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通海,4A秀山揽胜,杞麓湖畔享悠然

二哥

<p class="ql-block">美友:二哥</p><p class="ql-block">图文:二哥(手机创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784095</p> <p class="ql-block">抵达通海,首站便前往国家4A级景区秀山。秀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从山下拾级而上,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庙、塔、亭、桥等建筑错落有致,古韵悠然。这里拥有二十多座古建筑,是元至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是通海历史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让人心旷神怡。沿途可以看到始建于大理时期的普光寺,古朴庄重;山腰处的玉皇阁,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这些古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它们承载着通海的历史记忆,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今,当地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通海全貌和杞麓湖风光尽收眼底。通海县城错落有致,街道上车水马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杞麓湖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地上,湖水波光粼粼,湖边绿树成荫,风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在秀山上,还有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朱德旧居。它位于清凉台内的海云楼,这里承载着朱德元帅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历程,是通海县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1915年,朱德应老同学邀请来到通海,在海云楼居住了六个月,期间深入了解通海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还对滇南剿匪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1962年,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朱德再次莅临通海,游览秀山并写下《夏日访通海》一诗。如今的朱德旧居经过提升改造,不仅修缮加固了建筑本体,还对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提升,通过图片、实物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青年朱德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光辉历程,讲述了他与通海这片土地的深情故事 。</p><p class="ql-block">游览秀山,建议预留2 - 3小时的时间,让自己沉浸在这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美景中,感受通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通海文庙位于通海县城南隅秀山之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迁建,现存建筑多为清初康熙、雍正时期所建。文庙总占地1.2万平方米,是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布局有泮池、文明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东西廊庑对称分布。其大成殿宏伟高大,斗拱别致,琉璃瓦顶,门窗镂空雕刻。历史上,通海文庙培养出朱嶟等众多人才,如今它已成为通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文庙旁的这口古井,泉水格外清澈透亮,俯身便能看见井底。前来打水的居民总是络绎不绝——有人提着老式水桶,熟练地放下绳索汲水;有人推着小推车,装着几个空水壶来囤水;还有老人带着孙辈,手把手教着提水的技巧,桶绳碰撞井沿的“咚咚”声,伴着街坊邻里的家常话,成了文庙边最有生活气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在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你总能撞见通海人最惬意的生活日常。清晨,大爷大妈们沿着湖岸步道散步晨练,呼吸着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午后,不少家庭带着野餐垫、风筝来此,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大人则坐在观景台的长椅上闲聊,看湖面波光粼粼;傍晚时分,骑行爱好者们成群结队穿梭在环湖绿道,风里都裹着轻松的笑声。</p><p class="ql-block">到了冬季,红嘴鸥如约而至,湖边更热闹了——居民们会带着面包屑来投喂,老人牵着孩子的手,指着湖面翻飞的海鸥轻声讲解,连驻足观看的路人,也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这份灵动。湖边的休息区常坐满了人,有人晒着太阳打盹,有人和好友分享零食,偶尔还能碰到弹着吉他唱歌的年轻人,整个湿地公园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是通海人放松身心、享受闲暇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吃的午饭,通海县司马第食府是当地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传统中餐厅,以地道的通海炊锅为招牌特色。餐厅位置便利,就在通海古城内,距离秀山公园很近,非常适合游览完景点后过来用餐。通海炊锅是这家店的绝对招牌,也是通海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炊锅采用土鸡、排骨、老鸭等食材慢火熬制高汤,汤底清澈鲜甜,不添加鸡精味精等调料。炊锅内层层堆叠着豆腐丸子、五花肉、排骨、筒子骨、时鲜蔬菜等十多样食材,荤素搭配丰富。</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6日晩上10点完稿于昆明火车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