸业务部,汪小姐(唐嫣)和金科长(吴越)工作的地方,老上海习惯叫“外贸大楼”。整部电视剧中的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p><p class="ql-block">做外贸生意知识面广,市场、质量、汇率等细节不可小觑。我所接触的锡商华女士至今还在此行当中摸爬滾打,国内展销会设摊,花钱买吆喝;有时还吭哧吭哧到德国、日本去参展,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最近又碰到“税率”问题,听一位美籍商人陈女士说,干脆歇息一段辰光,看大势趋向。</p><p class="ql-block">外贸单位里,除了少数人有靠山外,个个是人精。金科长讲:“外面的人都是看热闹的,嘴动一动,星星月亮就说出来了。”、“心可以热,但头要冷。”</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华尔街”——滇池路,全长295米,宽约12米,车道宽约8米,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滇池路上的沙美大厦,古典优雅的西式洋楼,《繁花》热播后成网红打卡地。我的插兄在滇池路银行上班,做“朝南座”信贷行当,曾邀我到他办公室小歇闲聊。后来他下海当老总,曾风生水起,也曾门庭冷落,我们互为帮衬过。</p><p class="ql-block">《繁花》中,发根拿着亲戚朋反的活命钱去炒股,付出生命代价。在滇池路上宝根儿子开击租撞宝总,惊心动魄。宝总大难不死,发迹后在浦东储备了地块,让发根儿子经营,为日后翻盘准备筹码。</p><p class="ql-block">爷叔告诫:“纽约帝国大厦晓得伐,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上跳下去,只要八点八秒,这就是股票。想要学会赚钱,要先学会输钱。”</p> <p class="ql-block">西康路101号,阿宝买了“老八股”电真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一次暴跌“414”股票,蔡司会焦头烂额,金凤凰逃得不知音讯,自己被车撞得差点丧命。股票有风险,赚钱来得快,去得也快。</p><p class="ql-block">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2年推出股票认购证,每张30元。记得当时无人问冿,有银行人员到我单位推销过,大家一笑了之,送上门的发财机会失之交臂。后来我也入了股海,从买深圳股开始,到帐户里各种股票一大堆,被人称为“捡到蓝里都是菜”。赢过、输过,退休十年后退市时结帐,去掉银行利息和货币贬值因素,只能说保本小赚。</p><p class="ql-block">爷叔为宝总指了条“逃生通道”:“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冲得太快,逃得太慢,肯定要吃瘪。头顶在肩上,脚长在自己身上,只要保护好自己,机会永远比风险大,见好就收。”</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要说餐饮街乍浦路绝对比黄河路早。那时上海夜市还在“熄灯”中,唯乍浦路呈现出一条“灯龙”,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红极一时。从天潼路到海宁路,餐厅酒楼108家,四大名店:“飘鹰”、“丁香”、“珠江”、“王朝”。正月初五接财神,爆竹声声,纸屑如红地毯。我有幸在“王朝大酒家”与四川路上的“兰桂坊大酒店”用过餐,当时蛮“扎台型”额。</p><p class="ql-block">《繁花》中李李讲,“一荣俱荣,相互扶持,有生大家一起做,黄河路的生意才能长久不衰。”乍浦路上餐饮业至今,“辛苦,不心苦;心苦,不辛苦”,外来打工妹敏敏、露丝、小江西最终合伙开小店,圆了做老板娘梦,风水轮流转。</p><p class="ql-block">网间有那么段话我觉得意味深长:“人话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流了血,里子得兜着。”,有时,里子非要当面子,那就“哈哈……”了,不讲你也懂的。</p> <p class="ql-block">黄河路上的苔圣园,是《繁花》中李李(辛芷蕾)开的至真园,灯红酒绿。李李的神秘、手腕及野心,在卷发红唇衣着华丽的装饰下周旋于来店的各种各样人中,而在普希金雕塑下车内疲惫不堪的才是她的真我。</p><p class="ql-block">在我的三产经营经历中,同样以请吃,或被请的人都是为了生意,为了生意或喝得酩酊大醉;或被贬得篷头垢面;在生意场上司空惯的。</p><p class="ql-block">“你以为吃的是龙虾,实际上吃的是机会,一只龙虾就是一个机会。不是在应酬,就是在求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上了台面真的是吃饭的,他们上了台面就是生意,吃饭开销和生意开销,根本是两码事情。现在讲究市场经济,搞市场就相信市场,不相信市场就像我们一样,太太平平过日子。”(景秀语录)</p> <p class="ql-block">至真园(苔圣园)的对面是长江剧场,外面或阳光灿烂、或霓虹璀璨,剧场内始终是台上光鲜,台下幽暗。老剧场里演过无数个剧目,演剧人不管角色不同,都有一个共性“装”,不装不成戏。台下人知识、目的不同,观后或鼓掌,或差评。我曾经在剧场里孵冷气、打呼噜,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p class="ql-block">《繁花》中,阿宝、爷叔、范总、汪小姐、李李、玲子、魏总、陶陶、卢美玲、小江西、敏敏、露丝,在时代洪流中起落沉浮,在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曾经在幽幽暗暗中反复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恍然如笔,再回首我心依旧。”(《繁花》插曲之一)</p> <p class="ql-block">空闲黄河路饭店摄图,拟指“金美林”与“红鹭”,看图想到《繁花》中黄河路的霓虹闪烁,饭店与客人都是过客,你方唱摆我上场。由此想到老板娘明爭暗打的千面图;烟子店的消息四通八达;打工妹的各色境遇。</p><p class="ql-block">剧内,宝总的“泡饭”,汪小姐的“排骨年糕”,爷叔的“定胜糕”,魏总的“霸王别姬”,及玲子店内鸡爪、酱菜,梅萍的白脱奶油蛋糕等。剧外,“个体户跑码头,倒爷炒外汇,饭店里划拳猜令,卡拉OK放着邓丽君的歌”。市场百态下的众生相。</p><p class="ql-block">弄堂囗“烟纸店”,装修后变成“过客鲜花店”,小人物——景秀,时隐时现但必不可缺,“江湖百事通”。景秀讲:“现在讲究市场经济,搞市场就相信市场,是一块钱吃一杯茶,还是十块钱吃一杯茶,是人家的事情。不相信市场就像我们一样,太太平平过日子。”</p> <p class="ql-block">上海华联商厦原名“永安公司”,是上海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p><p class="ql-block">《繁花》中,湖西针织厂范总(董勇)和上海宝总,请来费翔带来了“一把火”,“三羊”牌T恤成抢手货,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那年代我在杭州待过几年,当时浙商产品遍地开花:义乌小商品、温州标牌、苍南塑料饭票、柯桥纺织品、濮院羊毛杉、海宁皮革城……不胜枚举。还有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星如棋布,都想做大市场。所以范总能把产品打进上海,并成为名牌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一声如吼似嘶的“安~妮”,笑中有泪;一句“江湖再见”,余音不息久久回味。范总是个两面人,一面“笑面弥勒”;一面“金刚怒目”。从底层摸爬滾打后成大事者,范总把精明与厚道完美地揉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成功后的范总说:“每个男人心里都有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花。谁,是我心里的玫瑰花?是我杭州屋里的老太婆。”</p> <p class="ql-block">一幢古罗马风格的建筑坐落在上海南京东路,原名“先施公司”,后叫上海服装商店,改制后成为“上海时装公司”,《繁花》中的“服饰公司”原型。我插队落户返沪探亲时,多次到这里给贵州同事购买时装,其款式深受当地人的赞誉。</p><p class="ql-block">宝总为服饰公司的股票上司绞尽脑汁,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我的一个朋友也曾为一家钢铁公司股票上市做过操作,与他闲聊,个中经历百折千迴,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搞三产时,我们进入岀租行业较早,从十多辆夏利车到十多辆大众车,再后来合并到上海大众出租公司,卖车的款又投入股市,随后就是输输赢赢,最后被上级下令退出。股市风云,变幻莫测,从来如此,未必就对。</p><p class="ql-block">“做生意不是讲道理,是讲规矩。”(《繁花》金句)</p> <p class="ql-block">一天,在茂名路进贤路囗的“三佰杯”晚餐,这是家身居闹市市井烟火气的网红店,以“醉糟呛腌霉臭酱鲜”为特色。隔路相望是欧色风情的兰心大剧院,在这里曾参加过公益活动“大山里的孩子"的公益演出、听沪剧折子戏、及观赏贵州省驻沪办事处组织的“七一活动”。</p><p class="ql-block">进贤路210号,玲子(马伊琍)开的“夜东京”日本料理现已变为“夜来香”饭店。玲子举手投足皆是上海女人“腔调”,风情万钟,习钻精乖。在市井烟火的螺丝壳里做道场,但脑子煞煞清。你的修养与格局,是你最无声的名片。</p><p class="ql-block">玲子讲宝总:“阿宝这种人,当股东呢?是有面子的。当(自己的)男人呢?一包气。”,“哪里有这么多真的假的,眼睛看得见的就是真的,走脱的都是假的。”</p> <p class="ql-block">早在1990年,我因清点单位低值易耗资产,到过设在桃江路的装璜公司。黄先生原在工会搞宣传工作,后下海负责对外承接装璜业务,当时的他留长发、有腔调,后来去了美国。走进他们的办公房间让我眼睛一亮,装饰很前卫,就连办公桌椅都很新潮。是的,为人家装饰,自己办公室就是展示厅。</p><p class="ql-block">桃江路的普希金雕像很出名,我们这代人受苏联文学艺术的熏陶,自然对普希金很崇拜。</p><p class="ql-block">《繁花》在普希金雕塑前的镜头,夜已深,李李身心疲惫在车内熟睡,宝总在车外吸烟,很绅士。</p><p class="ql-block">在深沉的静谧中,普希金的诗更写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p> <p class="ql-block">《繁华》中的曹家渡,源于明代安徽曹氏迁徙至此,在苏州河设义渡而留名,后发展成上海西部闹市——曹家渡五角场。</p><p class="ql-block">13路站调度室,想到原绞链公交车上“沙丁鱼罐头”式的人轧人;“洪顺兴”店餐桌上弥漫着雾状热气中,想到当时站在饭桌前等前客吃好前,后客的像“插蜡烛”。雪芝家住在“上只角”张园,做的是售票员服务性工作。这还不算最差,在街道里弄生产组中谋生的,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雪芝的大实话:“因为回来,我肯定是要来看你的。”、“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是我又怕看到你过得太好。我会懊悔。”</p><p class="ql-block">生活,谁不想好好过!谁不想过得好!有时阴差阳错,过了此村,就没那店了。</p> <p class="ql-block">汪小姐下放到黄浦江虹囗码头,做仓库清洁、装卸货物的工作,底层环境的繁重体力、露天码头的风雨交加都没减退她的锐意。当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码头,你的码头在27号”时,她倔强地说:“我是我自己的码头!”好样的!“人生不能重新开始,但可以从每一个选择点重新出发。”(《繁花》语录)</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青中有些人在招工分配中做装卸工,扛糖麻袋包、抬酒缸、下车下货,为谋生而负重前行,就劳动强度而言,比下乡务农时更为繁重,与他们理想中的码头相去甚远。到后来带着一身的伤痕,晃晃悠悠地找到了自己的码头,“独钓寒江雪”。更可叹者,“君看一叶舟,岀没风波里。”,有些人还没靠上码头,却已成为淹没在江湖中的沉舟。“人生路上,遇见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繁花》语录)</p> <p class="ql-block">(录网络图)</p><p class="ql-block">《繁花》展示的是一个时代集体追忆与对观剧人引发的些许体悟,现在人们观剧常在故事情节中或陷进,或跳出。在商言商,在经营活动中,能遇到贵人逢凶化吉,但整个过程不可能都“过五关斩六将”,也有“走麦城”的时候。本人在杭城时因产品打不开销路;返沪后去崇明超经营许可,被工商检查罚款等弄得焦头烂额。如一位老上海观剧后观息:“上海,就像一只古董八音盒,外表精致,内里唱的却是江湖。”</p><p class="ql-block">“当时我看不清楚她的样子,十年之后,我还是没有看清她的样子,但我看清了我自己。”(阿宝)</p><p class="ql-block">生活在时间的打磨下,每人有如成长中的树,年轮层层、树皮斑驳、虬枝苍劲、落叶缤纷。“繁华过后,皆是过客”。</p> <p class="ql-block">走在国际饭店对面看侧面的黄河路,由《繁华》而走红的黄河路上人头攒动,喧嚣与诱惑;但厚重庄穆的国际饭店依然如故,默默地俯视众生万相,“勿响”。黄河路饭店开关多少家,国际饭店门口买“蝴蝶酥”食客依旧排成长龙。</p><p class="ql-block">“排骨年糕”也走红了,但终究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谁是排骨?谁是年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经火烹味调,何以“排骨年糕”!</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谈《繁花》,难免跟古二曝光的录音及网间的评议,对某导和某编的好坏有所存疑。我以为对电视剧作品不必太纠集,搞艺术就是一种特殊的工种,“艺术作品可以是永恆的,但创作者终究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人非圣贤,人性优劣不以地位高低或名家而定。</p><p class="ql-block">普希金说:“一切都终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