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邠州大佛寺(今陕西彬州市)坐落于清凉山脚下,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阵亡将士敕建的“应福寺”,宋代改称庆寿寺,明代因寺内巨佛得名大佛寺并沿用至今。这座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宝库,沿400米丹崖铺展130余窟、1980尊造像,主尊阿弥陀佛高20米,螺髻垂耳,背光浮雕七佛环坐、飞天伎乐,融合印度犍陀罗风格与盛唐气象,被誉为“陕西第一大佛”。</p><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丰厚的题咏。宋代郡守宋京以“来游共计宣和日,访古重寻正观年”追忆盛唐旧迹;明代诗人魏谦吉惊叹“数丈金身捧玉莲,不知营建是何年”;清末魏源则写下“河声梵呗声”,描摹泾河水声与诵经梵音交融的意境。这些诗词题刻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成为考证石窟历史的重要线索。</p><p class="ql-block">如今,大佛寺作为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丝路节点,焕发新的活力。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传统庙会香客云集,春季举办的“大佛旅游文化节”与梨花节联动,融合民俗演出、非遗展示、电商助农等活动,吸引游客感受千年石窟与春日繁花交叠的胜景。通过危岩加固、数字化存档与VR互动技术,这座古老石窟正以“丝路明珠”之姿,延续文明对话的当代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