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往事:下“五福”棋

记忆🇨🇳

说到下棋,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象棋、军棋。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六十年代乡下人常玩的“五福”棋,看看还有多少人会下。<br><br><div>“五福”棋是民间一种益智性游戏,无需花钱购买,经济实惠。玩家找个地方一坐或蹲下即可开玩——棋盘就地画,棋子就地取材,石子、碎瓦、树枝、植物秸秆等都能派上用场,可谓老少皆宜。</div> “五福”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横竖各五条直线交叉形成25个交叉点。两人对弈时,各自选取一种不同的石子或碎砖瓦片作为棋子,先手13颗,后手12颗,通过猜拳、抓阄或商量来决定谁先手。<br><br>对弈开始后,双方交替在交叉点上落子,每次一子,直到25个交叉点全部摆满。此阶段为“布子”。布子时,就要留意对方的布局,预判并防止对方形成“小井、三斜、四斜、五福、通天”等特定组合。布子结束后,根据规则进行“吃子”。吃子完毕后,进入“走棋”阶段,即移动棋盘上剩余的棋子,通常由后手方先走。走棋时只可沿直线移动,一步一格。在走棋过程中,一旦形成特定组合,便可立即吃掉对方相应的棋子。<br> 具体布局及对应规则如下:<br><br>· 井子:四子任意围成“口”形,吃掉对方一子。<br><br>· 三斜:三子在一条斜线上,且两边的子在棋盘边线上,吃掉对方一子。<br><br>· 四斜:四子在一条斜线上,且最两边的子在棋盘边线上,吃掉对方二子。<br><br>· 五福:五子在一条直线上,吃掉对方三子。<br><br>· 通天:五子在一条斜线上,吃掉对方五子。<br><br>若高手对弈,双方在走棋阶段均长时间未能形成规定的图形,或互相吃掉的子数相当,陷入僵局,则由先布子的一方主动拿掉己方一子(称为“自揪”),然后由另一方继续走棋。此操作不可重复进行。<br><br>胜利规则是:双方通过吃子不断减少对方棋子数量,当一方所剩棋子不足两颗(即只剩一颗或全部被吃)时,另一方获胜。<br> 当年,在村里的胡同头、路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们在闲暇时下“五福”棋的身影。<br><br>如今,下“五福”棋的人已寥寥无几。那份简单的乐趣,连同那画在地上的棋盘,大都尘封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渐行渐远……(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