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叩门

细雨微醺

<p class="ql-block">在这满目凋零与盈满沉思的季节里,一扇门,隔开了光与影,暖与寒,也连接着过往与明天。它静默地矗立,任凭秋叶如时光的信笺,一片片,堆积在槛外,叩问着门里门外的天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界限,也是通途;是终结,亦是起始。</span></p> <p class="ql-block">门外的秋,是一场盛大而坦然的凋零。风是凉的,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刮过枝头,便有无数的叶子松开握了整个春夏的手。它们旋舞、飘零,在地上铺成一片斑斓而寂静的誓言。这景象,总让人无端地想起一些远行与离别。脚步踏在沙沙的落叶上,那声音是干燥的、易碎的,像无数个未曾好好告别便仓促结束的昨天。站在这扇紧闭的门前,我们是归人,亦是客子。手中或提着生活的疲惫,或揣着远方的风尘,心头萦绕的,是近乡情怯的微澜,是身份转换前那一瞬的犹疑。那扇门,仿佛一道时间的滤网,将所有门外的喧嚣、挣扎与风霜,悄然沉淀。我们在此稍作停顿,整理衣冠,也整理表情与心绪,预备着一场投入的、温暖的相见。门外的落叶,是抛在身后的往事,美丽,却终将化作泥土。</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我们推开那扇门——那“吱呀”一声,仿佛是时空切换的咒语——门里的秋,便陡然换了温度与质地。风被隔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团温吞的、带着食物香气的暖意。光线也柔和下来,从窗外透进,落在旧茶几上,切割出安详的几何形状。屋内的寂静,与门外的寂静是不同的。门外的静,是空旷的、带着回响的;门里的静,却是饱满的、被呼吸与心跳填满的。在这里,时间仿佛流速放缓,我们卸下铠甲,显露出最松弛,也最真实的模样。或许家人同在,却无需多言,只各自守着灯火可亲的一隅;或许独处,与自己的影子对坐,任凭记忆如炉上的水汽,袅袅升腾。门里的落叶,是夹在书页中的一枚,干涸了生命的汁液,却清晰地烙印着岁月的脉络,成了一种可供凝视、可供品味的静物。</p> <p class="ql-block">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一生徘徊其间的,是那些无形的“门”。它们没有木质的纹理与铁制的把手,却更加森严,也更加莫测。一句伤人的话语,可以是一扇轰然关闭的心门,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绝在秋河的两岸,门里是委屈的冰,门外是愤懑的火。一个错失的机遇,是一扇我们叩之不应、终于黯然而返的门,门里是另一种人生的喧嚣,门外是我们独自咀嚼的、清冷的寂静。反之,一句不经意的低语,一份突如其来的理解,又能让尘封的心门露出一线光,让暖流重新在僵持的土地上奔涌。这便是秋天给予我们的哲理:凋零与收获,告别与相聚,从来都是一体两面。门的存在,固然划定了区域,制造了阻隔;但正是这阻隔,赋予了“通过”这个动作以无上的意义。没有门,便没有了“归来”的喜悦,没有了“突破”的勇气,也没有了“守护”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总想起童年老宅那扇斑驳的木门。秋深时,门外高大的银杏树会洒下满地的金扇子。外婆总是不急着清扫,她说,“让它们垫着路,你踩着金子回来。”那时不懂,只觉得好玩。如今才明白,那是一种多么诗意的迎接——门外的凋零,可以被看作归途的盛饰;而门的开启,便是将一身的“风尘”(哪怕是金色的风尘)抖落在门外,只将一颗纯净的心,带回温暖的炉火旁。</p> <p class="ql-block">秋日将尽,最后的叶子也终将落尽,显出生命嶙峋的骨架。这仿佛在说,一切的繁华与遮蔽,终将褪去,我们最终要面对的,是本质。门,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也终将朽坏或被推开。它所代表的界限,并非永恒。如同落叶终要归根,旅人终要回家,封闭的心终将在理解的春风中消融。</p> <p class="ql-block">那么,当又一阵秋风起,落叶再一次叩响门扉时,我们是否拥有了足够的智慧去聆听,又是否积蓄了足够的勇气,去推开那扇横亘在我们与更广阔世界、与更深邃自我之间的,命运之门?界限与通途,原来只在一念之间;阻隔与连接,本就系于一推之瞬。这,或许是秋天与门,共同诉说的,关于轮回与选择的,最深沉的秘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