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通过日文对外发布福建霞浦抗倭历史相关内容,将这座闽东滨海小城的海防文化遗产推向国际视野。文中提及的霞浦沿岸渔村"以村为堡、以石为墙"的抗倭智慧,以及传胪村留存至今的百年石墙与古黄连树,成为见证中日历史记忆、彰显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生动载体。</p> <p class="ql-block">霞浦县地处福建东北部沿海,海岸线绵长曲折,历史上因无山川屏障、缺乏天然堡垒,成为倭寇袭扰的重灾区。明清时期,倭寇频繁劫掠沿海渔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抵御外敌,霞浦渔民自发组织起来,就地取材搬运礁石,历经数年筑起环绕村庄的石质城墙,将一个个渔村打造成易守难攻的"海上石堡"。这种全民皆兵、众志成城的防御模式,成为闽东沿海抗倭斗争的鲜明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抗倭古村落中,传胪村的石堡建筑群尤为典型。该村现存的石墙全长约640米,墙体由规整的条石垒砌而成,最高处达3米,墙体上设有瞭望口、射击孔等防御设施,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能清晰窥见当年的防御格局。更为奇特的是,石墙上错落生长着112棵树龄超百年的黄连树,树干与石墙相互缠绕、融为一体,成为"石堡映古木"的独特景观。据当地文史专家介绍,这些黄连树为当年村民栽种,既能加固墙体,其药用价值又能为守堡村民提供应急医疗保障,是先民生存智慧与抗倭决心的双重见证。</p> <p class="ql-block">"驻日使馆的对外发布,让霞浦的抗倭历史被更多国际友人知晓。"霞浦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高度重视海防文化遗产保护,对传胪村石墙、古黄连树等进行系统性修缮与保护,并结合史料挖掘,整理出一批抗倭故事与民俗传说。目前,传胪村已成为霞浦海防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古石堡、缅怀抗倭先民。</p> <p class="ql-block">霞浦县政协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驻日使馆对外宣传为契机,进一步深挖抗倭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编撰史料、打造主题展览、开展研学活动等形式,让这份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与弘扬,同时助力霞浦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让先人"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p> <p class="ql-block">传胪村的古村堡与黄连木古树群,是明代抗倭历史与生态智慧的活态见证。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扰福建沿海,传胪村地势平坦无山峦屏障,村民仿军事堡垒筑正方形石堡自卫,城堡周长640米、墙高约5米,以花岗岩碎石干砌,设东、西、南三门(据传胪村史志记载)。名人文脉深厚:正德九年,明进士林遂返乡,传胪村名由其而来;嘉靖十三年,林遂告老还乡,变卖妻子嫁妆引进黄连木树苗,将护林理念写入村规,著有《石壁奏议》《石壁手稿》,朝廷赐故里“方伯里”。他将黄连木种子播于石墙,提出“树可立人志亦可固城”理念,以树木根系加固墙体,形成树墙共生的独特体系(源自霞浦县文旅局文物保护档案)。</p><p class="ql-block">历经近500年风雨,当年种植的260余株黄连木,虽经飓风等自然灾害侵袭,目前仍留存112株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其中部分树龄接近500年(数据来源于福建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这些黄连木耐旱、耐贫瘠,主根深扎地下数十米,侧根穿透石缝,如天然铆钉般固定石块,形成“活体加固系统”:雨季吸水减轻墙体压力,旱季释放水分维持结构稳定,成为人类工程与自然生态协同演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该资源已获得多重官方认可:1986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1997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福建省最美古树群”,并实施“一树一档”数字化管理,配备GPS定位与健康监测(据霞浦县文物保护中心统计)。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称其为“渔村结界”“天然守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亦通过日文对外推介,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目前,村里已修建环城堡路,传胪小学空置校舍具备改造为展示馆的基础条件,且可与邻近的高罗滨海度假村串联,具备研学路线开发的初步基础。然而,这些优质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学产品。</p> <p class="ql-block"><b>传胪林氏先祖林遂主要事迹:</b></p><p class="ql-block">林遂(生卒年不详),字元成,号石壁,明代福建安东乡传胪(今霞浦县长春镇传胪村)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登进士第四名,家乡因此得名“传胪”。历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左寺副、左寺正,官至贵州参政。任大理寺评事期间以审案公正闻名,曾微服私访平反冤案。嘉靖初年提出“恒敬心、远邪佞”等九项建议获采纳。嘉靖七年(1528年)任湖广佥事时赈济湖广旱灾,推行“计口授钱法”救活万余人,并废除“老女不嫁”陋习。调解酉阳少数民族械斗,拒收酬金并用于修建万县县学,民众建“却金亭”以纪。任内稽查军饷、构筑城池以巩固边防。</p> <p class="ql-block"><b>以下来源:东南工作室</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闽东生态小故事19】林遂筑堡种树</span></p><p class="ql-block"><b>以下图文来源:宁德关爱未来</b></p> <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杨银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