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英国法院已认定的事实 </p><p class="ql-block">1. 钱志敏 2025-09-29 在伦敦 Southwark Crown Court 就两项洗钱罪名认罪,即“持有犯罪财产(加密货币)”和“转让犯罪财产(加密货币)”,最高刑期 14 年。 </p><p class="ql-block">2. 英国高院同步启动《2002 年犯罪所得法》(POCA)民事追缴程序,已冻结约 6.1 万枚比特币及额外 6 700 万英镑加密资产,总价值逾 30 亿英镑。 </p><p class="ql-block">3. 英国皇家检察署(CPS)明确:将依据 POCA 第 266 条、第 281 条给“对财产享有合法权益的人”开放申报窗口,逾期无人申报则一半归英警方、一半归英内政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中国受害人向英国法院主张赔偿的国内法与国际法依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可直接在英国高院援引的英国法条款 </p><p class="ql-block">1. POCA 2002 s.281 “第三方权益保障条款”:任何声称对被追缴资产享有合法权益的第三人,可在法院作出民事追缴令前提出书面申请,要求排除或扣减该资产。 </p><p class="ql-block">2. POCA 2002 s.266 附条件移交条款:法院可指令把资产移交“指定受托人”,由后者按法院批准的赔偿方案(compensation scheme)向受害人分配。 </p><p class="ql-block">3. 英国《犯罪与法院法》2013 第 8 条:刑事法院可在没收令中直接发出“赔偿令”(compensation order),优先于国家没收,但须受害人主动提出损失证明并与 CPS 协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可并行佐证资产权属的中国法规则 </p><p class="ql-block">1. 《刑法》第 64 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p><p class="ql-block">2. 《刑事诉讼法》第 298 条“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犯罪嫌疑人逃匿一年以上不能到案的,检察院可向中级法院申请没收其违法所得;该裁定可在境外作为“确权判决”申请承认与执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中英双边及多边条约依据 </p><p class="ql-block">1. 2013 年《中英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第 16-18 条:一方可在没收、冻结、扣押犯罪所得方面请求另一方协助,并可在“优先返还被害人”或“分享”两种模式中择一处理。 </p><p class="ql-block">2.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UNTOC)第 14 条:缔约国应在请求国证明资产系跨国有组织犯罪所得且用于赔偿被害人时,优先返还或分享。 </p><p class="ql-block">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UNCAC)第 57 条:被请求国在没收腐败所得后,“应当”考虑返还请求国用于赔偿受害人或填补国库损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受害人实际获赔的可行性评估 </p><p class="ql-block">1. 程序窗口已打开:英国高院已接受多批中国受害人委托律师递交的“第三方权益声明”,CPS 承诺在 2025-11 宣判后设定不少于 6 个月的申报期。 </p><p class="ql-block">2. 举证责任相对宽松:民事追缴采用“优势证据”标准,只需证明(1)蓝天格锐案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 集资诈骗;(2)被冻结比特币与该案资金存在“同一性”或“可替代性”。中方已有刑事判决书、资金流向链上分析、受害人投资合同等证据包,英国法院已采信并写入温简案判决。 </p><p class="ql-block">3. 英国官方释放善意:大都会警察局负责人在宣判前公开表示“我的思绪与数千名受害者同在”,CPS 亦在新闻稿中首次使用“compens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victims”措辞,为后续赔偿令奠定政治与舆论基础。 </p><p class="ql-block">4. 资金体量充裕:目前被冻结资产市值远超已知受害人本金(约 43 亿元人民币),即使扣除英国官方可能分享的 50%,剩余部分仍足以实现全额或高比例退赔。 </p><p class="ql-block">5. 风险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 中英无引渡条约,若英方以“无人申报”为由转入国库,中方只能通过外交或公约渠道再行索要,周期漫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受害人需自行委托英国事务律师并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损失清单、身份公证、投资凭证英译本,程序性成本较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若部分资产被认定为“混合合法收益”或“第三人善意取得”,法院可能保留部分份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实务建议 </p><p class="ql-block">1. 立即在英国聘请具有 POCA 诉讼经验的 solicitors,在 2025 年 11 月刑事宣判后 28 日内向 High Court 递交 s.281 Notice,锁定申请资格。 </p><p class="ql-block">2. 同步在国内由律所或地方政府协助,对受害人进行债权登记、材料公证、翻译及区块链地址标签比对,形成“受害人清单 + 损失金额 + 链上地址”三位一体的证据册,提交英国法院。 </p><p class="ql-block">3. 建议天津市公安局或中国司法部通过 2013 年《中英司法协助条约》向英国内政部发出“请求返还被害人”的正式外交照会,并随附中国检察院已启动的“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裁定(如有),以符合 UNTOC/UNCAC 的“优先返还”条款。 </p><p class="ql-block">4. 关注英国法院是否指定独立受托人(civil recovery trustee),及时与受托人谈判赔偿方案,争取在资产变现前达成“受害人池—分配比例—支付顺序”的 consent order,避免资产被拍卖后国库分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英国法下,中国受害人已具备通过 POCA 民事追缴程序直接申报赔偿的明确通道;结合《中英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及 UNTOC/UNCAC 的返还条款,中方拥有请求“优先返还被害人”的国际法依据。鉴于被冻结资产规模充足、英国官方已释放善意且举证门槛为民事优势证据,本案受害人获得实质性赔偿的法律可行性“高”,但前提是必须在英国法院规定的申报期内完成集体登记与举证。</p> <p class="ql-block">钱志敏非法集资案核心脉络</p><p class="ql-block">犯罪手段:2014年成立蓝天格锐公司,以'环保+养老'项目包装,承诺年化收益率100%-300%,通过伪造清华双博士学历及'残疾企业家'人设骗取信任,非法集资430亿元涉及12.8万名投资者。12</p><p class="ql-block">资金转移:2014-2017年间将114亿元赃款分批购入6.1万枚比特币,单笔交易刻意控制在5万元以下规避监测,后将密钥存入加密U盘携带出境。13</p><p class="ql-block">潜逃路径:2017年使用伪造的圣基茨护照化名'张亚迪'逃亡英国,雇佣华裔助手温简协助在欧洲购置奢侈品及房产,曾试图以比特币购买价值2350万英镑伦敦豪宅触发英国监管调查。</p> <p class="ql-block">跨国追捕与司法判决</p><p class="ql-block">抓捕细节:2024年4月英国警方突袭约克郡出租屋,钱志敏在床上被捕,现场查获存有6.1万枚比特币(时值约467亿元)的加密钱包密钥,其奢靡生活细节包括12万英镑名表消费、五星级酒店长期包房等被曝光。67</p><p class="ql-block">认罪量刑:2025年9月29日钱志敏于伦敦南华克法庭当庭认罪;11月11日法院判处其11年8个月监禁,法官明确指控其'犯罪规模前所未有,动机纯属贪婪',同时判决助手温简4年11个月监禁。89</p> <p class="ql-block">涉案人员与追赃困境</p><p class="ql-block">关键共犯:马来西亚籍助手凌曾学(Seng Hok Ling)协助资金转移被判刑;华裔雇员温简(Jian Wen)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其购房行为引发英国警方关注并成为破案突破口。58</p><p class="ql-block">资产归属争议:依据英国法律,比特币增值部分(现价值约526亿元)归政府所有,中国受害者仅能追索原始投资金额(约114亿元),跨境追赃仍在进行中。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