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创:闻歌起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2240729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The New Earth</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自拍+自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上篇,我们从海珠桥的工业锈迹走到猎德大桥的现代美学。而今,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视觉的震撼到精神的共鸣,去探寻珠江上的另外八座桥梁。它们是广州从“制造”迈向“智造”,从“宏大叙事”转向兼顾“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珠江大桥横跨珠江东、西两条支流,是广州第一座公铁两用桥 (1960年建成),曾以“双桥烟雨”之名入选“羊城八景”。我沿着与大桥平行的人行钢栈桥缓步而行,脚下的花纹钢板微微颤动,仿佛能感受到大江的脉搏。在江心处停下脚步,听江风在耳畔轻轻鸣唱,看一江珠水流向蔚蓝的天际,遥想细雨迷蒙之日,珠水烟波浩渺,桥影朦胧,“双桥烟雨”的意境便活了起来,仿佛一幅泼墨山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梁思成说:“一座桥,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A bridge is a volume of frozen history.”)2025年5月完成保护性改建的珠江大桥,延续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与坚守,续写着关于奋斗与连接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珠江大桥附近坐地铁11号线,到广中码头,近距离观赏鹤洞大桥。这是一座双塔双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那从塔顶中央放射而出的数百根钢索,汇聚成纤细而坚韧的平面,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仿佛是力与美的完美协奏,将宽阔的桥面轻轻拉起,宛如一架被江风拨动的巨型竖琴。它于1998年7月建成通车,是当时广州市跨江大桥中技术含量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叠合梁的斜拉桥。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将复杂的力学结构,化作了极简的视觉美学。它以优雅的姿态,告诉世界:广州的发展,不仅有速度与力量,更有格调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拍到此行骑的单车,特意拍了一张全屏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沙涌坐广佛线转2号线到洛溪新城,骑共享单车来到江边,寻找着合适的拍摄角度。洛溪大桥主桥采用连续刚构结构,整体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它于1988年建成,是我国第一座大跨连续刚构桥。它的外观,一篇关于“自主”与“跨越”的宣言书。它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更如一条金色的纽带,将主城区的繁荣与番禺的广阔腹地紧密相连,开启了广州向南部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洛溪坐2号线转11、18号线,来到沙溪。番禺大桥以一种王者之气,展现在我的面前。它的桥塔被设计成璀璨的钻石形,在阳光下折射出锐利的光芒,244根拉索如放射的光线,绷紧了城市飞速发展的节奏。它建成于1998年,是当时世界上桥面最宽的斜拉桥,更是广州迈入汽车时代、城市骨架加速扩张的自信宣言。它的宽阔,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延展,更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迎接未来的开放胸怀。它如一条灰色的巨毯,平铺在江面之上,视野开阔,气势非凡。它让“住在番禺,工作在广州”成为可能,深刻地改变了广州的城市格局和市民的生活方式,承载着无数人奔向美好生活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8号线转7号线,又坐了一段网约车,抵达30公里之外的龙沙港,只为捕捉黄埔大桥的伟岸雄姿。它是本次游学中最宏大、最震撼的一座桥梁。它是一座投资42亿元、长达18公里的特大型桥梁,主桥部分是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塔高达195米,如高耸入云的凯旋之门。2008年建成的它,是当之无愧的“华南第一桥”,并以主跨1108米的规模,跻身世界级桥梁的行列。极目远眺,黄埔大桥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狮子洋之上,将广州的主城区与东部的开发区和港口连接起来。它是力量的象征、效率的象征,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它用绝对的尺度,书写着广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宏大叙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辗转来到国际金融城附近的临江大道,正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刻,琶洲大桥在迷人的勒杜鹃花、粼粼波光以及远处小蛮腰等城市天际线的衬托下,伟岸中透着醉人的美。“珠江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清・屈大均《珠江春泛作》)琶洲大桥创新性地使用了“V形墩连续刚构”设计。那巨大的桥墩如同展翅欲飞的海鸥,又像巨人有力的臂弯,轻盈而坚定地将桥面托举在空中。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技术创举,创下了亚洲同类桥型中技术难度与规模之最。它是“智慧之桥”和“创新之桥”,以坚实的身躯,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未来,以宏伟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广州的活力与雄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号线转3号线,到达闻名遐迩的广州塔,小巧玲珑的黄埔涌步行桥让人眼前一亮。它的设计充满了童趣与诗意,桥身如木棉盛放,又如一只在水巷中穿梭于历史与未来的精灵。这座桥的意义在于,它将历史的记忆(老城区)与未来的希望(新商圈)连接在了一起,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它是一座“便民桥”,更是一座“连心桥”。它告诉我们,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震撼世界的地标,更要有这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温暖细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黄埔涌步行桥,往西漫步20分钟左右,一路欣赏着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天空之境”——海心桥就呈现在眼前。这是一座人行景观桥,它的设计理念是“连接人与天空”。桥身采用通透的玻璃和钢材,在灯光下如同一条闪闪发光的丝带,悬浮在珠江之上;又如一条飘逸的粤曲水袖,从广州塔旁优雅地拂过江面。桥拱的线条,如一张被拉开的古琴,充满了东方神韵。这座2021年建成的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大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我在桥上漫步,脚下是粼粼的珠江水,一边是广州塔(小蛮腰),一边是海心沙亚运公园和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城市天际线。这种独特的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它用诗意的方式,回应了“桥梁是为了连接”的本质。正如桥梁设计大师茅以升所说:“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结构,更是连接心灵的通道。”("Bridges are not only structures connecting the two banks, but also channels connecting hearts.")</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珠江上的一座座桥梁,既是交通枢纽,更是文化载体,这场行走让我们读懂了广州“以桥连城、以江育城”的密码。从珠江大桥的自力更生,到海心桥的诗意栖居;从琶洲大桥的智慧创新,到黄埔大桥的宏大叙事。每一座桥,都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种精神。它们不仅连接了物理空间,更连接了时间与梦想,见证了广州从一座古老的商埠,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壮丽历程。珠水长流,桥韵不息;而我有幸成为这壮丽诗篇的读者,将这份“游学悟”的感动,分享给诸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潮涌南天映碧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帆移云影拂烟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岸繁光凝画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珠水为弦桥作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8日再次游学珠江大桥等桥梁的路线示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