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4-9 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躺在北京大兴机场附近的希岸酒店8207房,窗外天光渐亮,城市还未完全醒来。我几乎彻夜未眠,思绪如潮水般退去又涌来,卷起许多久远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到晚年,睡眠像沙漏里的细沙,抓不住,也留不下。身旁的老伴呼吸轻浅,看似睡着,我知道他也没睡实。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忍耐,习惯了把心事藏进梦里,再让梦悄悄蒸发在清晨的寂静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从前的日子,像翻一本泛黄的相册。七十年代,儿子刚出生,没有纸尿裤,我们把穿旧的内衣剪成小块,煮了又煮,晾了又晾,只为给孩子最柔软的贴身。那时穷,但穷得踏实,苦得坦然。坐月子时,两位母亲都来了——我的婆婆和我的亲妈,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却都用各自的方式,默默撑起了那个小小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婆婆出身书香门第,信教,寡言,端庄得像一幅老式肖像。她从不抱孩子,也不曾对我嘘寒问暖,可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秩序。她坐在火炕上读书看报,一坐就是一天,仿佛世间纷扰都与她无关。她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做母亲,而是如何在沉默中守住内心的方寸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的母亲,恰恰相反。她像一阵风,轻盈、忙碌、永不停歇。她不爱吃肉,却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她瘦弱,却扛起了照顾我、外孙,甚至婆婆的重担。她从不抱怨,连我看着心疼,她也只是笑笑:“没事,动一动反倒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忽然明白,她们其实都在践行一种“断、舍、离”——婆婆断的是情绪的牵连,舍的是世俗的亲昵,离的是喧嚣的表象;母亲则断的是自我,舍的是私欲,离的是怨怼。她们不曾说过这些词,却用一生活成了超凡脱俗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弟媳和小叔子的故事也浮上心头。弟媳在婆婆严苛的规矩下生活多年,怀孕时仍要操持家务,强颜欢笑。直到小叔子调回,他们立刻搬出去,买了小小的一居室。那一刻,我懂了什么叫“飞出笼子的鸟”。那不是逃离,而是对旧有束缚的断然割舍。小叔子外冷内热,话不多,却用几十年的陪伴,诠释了什么是静水流深的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两位母亲都已安然离世,活到九十六岁,寿终正寝。她们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却在平凡中修出了境界。一个断得了执念,舍得了虚荣,离得了纷扰,自然就活得清明透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躺在这里,望着天花板,忽然觉得这一路奔波,像极了此刻的旅途——从地质队的火炕,到机场边的酒店;从尿布的年代,到纸尿裤泛滥的今天。时代在变,物质在丰盈,可人心的重负却未必减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真正的超凡脱俗,并不是逃离生活,而是学会在其中做减法。断掉那些无谓的纠缠,舍去那些多余的执念,离开那些消耗你的人与事。像母亲那样轻装前行,像婆婆那样静心自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快亮了,老伴翻了个身,轻轻说了句梦话。我笑了笑,闭上眼,不再强求睡眠。有些夜晚,本就不该用来休息,而是用来回想,用来醒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若对人、事、物做到断、舍、离,未必成仙成圣,但一定能活得更像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