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天都是看古村落,对湘南一带的古村也有所了解,第二天就不太想去逛古村了,于是取消了郴州桂阳县阳山古村、北湖区小埠古村的行程,直接去了北湖区的万花岩景区。出发前查国庆期间湘南这边多阴雨天,所以要去的景点也多为古村落。可出来后却是大晴天,在古村走了一天,晒得厉害,就想打个阴凉的景区走走,就选择去万华岩看溶洞。万华岩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及国际风景溶洞协会会员单位,感觉应该值得一去。<br> 据介绍,万华岩景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色,形成于约100万年前,核心景观为仍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系统,总长度超过9千米,其中主洞万华岩长2550米。景观较为丰富,钟乳累累,千姿百态,如禽若兽,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气势磅礴,别具一格。主要景点有25处,其中塔松傲雪、湘南风貌、石蛋生笋、艺术宝殿、水下晶锥堪称万华岩的五绝。洞内景观精彩纷呈,洞外环境优美宜人,空气清新,堪称“山青、水秀、洞幽、气爽”,是湘南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万华岩支洞长度超过6千米,洞身曲折,钟乳石形态多样,急流、险滩、悬瀑多处,是探险猎奇的好去处。<br> 头天住在桂阳县城,到万花岩景区大概26公里。虽然早上醒得早,但看溶洞不比其他景点进去可以直接看,一定要等到上班后开灯才行,所以也不着急,先在桂阳县城走了走,然后吃过早餐,才沿着郴州大道往万花岩景区驶去。上午八点四十分来到景区停车场,这里已经停了不少汽车了,可景区要九点才上班,似乎比其他景点上班晚。停车场旁边是一个湖叫岩溶湖,湖的那一头岩壁下有一个洞口,那应是万华岩溶洞的入口,有一条地下河水从洞中缓缓流出,注入湖中。从参观入口进去,却不是湖边的栈道,而是沿着一条叫“艺廊”的木长廊往里走,途中有岔路,往左是出洞的台阶,选择往右才下到湖边栈道,一直前行到洞口。 在洞口的石壁和顶壁上,各有宋、元、明所刻的洞名“万华岩”三字,这些古老的字迹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清晰可辨。洞口存有宋元明三朝题刻及太平天国时期防御工事,其中有中国第一劝农碑。南宋绍兴十八年刻成。倡导务农重谷。 还没到上班时间,见洞口有两层,便走到上层去看看。这里是上厅,洞顶镌刻“万华岩”三字,为南宋理学家张轼手迹。过去这里设有戏台,曾有昆曲演出。这里也有一些钟乳石景观,由于位于洞口,光线较好,就没安装装饰灯,看上去还比较原生态。旁边也有休息的长椅,但几乎没人上来。 返回到下厅检票口位置,在前面的座椅上等候时,莫名其妙被土蜂蛰了一口,还有些疼痛。一直等到九点检票人员就位,才检票进入洞中。溶洞中还比较宽阔,一条长长的栈道通往深处,两边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被彩色的灯光映衬成五颜六色。<br> 前行一段有一个打卡点,背景是“万花迎宾”,一块巨大的石头绽放出层层叠叠的花瓣,周围则环绕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小石头,这些钟乳石如盛开的花朵热烈欢迎游客。 沿着栈道往前行走,万华岩是一处极为罕见的大型地下河溶洞区,宛如一座神秘的地下宫殿,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其中水面约9300平方米。洞内一般宽度在15至20米,最宽处110米,高度一般在10至20米左右,最高处30米。据说当年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大军纵横驰骋的活动地区之一。 万华岩属于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不过它还处于生机勃勃的发育阶段,虽然没有特别壮观的钟乳石景观,但其以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幽深曲折的地下河和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吸引了无数游客与探险爱好者。 往前来到了“热带森林”,这里立有一块万华岩仙境的石碑,并有拍照摊位。溶洞中有拍照摊位的位置,基本就是溶洞中的精华景点。往前是“深山古寺”等景点,由于是第一批游客,一直走在前面,景点前没有拥挤的游客挡住景观。 万华岩在三亿年前这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厚厚的石灰岩层。随着地壳运动海水退去,山脉隆起地下水开始在岩石中穿行,并不断溶解碳酸钙,逐渐形成了如今庞大而复杂的溶洞系统。 走进万华岩仿佛踏入了一个沉睡亿万年的奇幻世界,每一处转角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震撼。这里经过数百万年的水流侵蚀与沉淀作用,洞内发育出形态各异的石笋、石柱、石幔和石花这些天然雕塑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景观。 走到这里洞口忽然变窄,这里是前洞与后洞的连接口。万华岩溶洞主要由前洞、天坑和后洞三部分组成,其中前洞口较大,分上下两个大厅,后洞则通过天坑与前洞相连。在游览上主要体现在前洞的钟乳石景观有彩灯装饰,后洞就只有照明灯光了,钟乳石没装灯光。一般游客走完前洞就返回了,我还是继续往前走。 贯穿整个溶洞的地下河是万华岩最神秘的部分之一,这里还有洞中漂流项目,因此河道中可看见改建的痕迹。地下河河水清澈见底,但水量不是很大,不知是否因为要储水漂流,而堵住了上方的水源。 看见前方有光线射入,应该离后洞洞口不远了。前面有一堵石墙,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层层凹凸相嵌,结构稳固 。中间仅开一扇一人高的小门,这石墙是明代洞堡的一部分,最初用于防御,后在清朝咸丰年间因太平军侵扰而加固 。 <br> 走过石墙上台阶便是洞口了,溶洞有北、中、南三个洞口,北洞口是地下河出口,也是为游览入口,这个是中洞口,为游览段出口,还有南洞口不知在何处。这个洞口出去是黑岩天坑,本想出去看看,可有牌子提示为出口单向,出去了就进不来,正好遇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最好还是原路返回,从这边出去路程更远,更不好走,而且天热晒得厉害,便听从劝说,从溶洞中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