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布达拉

香求诺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9月10日,进藏的第十天,住拉萨市的第三天。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先参观西藏博物馆,然后去50元人民币背面布达拉宫图案的最佳拍摄点拉萨药王山观景台,第三就是去布达拉宫,这是我们进藏时预约了的。拉萨的早晨,天亮的比内地晚约2小时,通常在7点到7点半之间迎来日出。晨光中的拉萨宁静而美丽,拉鲁湿地的候鸟在晨光中觅食,布达拉宫与湿地相互映衬,构成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位于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供有药王菩萨,而且山顶的招拉笔笔洞寺为业医喇嘛所居。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从药王山腰观景台看布达拉宫,尤其是半山腰,有观景台。药王山腰观景台看布达拉宫、静观药王山白塔是最佳的拍摄地。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原为一体,由一座巨大白塔相接,白塔底层的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毫无疑问。所有左侧以两座白塔为前景的布达拉宫照片,均出自于此。清晨的药王山也经常人满为患,原因只有一个——拍摄沐浴在晨光中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建于631年,后随着吐蕃王国解体,其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往后不断扩建逐至形成现之规模。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ཕོ་བྲང་པོ་ཏ་ལ་(藏语)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建筑及宫藏文物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布达拉宫那如红宝石般镶嵌于山巅的宫墙上时,时间仿佛凝固了。这座屹立千年的宫殿,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殿,更是一部用石头和信仰写就的史诗。站在它脚下,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建筑的宏伟,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震撼。参观布达拉宫,不论你是几个人的团队,必须请当地的导游,听他讲述布达拉宫的历史与传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十三层楼宇层层叠叠,与红山浑然一体。白宫如雪,红宫似火,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山间升起的圣光。这种“天人合一”的布局,正是藏族人民对自然敬畏的体现。站在宫顶俯瞰拉萨,整座城市仿佛匍匐在脚下,而远处的雪山如同守护神,默默注视着人间的变迁。这种壮阔,让人不禁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宫殿,酥油灯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经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每一幅壁画、每一尊佛像,都诉说着千年的信仰故事。朝圣者们匍匐在地,额头触地,眼中闪烁着虔诚的光。这种纯粹的信仰,与现代社会中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在布达拉宫,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在这里寻找内心的平静。一位老喇嘛告诉我:“信仰不是迷信,而是对生命的敬畏。”这句话,让我重新思考了“意义”二字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曾是吐蕃王朝的政教中心,见证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传奇,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它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藏族文化的活化石。但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挑战:如何保护这份脆弱的文化遗产?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是历史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传承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布达拉宫时,夕阳将宫墙染成金色。我回头望去,这座宫殿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说:“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信仰与坚守永远不变。”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常常迷失方向,而布达拉宫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浮躁。它教会我,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敬畏;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是一座用石头堆砌的信仰,用时间雕刻的传奇。它让我明白,人生如朝圣,不在于终点,而在于途中的每一步。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