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迷的悲与喜

老牛(谢绝闲聊)

<p class="ql-block">—— 一个深圳老头在美国(9)</p><p class="ql-block">昵 称: 老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3663469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末,一家人掏出500美刀,去看了一场美式足球(橄榄球)比赛。这场美国大学州际联赛,是女儿所在的州大学代表队对阵另一州大学队。本以为有主场优势,主队能赢得漂亮,可结果却让人遗憾,主队输球了。数万美国球迷有秩序退场,虽失望但不伤心,两个全场不遗余力激情四射吹号呐喊的鼓号手,还面带笑容迈着方步。我算是见识了美国球迷,一场球赛,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场式的时候,那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大学生们正值青春年少,荷尔蒙爆棚,一个个都疯狂得很。现场的球迷大多是大学校友,最年长的都有80多岁了,甚至还有知名的美国海军将领,由他开球,这阵仗可不小。球迷们在看台上疯了似的各种秀,仿佛让我重新找回了青春岁月的感觉,那一刻,我觉得我的青春岁月是那么真实地存在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主队以6:14败北。比赛最后几分钟,许多球迷开始退场,我看着那逐渐冷清的看台,不自觉地喃喃自语:“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这可是中国足球界的标志性口号,常用于世界杯预选赛和亚洲杯等赛事,它反映了比赛的紧张局势,也饱含着球迷们的调侃与无奈。央视解说员的频繁使用,让这句话更为知名,随着网络的传播,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1980年成为球迷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中国男排逆转获胜的那场比赛,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比赛结束后,我们在校园里游行,唱着爱国歌曲,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还有中国足球队三比零战胜科威特的那场比赛,出线在望,我们宿舍的兄弟们兴奋得不得了,头脑一热,把宿舍里的两个热水瓶摔了,还烧了三床草席。那时候我们没钱买鞭炮和烟火,这些唯一家当就充当了游行队伍的烟花和鞭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飞逝,1996年,我成了深圳足球队的球迷。主场客场我都一场不落地到场助威,可那一年,深圳队输多赢少,最后降级了。我和数千名深圳球迷流着泪,唱着“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的歌,目送深圳足球队退场。从那之后,我的球迷心就慢慢冷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次看球是6年前,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中国队居然输给了一个快要亡国的队,输给了战乱不断,连主场都没有了的叙利亚队,看完球后,我都不敢关电视,就怕自己一冲动把电视砸了。老婆一边关电视一边看着我的脸色说:“早就要你不要做中国男足的球迷,你不听,这不,踢了40年,又输了。”她这一番话,说得我恼羞成怒:“少啰嗦,哪壶不开提哪壶。等中国男足赢了,就和你离婚!”没想到老婆听了这话,心中乐开了花,在她看来,这或许是最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承诺了。从此,凡有中国男足赛事,我一律不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想到,来到美国,在女儿就职的大学主场,又经历了一场输球的比赛。这一次次的失败,就像一道道伤疤,刻在我这个老球迷的心上。但即便如此,我心中对足球的那份热爱,始终没有完全熄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像那首《真心英雄》里唱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我想,每一个球迷,都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我们为了心中的热爱,经历着一次次的欢笑与泪水,虽然中国男足让我们失望了太多次,但我们依然期待着有一天,他们能真正地站起来,让我们这些老球迷也能扬眉吐气一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