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文/摄影:潇洒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17204</p> <p class="ql-block">听闻永州上甘棠村,是一座隐匿于青山碧水间的千年古村,宛如一卷被时光封存的旧书,静静躺在南岭的怀抱里。那里有岁月沉淀的故事,有祖辈流传的忠孝廉节,更有我心中久寻未果的乡愁。怀揣着对古意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敬意,我踏上这场寻梦之旅,只为在青石板与老屋檐下,聆听一段远去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初抵上甘棠,文天祥亲笔题写的“忠孝廉节”四字赫然入目,气势磅礴,凛然生风。这四字是从村后月陂亭摩崖石刻中等比例复制而来,而那方石壁,正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千年家族石刻家谱,镌刻着周氏一族的荣光与坚守。村口,一座古桥横卧于谢沐河之上,名为步瀛桥——湖南省现存唯一的宋代三拱石桥。传说铁拐李曾踏足其上,跺塌半边,此后桥身陆续掉落101块石块,而村中也恰好出了101位官员,遂有“石落出官”的奇谈。千年风雨洗不去它的风骨,桥下流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绿树与桥影,仿佛时光在此凝滞,只余一脉潺潺诉说着沧桑。</p> <p class="ql-block">与步瀛桥遥相呼应的,是高耸于河畔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四层砖木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鹤,守望着这片文脉绵延的土地。桥与阁,一横一竖,一静一动,构成上甘棠最具诗意的剪影。它们不只是建筑,更是村民心中对功名与文运的祈愿,是岁月长河中不灭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整个村落被谢沐河温柔环抱,背倚昂山,面朝碧水,宛如一幅天然绘就的山水长卷。村中现存明清古宅二百余栋,宋元遗迹星罗棋布。踏着泛着幽光的青石板路缓步前行,偶遇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她笑着向我们挥手,言语间满是淳朴与温情。交谈中得知,周氏家族已在此繁衍生息四十余代,千年血脉未曾断绝。她娓娓道来谢沐县治的旧事、周翰宗将军的忠勇、寿隆桥的传说……每一个故事都像一缕轻烟,从老屋的瓦缝间升起,缭绕在心头,让这古村更添几分神秘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走过南北诸多古镇古村,或喧嚣于商贾,或沉寂于荒芜,唯独上甘棠,低调而有深意。它不张扬,却屡获殊荣:2004年入选“潇湘百景”;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又跻身“中国传统村落”之列;拥有全国唯一的村级博物馆!然而,这里没有门票的阻隔,没有喧闹的叫卖,只有静谧的巷陌与真实的烟火。它静卧于湘桂古道旁,如一位沉默的老者,任风吹雨打,依旧坚守着千年的风骨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第二日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勾蓝瑶寨。晨雾未散,山峦如黛,瑶寨便藏在这片云雾深处,仿佛一处被时光遗忘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勾蓝瑶寨,依山就势,层叠而建,原为瑶民为避战乱所筑的防御型寨落,包含黄家村、上村与大兴村。昔日寨墙绵延两千余米,设有守夜屋与关厢,壁垒森严。如今虽仅存断垣残壁,却仍能窥见当年的格局与气魄。石阶蜿蜒,老屋错落,每一块石头都刻着瑶族先民的智慧与坚韧,每一缕山风都低语着过往的烽烟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瑶族独有的女书文化,如暗香浮动,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承载着瑶家女子的心事与智慧;而一年一度的洗泥节,则是农耕文明的欢歌,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片山野之间,文化如根,深扎于泥土,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抵达广西恭城县,正值第22届柿子节盛况。人潮涌动,笑语喧天,万亩柿子林成熟了,放眼望去,橙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像是大自然为丰收季点亮的灯笼,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丰收喜悦,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气息,真是让人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那些柿子,形态各异,有的圆润如珠,有的歪斜成趣,有的如佛手轻展,有的似月牙含笑。奇形怪状中,竟藏着自然最本真的幽默与诗意,仿佛大地在秋日里写下的一首首无字诗,令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敬意。勤劳的人们或用柿子酿酒,或做成柿饼、柿片、糖果等各种美食,让人馋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二天自驾寻梦之旅,惊喜与甜蜜不断,时光匆匆,收获满满。最后衷心感谢恭城朋友的热情款待和陪伴,祝“柿柿”如意,心想“柿”成!愿我们的生活如这柿子一般,饱满、甜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