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寄壮怀——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感

<p class="ql-block">千古江山寄壮怀</p><p class="ql-block"> ——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感</p><p class="ql-block">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的这句诘问,恰似一柄锋利的剑,划破了南宋偏安的浮华表象,让每一位读词者都不由自主地站在北固亭的高台上,遥望那片被战火浸染的中原故土。登楼望远,本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事,可在这位心怀家国的英雄笔下,满眼的风光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忧思,每一缕江风都裹挟着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江水奔涌,承载着多少王朝的兴衰更替。夏商的礼乐、秦汉的雄风、魏晋的风骨,都在这江水的涛声中渐渐远去,只留下“悠悠”二字,道尽历史的沧桑与无奈。辛弃疾并非沉湎于怀古的伤感,而是在这千古兴亡的感慨中,暗含着对当下的追问:南宋的江山,又将走向何方?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他胸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与不甘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的下阕,辛弃疾将目光聚焦于三国时期的孙权,这位年少有为的江东霸主,以万夫不当之勇坐断东南,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何等意气风发。“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看似直白的赞叹,实则藏着辛弃疾深沉的期许与愤懑。期许的是南宋能有孙权这样的英主,带领军民收复失地、重振河山;愤懑的是当下的统治者苟且偷生,毫无进取之心,与孙权的雄才大略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 读罢全词,仿佛能看见辛弃疾独立北固亭上的身影:鬓角染霜,目光却如炬,望着江北的故土,心中翻腾着收复中原的壮志。他将满腔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与身世之叹,都熔铸在这短短几十字的词中,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如今,战火早已平息,江山依旧壮丽,但辛弃疾那股“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那份“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孤独,依然能跨越千年的时光,触动我们的心灵。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心怀家国,不忘历史,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那份属于中国人的骨气与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