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书协的两位指导老师在9月20-24日举办的西藏书法创作骨干培训班上指出,临帖速度不能太快,不宜于大笔写小字或者小笔写大字,临帖也不要把字写得太大,创作时再根据需要把字做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古人写字一般都比较小,太大了就难以控笔,把笔法写到位。笔法第一重要,其次是结构,再次是章法和墨法。西藏的书法爱好者最大的弱点就是临帖功夫不到位,有不少人的笔法问题突出,我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从九月底十月初,开始了临习王羲之的书法范本《圣教序》《兰亭序》,主要从线上专业书法培训班和快手直播间的老师那里学习笔法、字法和章法。建议书友们也要注重细节上的技法问题,不能再盲目跟风、盲修瞎练,只要方法对了,临帖效果才会事半功倍,避免走越写越差的弯路。为什么有的人练书法二三十年,还是没有入门?原因就是没有走正确临帖的路子![微笑][抱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图极珍贵而内容较长,要放大且移动阅读。谢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习书法,不外乎笔画、结体、章法三部曲,初学者,往往先强调笔画练习。然后结体,然后章法。然而,在实际练习时,最使人乏味的却是笔画,既难写,又无趣味,很容易使人半途而废。至于章法则更难,因章法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没有笔画和结体的基础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是很难为之的。笔者认为,从结体入手,兼练笔画,既能打好笔画基础,又能掌握结体规律,还能激发书写兴趣。所以,结体在笔画与章法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本人编写了本字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本帖根据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释例书写,首先,对原句作解释,以便初学者从理论上掌握一些规律;其次,根据法则自书两字说明之,以便初学者在练习时有个范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黄自元的“九十二法”,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分析较为详尽,对楷书结体规律揭示得比较透彻,虽不能概括所有书法名家的结体风格,但他提出的对称、均衡、大小、对比、变化、和谐、迎让、穿插、呼应等楷书法则、不仅符合书法的美学规律,而且也符合整个艺术的美学规律,然而,由于“法无定法”和作者的时代局限,要想全面地科学地总结出一条完美无缺的法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今天看来,该“九十二法”也有微瑕:一、分类过细,似有重复雷同之感;二,对有些偏旁部首的写法,只提出“准此”,而没有说出如何“准此”,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对于这一点,本人在编写时作了适当的补充,是否准确,乞望方家指正;三、个别提法似有绝对化之嫌,如“悬针”、“垂露”法的运用等。以上三点请读者在练习时注意批判地吸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本帖书写时,为了说明其“法”,某些笔画和摆布作了适当地夸张和强调。为了突出结体的迎让、呼应而大多用行楷书体,特此说明。读者在练习时,可先读、再临、而后举一反三。由于水平有限,多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郭廉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行书结体技法讲解示范</b></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