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京剧传习舘

信德(己丑 牛牛)

<p class="ql-block">上海京剧传习馆坐落于徐汇区岳阳路168号,身处衡复历史风貌区,建筑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该馆前身为上海京剧院院址,经修缮后于2020年正式转型开放。</p> <p class="ql-block">踏入传习馆,花园中央矗立的京剧大师周信芳铜像,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京剧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栋历经百年沉淀的三层老洋房,整个建筑外墙为干粘五彩鹅卵石,屋顶以双坡、四坡结合,局部装饰有拱顶老虎窗,造型变化丰富,复古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有个硕大的“传”字,象征着这里肩负了“传”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一面展示牌立于墙边,“上海京剧传习馆”字样醒目,下方文字讲述它的来路与使命。屏幕播放着影像,声光流转,仿佛在说:我们从未离开。</p> <p class="ql-block">一号楼以“传”字引领,以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展陈的方式传承京剧文化,“传”内的“源流”展示了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黄桂秋、郑法祥等五位京剧艺术大师的风采,力图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五位流派创始人的艺术人生。</p> <p class="ql-block">走廊铺着黑白菱形地砖,像极了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分明行当。石墙粗糙,窗明几净,阳光斜照进来,落在两把黑椅与小圆桌上。那光斑晃动的样子,让我恍惚看见一位老艺人坐在那儿,慢悠悠地说着当年的《霸王别姬》。</p> <p class="ql-block">一个木质展柜里,两份泛黄的手稿静静躺着,被玻璃温柔守护。绿布衬底,金把手闪着微光,像是藏了某个名角的亲笔戏本。我不敢靠近,怕呼吸惊扰了纸页间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周信芳:京剧表演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郑祥发:京剧表演艺术家、郑派创始人,人称“南𤠣王”。</p> <p class="ql-block">俞振飞:京剧表演艺术家、俞派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盖叫天:京剧表演艺术家、盖派创始人,有“江南活武松”之誉。</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中,两份泛黄报纸静静陈列,标题清晰,字迹斑驳。它们曾记录过哪场轰动的演出?哪位名角的首演?历史的答案,就藏在这纸墨之间。</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朴木柜,玻璃隔层里摆着旧文件与照片,抽屉紧闭,似藏秘辛。这些不是展品,是记忆的容器,盛着一段段未被遗忘的梨园往事。</p> <p class="ql-block">厅中吊灯华美,两座大玻璃柜陈列着各色物件。墙上画作鲜艳,窗帘半垂,窗外绿意朦胧。这里像一座殿堂,供奉的不是神明,而是艺术本身。</p> <p class="ql-block">京剧艺术家曾经用过全套点翠头面</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合影,一群人站在楼前,神情庄重。他们是谁?师生?同仁?我不知。但那瞬间的凝固,已成了历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各房间以“满庭芳”、“节节高”、“普天乐”等词牌命名,营造浓郁京剧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3号楼则为LOFT结构,一层为展示区,二层设小剧场用于演出观摩,三层排练厅提供戏服体验与身段教学,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列着京剧名伶的珍贵实物,如周信芳老院长曾穿着的戏服、它们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目前,这里只对外开放1号楼和3号楼,当然在这里你既可欣赏这栋历经百年沉淀的三层老洋房建筑,又可欣赏老建筑里的京剧“魂”,品味京剧这一国粹文化,非常推荐大家去岳阳路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注意:上海京剧传习馆自2022年8月12日起重新开放。开放时段为每周二、五的上午10:00至下午4:00(下午3:30停止入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