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余次登顶南岳,第一次从梵音古道下山,是五年前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晴朗的清晨,中秋时节,观日出云海之后,与女儿相伴而行;一路下山行来,青石板被露水浸得发亮,像铺了一串墨玉。古道两旁的树木格外葱郁,枝叶交错成拱,偶有雨珠从叶尖滴落,在石板上绽开细碎的水花。整条山路静得出奇,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远处隐约的溪流声。那时我已五十知天命之年,年轻时步履匆匆,只想快些抵达山脚,错过了许多风景。这次在某个转弯处,瞥见石壁上刻着“梵音”二字,字迹已被苔藓染绿,却依然透着庄严;下山的路也庄重起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重走这条路,脚步慢了许多。</p><p class="ql-block">翻过一道缓坡,眼前豁然开阔。云海在山谷间翻涌,如潮水般静静流淌,远处的山峰只露出尖顶,宛如飘浮在空中。澄澈的天空中,白云悠然飘过,仿佛时间也在这片山景里放慢了脚步。我靠在一块岩石上歇息,忽然觉得,下山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更深的沉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西斜,已不似正午那般炽烈,只安静地悬在天际,洒下一层薄薄的光。几缕云彩浮在空中,轻得像要化开。风从山谷里吹上来,带着湿润的凉意,拂过脸颊时,竟让人有些恍惚。远处的山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祝融峰顶下来,走到一处平台,迎面是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南岳衡山”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栏杆通向远处的古建筑群,红墙灰瓦掩映在绿树之间。站在这里回望来路,才发觉自己已从喧嚣走入了宁静,又从宁静走向了回味。</p><p class="ql-block"> 石阶蜿蜒而下,两旁是整齐的栏杆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游客们提着袋子、背着包,一边走一边说笑。我混在人群中,脚步轻快,仿佛不是在离开,而是在延续——延续一场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女儿坐在石头上晃着脚,穿着亮色的衣服,像一朵开在山间的花。她不说话,只是四处张望,眼里满是好奇。后来又在另一处看见她站在巨岩前,白鞋子净得像刚踏上山。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出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山不只是壮丽的,它也可以很温柔,温柔到能包容一个孩子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 山中的碑文诉说着往昔。一块斑驳的石碑记载着祝融殿的历史:“祝融殿,原为天风座,又名老壁殿,明万历二年在此建开元寺......”石墙粗糙,岁月在上面留下了痕迹,但正是这份斑驳,让历史显得更加真实。</p><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关于慧思僧人的碑文让我驻足良久:“慧思(515-577),南北朝僧人先驱者,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浮雕中的僧人静坐于林间,祥云缭绕,树影婆娑。我盯着那浮雕看了许久,仿佛看见他在风雨中打坐,在晨雾里诵经。这些石头不只是纪念,更像是一种传承——把信仰与坚持,刻进山的灵魂里。</p><p class="ql-block"> 在“会仙桥”的介绍牌前,有人驻足阅读。桥的名字带着仙气,故事也传得神乎其神:“会仙桥,在金龙心桥,又叫仙人桥,景点为南岳南山‘八绝’之一...”我读完那段文字,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峦,仿佛真有仙人曾在此相会。据山中的传说,未必真实,却让每一步都多了几分诗意;想起多次来此,虽未曾会仙,却多观了云海。</p> <p class="ql-block"> 云雾不时缭绕山间,远山若隐若现,近处的岩石与树木却清晰可触。有一次,我站在观景台边,看云在山间流动,时而遮住山腰,时而露出一角屋檐。那如幻似真的景象,竟让人分不清是山在动,还是云在走。</p><p class="ql-block"> 远山被云海环抱,云层低垂,仿佛伸手可触。那一刻,我停下脚步,只觉天地之间只剩这一片苍茫。山在云中若隐若现,像梦境,又像某种启示。下山的路上,最动人的不是终点,而是这些不经意的驻足时刻——它们让旅程有了呼吸。</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到一处石砌的建筑前,看见它坚固而古朴,依山而建,与岩壁融为一体。一侧岩石上刻着红字,颜色虽旧却不褪色。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了时间的交界处——一边是自然,一边是人文;一边是过去,一边是现在。</p> <p class="ql-block"> 行至梵音谷深处,溪水声渐渐清晰。那声音不像瀑布般喧哗,而是绵绵不绝,如诵经般低沉悠远。据说每逢雨雾天气,整条山谷都会回荡着类似梵唱的声音,古道因此得名。我坐在溪边的石头上闭目聆听,忽然明白了第一次来时为何那般匆忙——有些声音,需要经历过岁月才能听见。</p><p class="ql-block"> 山中的宁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饱满的安静——它容纳了风声、鸟鸣、溪流,也容纳了我的思绪。深吸一口气,空气清冽,带着草木的香气。这趟南岳之行,再次到会仙桥,黄巢试剑石,过穿岩诗林,让我在云雾、碑文、石阶和传说间,找到了与历史对话的方式,也找回了内心深处的那份天真。</p><p class="ql-block"> 而梵音古道,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两次下山的我——一个匆匆,一个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