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文化保障生命线的长短

晨思(鱼翔——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昵称:晨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08232</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截图</p> <p class="ql-block">骗子和创业者的区别是:长久</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有车企弯道超车想对标特斯拉。其实特斯拉最早是快要倒闭的车企。特斯拉也不是马斯克的创始的结果,马斯克卖房抵押接管,技术升级后救活了特斯拉,人家底层逻辑就是车企,而不是本来的造火箭什么的弯道超车搞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对标苹果:苹果公司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采用的是多企业竞争制衡的模式,不依附于某一供应商,而是选择两到三个供应商,并会提供这些零部件生产所需的设备。苹果公司连续十几年,每年都有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用于设备和软件的购买支出占75%以上。这些设备的使用者正是苹果公司的上游企业。比如在富士康的各条苹果生产线中,有20%~50%不等的设备由苹果提供。而在一些小型的苹果代工厂中,几乎每1000台设备就有500台是由苹果提供的。又比如,2012年,为了力推全金属机身,苹果大规模采购CNC(数控机床),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垄断了市场上全部的高端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售价,单台就高达100万美元。苹果采购之后,将其尽数配送给相关供应商。而苹果公司和供应商的协议中也要求这些设备只能被用于苹果公司的产品生产,这就使得苹果公司在竞争和风险防护上设置了护城河,掌握了足够的话语权,而苹果公司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又得益于其丰富的现金储备和位于产业链顶端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外包的出现也让企业开始意识到它们最多可以做到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三到四个环节具备高度竞争力,而不可能在所有的环节都拥有竞争。那些试图在所有环节都做好的企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p> <p class="ql-block">车企一开始吃流量红利的时候,幸福到一塌糊涂。觉得自己就是行业精英,出现问题了,就是网络黑嘴。</p><p class="ql-block">正常的思路应该是:成都的小米车着火了,车门打不开。小米第一时间派技术队伍联合交警去勘察,为什么打不开车门,然后改造技术,以确认自己原创思维的水平和底层逻辑,提升功能,让事故成为下一个汽车业的“阶层跃升”,而不是因为车主酒驾什么的推卸自己的责任,感到车是“组装”的。企业人品也是拼接的,害怕自己赔钱,担责。危机,是危险也是转机么!做企业,投资高端其实都是做人,做人品。</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三个女孩最后是怎么赔偿的,一直都看不到结果。被法务干掉了么?其实,没有什么是100%安全,但是,这个最坏的结果是啥才是人们行动的最终决定。没有人想去玩命或者破产,尤其是在二十多岁的花样年华里。那些年轻人也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和未来!应该有个交代!</p><p class="ql-block">有视频説,国际名人説,小米是车企的希望,那么用一句很实在的评论:买光小米车,来个实力支持……难道老总不想挣美刀,为我国换取外汇储备?</p> <p class="ql-block">——the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