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 耿双全</p> <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21日《河北日报》报道:我省第一座现代化合成洗衣粉厂——张家口市“四一”化工厂,在“十一”前夕建成投产,为河北省轻工业生产填补了一项空白。同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以《工业战线大搞群众运动威力无穷》为题,登载了该厂用118天高速建成的调查报告。</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张家口市一个工厂的建设,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注目?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厂百天建设成功确有其特殊的地方,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的精神,很值得载入张家口地方经济发展史册。</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 “四一”化工厂厂徽</p> <p class="ql-block"> 全 民 动 员 参 加 建 厂</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初,河北省决定在张家口市兴建一座洗衣粉厂。在建厂前,全市就广泛深入的大造舆论,向干部、群众、驻张部队等社会各个方面,大力宣传建设“四一”化工厂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并选择了1969年4月1日党的“九大”开幕的日子,破土动工,进行开工建设。市里提出要发动广大群众,集合全市的人力、物力,采取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自己动手,艰苦奋斗,争取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建成“四一”化工厂,向党的“九大”献礼的号召。</p><p class="ql-block"> 这项工程一开始,全市各条战线170多个单位,每天都有近千人来厂工地参加劳动。市区的中、小学学生和居民也组织起来参加工地劳动。桥东区红星小学的5个学生,在暑假期间,天天到工地拣钉子,拾砖头,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建设工厂出力。住在市南郊的铁路工人家属经常到工地劳动。其中有一位60多岁的郭大娘,每次劳动都参加,经常是头天晚上烙好了饼,第二天一早出发,6点钟就赶到工地。她对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呀!我老了,不能干重活,搬块砖,铲锹土,也要为建设工厂出力。”开工后,工地急需石子,桥东区、桥西区的居民和学生,6天内出动了几千人,到清水河河滩里拣筛石子480多立方,满足了施工的急需。</p><p class="ql-block"> 在建厂期间,全市各界群众和驻军部队共为工地完成了50000多土方的工作量,对加快工程进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四一”化工厂生产的胜利牌洗衣粉 实 行 一 元 化 领 导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快建厂的速度,保证按时完成建厂任务,市成立了包括筹建、施工、设计三方面人员,有工人代表、领导干部和解放军代表参加的“三结合”建厂指挥部,实行了一元化领导。从而解决了建厂施工中间的各种矛盾,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p><p class="ql-block"> 实行建厂一元化领导后,首先打破了过去按设计、土建、安装的顺序,一项一项安排工期的做法,采取了“倒排计划”和“六边”办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边造设备、边安装、边试车”。同时,还改革了机械的流水作业办法,采取高空、地面、内外、多层立体交叉,土建、水电、设备安装同时作业的方法。这种多工种协同的大会战,使建设速度大大加快。</p><p class="ql-block"> 成品车间框架吊装300多件,按过去的老办法,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经过工人群策群力,日夜奋战,只用18天就完成了。当吊装任务完成后,在平衡进度计划时,发现工期拖了8天。负责木工活的工人说:“工期拖了,我们来赶上。”当时砖还没有砌上,架子也没有搭上,在20米的高空仅有一根混凝土梁,他们群策群力,想出了悬空支模法,不仅提前完成了混凝土浇注工程,还为安装设备和其他工种施工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建厂工程的如期完成。</p> “四一”化工厂厂动力车间全体职工合影留念 工 人 参 加 工 程 设 计 <p class="ql-block"> 参与建设的工人师傅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参加工程设计,对四一化工厂的建设的高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厂在动工前,设计人员就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学习。他们尽量吸收其它工厂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工厂的设计。建厂中有一个关键项目,是33米高的喷粉塔。按老办法设计,要用钢筋混凝土作塔身,用磁砖作内衬,建这样一个塔最少需要一年的功夫。但是上海合成洗涤剂厂的老工人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说,内衬可以用耐火混凝土,塔身也可以考虑用砖砌。他们采用了这些建议,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国家资金。</p><p class="ql-block"> 工厂动工后,在建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他们组织了“三结合”的现场设计班子。每项工程的设计,都召集老工人、领导干部、解放军代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议,反复讨论,确定方案,审查图纸,把工人群众的智慧、经验和设计人员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多层厂房时,他们根据科学计算,先出基础图,然后一层一层往上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从上往下一层一层计算,最后才出基础图的老办法,使设计紧密地配合施工,实现了边设计、边施工。他们只用两、三天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总平面布置图;奋战一昼夜,就搞出了成品车间和成品库的基础图,保证了工程按时开工。这个厂的全部土建、工艺设计,总共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p> “四一”化工厂洗衣粉车间 <p class="ql-block"> 发 挥 社 会 协 作 建 厂</p> <p class="ql-block"> 要建设一个新厂需要大量的设备,时间又那样紧迫。怎么办?是向上伸手,还是自己动手,有两个选择。他们决心走立足当地,自力更生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他们首先分析了一般工厂的情况,认识到一个工厂的设备,总是有精密、普通和复杂、简单之分。普通的、简单的,是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解决的。接着,他们又分析了本厂所需要的设备,除一部分结构复杂的,要由大型机械厂制造外,多数是大大小小的槽、罐、锅、塔,只要不跑汽、不滴水,耐压、防腐,就能适应要求。并不一定都要大型的、精密的设备加工,市里现有的小工厂、小合作社也可以制造。即使是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设备,也不是所以零件都要求很精密,一部分零件也可以由小厂小社来制造。经过具体的分析,大大提高了立足当地,自力更生制造设备的信心。市加强调度,组织了包括小厂小社在内的40多家厂社,开展社会大协作,把分散的力量统统利用起来,使设备制造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例如,制造成型车间的高压喷射泵的工厂在外地,这个厂生产任务很紧,需要的全套设备根本订不上货。他们就只要求这些工厂支援泵体等关键性的配件,其余则组织本市各厂协作制造,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全部制成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建厂社会大协作中,充分发挥了各区办、街道办的手工业小厂、小社的积极性。那些平时只会打水壶的、修理自行车的、做小五金的、织布带的小厂、小社,敢想、敢干,承担了大油罐、中和锅、缩和塔、液氯蒸发器等等大设备的制造任务。桥西区一个仅有五、六十人的黑白铁合作社,工人们也一再向建厂指挥部要任务。看到他们的决心,市里就交给他们一些设备制造任务。当任务下达后,这个厂工人没有厂房就露天作业,不会下料就用黄板纸放样,没有吊锤就用人拉肩扛,没有卷圆设备就用火烘、大锤砸,没有机床就用土办法加工。工人们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昼夜奋战,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赶制出40多台设备,而且都检验合格,保证了建厂工程的如期完成。</p><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28日,张家口市仅用118天,投资340万就建成了“四一”化工厂,一次试车就喷出了合格的洗衣粉。</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21日企业正式投产。而过去建设这样一个厂却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花费700多万元的投资。“四一”化工厂能这么短的时间建成,是张家口市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及参与建设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历史奇迹。</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让企业早日投产,形成生产能力,1969年在建厂初期,市里从全市各企业调去许多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并从张家口市“老三届'毕业生分配去160多人。我所在的张家口市二中就有杨玉英、韩秀荣、闪荣孝、郭天英、赵明俭,刘维群,吳爱民、刘美丽等同学到这个厂工作。这些同学后来都成为了厂里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年, 张家口市“四一”化工厂生产的“”胜利牌“洗衣粉很受当地和三北地区群众欢迎,经常是市场供不应求。</p> 2001年河北蓝鲸企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合影 不 平 凡 的 发 展 之 路 <p class="ql-block"> 从1969年张家口市“四一”化工厂建厂后,这个厂经过扩大规模、设备更新、技术引进、合资经营等,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企业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1980年2月,投资190万元,进行了扩大规模,挖潜改造,使洗衣粉由年产9000吨达到1.5万吨。厂主要产品“胜利”和“云泉”牌洗衣粉,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远销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成为张家口市经济效益很好的国有企业。</p><p class="ql-block"> 1983年张家口市政府再次投资25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使企业洗衣粉年产能力达到3万吨,在河北省化工行业名列前茅,企业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这个厂更名为张家口市合成洗涤剂厂。</p><p class="ql-block"> 当年,张家口市合成洗涤剂厂,是河北省第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合成洗衣粉厂、国家大型二类重点企业,曾是国家重点生产洗衣粉的最大厂家。该厂生产的“洁净”“松鹤”“云泉”“皆乐”等品牌洗衣粉,曾于1981年获得全国一类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等知名奖项。“云泉”牌洗衣粉更是张家口地区妇孺皆知的品牌,并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厂女子健美操队获奖后合影</p> 1985年企业再投资1637万元,从意大利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洗衣粉生产线。经过安装调试,在1989年形成年生产8万吨洗衣粉生产能力,使企业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br><br> 1995年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与英荷联合利华有限公司进行合资,成为张家口市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企业。历经三年,1998年1月因多种原因,中外双方结束合资,联合利华有限公司退出企业的经营。<br><br> 2000年企业再次实行改制,更名为河北蓝鲸企业有限公司,迁至张家口市高新区。<br><br> 原张家口市张宣公路旁“四一“化工厂的旧址,后被一家外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盖起了住宅楼,成了居民小区。<br><br> <p class="ql-block"> 塞外山城张家口市新貌</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面对与日剧增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和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调整趋势,张家口市昔日的不少老企业已“关、停、并、转”,不复存在,渐渐退出了经济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那些老企业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当年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创业的精神,用辛勤劳动和汗水所建立起来的卓著功绩,将永载于张家口市经济发展史册。</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那个艰苦时期,张家口市工人阶级所体现出敢于拼搏、无私奉献、苦干实干的“铁人”精神,可贵的优秀传统,将成为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由原“四一”化工厂杨玉英、韩秀荣老同学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文《张家口文史》第五辑、《河北文史资料全书.张家口卷》刊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