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圈里,前同事转发的赤寿支行重装开业软文猝不及防闯入眼帘。合影照片上,熟悉的面孔仅剩二三,其余皆是陌生眉眼,心底倏然涌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惘。时光如白驹过隙,二十三年倏忽而过,物换星移间,那座曾承载我青春初绽的金融小屋,早已在岁月流转中换了模样,却始终锚定着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坐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的闸门一旦开启,便如奔涌的溪流,径直回溯到二十三年前。彼时的赤寿信用社,还只是古市社下辖的一家分社,静卧在古市大菜场的一隅。菜场的喧嚣与分社的沉静奇妙交融,清晨的露珠沾着蔬菜的清新,混着市井的烟火气飘进营业大厅,成了那段时光独有的背景音。那时候的分社没有如今的气派装潢,几张旧柜台、几台老式打印机、几摞厚厚的账簿,便撑起了一方服务乡邻的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到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人力资源部的张仙慧带我前往,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便见到了等候多时的黄主任。早已听闻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身形微胖,脸上总挂着温润的笑意,那笑容如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初入职场的局促。此前便有人告知,黄主任所管辖的社业绩年年名列前茅,他做事一丝不苟,待人接物尽显宽厚。果不其然,他没有丝毫领导的架子,只是温和地询问我的情况,叮嘱我在基层好好历练,“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用心便能学有所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到后的第一个中午,黄主任竟单独带我去了对面的“赖关贵饭店”用餐。席间,他没有过多说教,只是闲谈般讲述着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乡邻们的金融需求,以及柜面工作的基本准则。末了,他告诉我,安排我到赤寿分社的柜面岗位,从算盘、点钞、记账这些基础技能学起。那顿饭的味道早已模糊,但黄主任温和的话语、殷切的期许,却深深烙印在心底。遗憾的是,前几年黄主任因病离世,我竟没能当面道一声感谢,这份亏欠,成了岁月里无法弥补的遗憾。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人生无常,无法抗御。但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应珍惜这份真情。”黄主任的教诲与关怀,便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彼时的赤寿分社加上我共有八人,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叶伟峰主任沉稳干练,凡事都以身作则;信贷外勤周其福常年奔波乡间,皮肤被晒得黝黑,却总带着朴实的笑容;陈淑萍、杨素香、阙姬云、叶建伟、程亚新五位同事,皆是业务精湛的能手,更像亲姐姐般待我。我至今能清晰念出每个人的名字,只因那段时光里,他们给予的帮助太过真切。初入职场的我,对金融业务一窍不通,是他们手把手教我拨打算盘,耐心纠正我点钞的姿势,细致讲解记账的规范,熬夜陪着我核对报表数据。那些看似枯燥的技能,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渐渐变得生动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之外的时光,更满是温情。叶主任总把大家放在心上,时常组织聚餐,让繁忙的工作多了几分烟火气息。他下村走访时,总会惦记着我们,带回村里新鲜的脐橙、饱满的葡萄,或是一把刚采摘的青菜,分给每个人。办公室里,谁遇到生活难题,大家都会主动帮忙;谁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总会有人轻声安慰。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如同冬日里的炉火,温暖而治愈,后来我辗转多家银行,却再也未曾感受过这般纯粹的情谊。“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那段与良善之人相伴的岁月,不仅教会我业务技能,更塑造了我待人处事的品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次款项出错的经历,更是刻骨铭心。两次都是慌乱之中给客户多付钱款,两次失误都让我手足无措,急得眼眶发红。同事们没有责备,而是陪着我逐笔核对账簿,分头联系客户核实情况。为了弥补我的失误,叶主任亲自出面沟通协调,和客户取得联系,几位姐姐更是加班加点整理凭证。最终,一个问题得以解决,另一个问题则因客户出尔反尔,导致钱款无法收回,幸好金额不大,一起上班的姐姐们因我的疏忽一起承担了损失。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独木不成林,单弦难成曲”的深意,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这份包容与付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此后的职业生涯,让我始终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赤寿分社的一年多时光,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里见证了我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穿上工装成为出纳,第一次独立完成会计核算,第一次深夜守着库房,第一次佩戴装备参与现金押运,第一次直面工作失误的委屈与愧疚。这些经历如同一块块基石,搭建起我职业能力的框架;那些温暖的陪伴与教诲,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在成长中学会了感恩与坚守。正如三毛所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那段时光虽短,却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璀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年分社里年龄最小的我,仍在金融行业的一线奋斗,而那些曾经悉心指导我的大姐姐、老同事们,大多已经退休。听说她们在家中含饴弄孙,享受着天伦之乐,偶尔在微信上相遇,也只是简单问候几句,聊聊近况。跨越的不仅是地域的距离,还有各自忙碌的生活节奏,相聚的念想常常涌上心头,却总被各种琐事耽搁。多想能有机会,大家再坐在一起,聊聊当年的趣事,说说如今的生活,让时光倒流,再续那份珍贵的同事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照片中焕然一新的赤寿支行,曾经的旧柜台变成了整洁明亮的服务窗口,老式设备升级为智能化终端,员工着装规范统一,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报表上连年攀升的业绩,彰显着它的蓬勃发展。从当年的乡间分社到如今的现代化支行,它的变迁不仅是金融行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时光流转的见证。作为曾经为它奋战过的一员,我由衷地为它的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二十三年的时光,改变了容颜,变换了人事,却改变不了心底那份对过往的眷恋。赤寿支行的旧貌新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岁月的痕迹,也折射出人生的真谛。那些曾经的相遇与陪伴,那些成长中的历练与感悟,都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愿时光温柔以待,愿昔日同事安康顺遂,也愿这座承载着青春记忆的金融殿堂,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温暖与感动,终将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