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篇赏析

周龙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历史的长河中,李煜,这位南唐后主,以其独特的才情与悲怆的命运,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便是他词作中的巅峰之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诉说着无尽的哀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便以一个反问,如同一记重锤,直击人心。春花秋月,本是世间美好之景,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更迭,应让人满怀欣喜。然而,在李煜笔下,它们却成了痛苦的根源。“何时了”三字,道出了他对时光无尽延续的厌烦与恐惧。每一次春花绽放、秋月高悬,都无情地勾起他对往昔的回忆。那些曾经的帝王生活,宫廷中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如今都已如梦如泡影。而这无数的往事,如同锋利的刀刃,在他的心头反复切割,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东风又一次吹进了李煜所囚禁的小楼。东风,在诗词中常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此时对李煜而言,却是残酷的嘲讽。它提醒着李煜,时光仍在流转,而自己却已从高高在上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在这月明之夜,他望向远方,试图追寻故国的影子。然而,“不堪回首”四字,道尽了其中的苦涩。曾经的南唐,那片繁华的土地,如今已物是人非。明月依旧,可他却再也回不去了。这份对故国的思念与无法回归的绝望,交织在一起,让他肝肠寸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下阕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遥想故国的宫殿,那精美的雕栏玉砌,或许依旧伫立在那里,承载着曾经的辉煌。然而,岁月无情,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容颜已改。这里的“朱颜改”,不仅仅指人的容貌变化,更是暗示着南唐王朝的覆灭,一切都已面目全非。李煜以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悲痛。那不变的雕栏玉砌,仿佛在无情地嘲笑他如今的落魄,让他的愁绪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千古名句,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李煜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把心中那无尽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江水滔滔不绝,向东流淌,没有尽头,正如同他的愁思,连绵不断,无穷无尽。这一比喻,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让人仿佛能真切地看到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感受到李煜内心深处如江水般汹涌澎湃的哀愁。这愁,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国家覆灭的沉痛反思,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普遍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李煜,这位被命运捉弄的词人,以血和泪写下了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他用简洁却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痛苦、悔恨、思念等复杂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首词,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他的遭遇而叹息,为他的才情而赞叹。它是李煜的悲歌,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闪耀着人性与艺术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图片、音乐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