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一池清莲<br>美篇号:13928434<br>文 /图 :一池清莲<br>音 乐:温暖的掌心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桃花湖暮色里的喜与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池清莲</div></h1> <h1> 下午四点半的阳光,是被滤去了锋芒的暖,像一层薄纱裹着杭州的午后。它不似夏日那般泼辣,是明净的,温存的,像一块融化中的琥珀,把天地都浸得软绵绵的。刚巧路过丁兰街道的桃花湖公园,慕名进去逛逛,原想只借一段秋色散步,却撞进了好几簇比阳光更炽烈的红。</h1><h1><br> 公园入口不远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大而鲜红的篆体“缘”字,亭台楼阁浸在秋水里,飞檐的影子在湖面晃荡,芦花已白了头,顺着风势往岸边扑,乌桕树举着满枝通红的叶,像谁把颜料泼在了枝头。本该是静悄悄的秋景,却被一阵细碎的笑语搅活——湖边的亭子里,一对新人正对着镜头笑,新娘的白纱扫过青石板,新郎手里的红本本闪着光,和身后乌桕的红、芦花的白凑成了一幅撞色的画。 </h1> <h1> 而比这秋色更动人的,是园子里的人气儿。绕到湖边时,我竟一连遇着了四对新人正在拍外景。有两人手里都捧着鲜红的结婚证,有两人共举着大红“囍”字,有新郎抱起举着鲜花的新娘,花瓣红得发亮,和远处晚霞的橘红融在一起。四个专业摄影师忙前忙后,指挥着,捕捉着。新人们的脸上,都漾着一种相似的光彩——那是一种腼腆的、藏不住的欢喜,眼神交汇时,仿佛全世界的甜,都凝在了双眼里。被摄影师逗得咧嘴笑,喜字的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来,倒添了几分生动。他们沿着湖岸走,芦花在身后摇曳,乌桕的红叶落了几片在新娘的发间,她浑然不觉,只顾着看身边人,眼里的光比湖面的波光更亮。</h1> <h1> 原来这公园是爱情主题文化公园,区民政局在园内景致最好的地方设立了5A级婚姻登记处,串联一站式婚庆产业和民政服务。穿过后园的圆门,瞧见室内固定布置好的,国徽嵌在墙中央,红地毯从门口铺到台前,两对新人正排队等着拍照。摄影师指挥他们从两个圆门先后走过,逆光里,身影成了温柔的剪影,圆门像两只眼睛,框住了两个相握的手,也框住了往后的岁月。有个新娘笑着扯新郎的领带,说“紧张得手心出汗”,新郎笨拙地替她理了理头纱。这仿佛是一种无言的寓言,说的正是两个人从茫茫人海中彼此寻觅,到最终合二为一,携手走向明朗的未来。这无声的仪式,比任何喧哗的庆典,都更来得意味深长。</h1> <h1> 不知不觉,夕阳沉得更低了。晚霞把湖水染成橘红,亭台的轮廓渐渐模糊,只剩檐角的轮廓还镶着金边。秋景本是萧瑟的,可因为这几簇红,竟变得温热起来。芦花白头,乌桕燃红,原是自然的时序;新人执手,红本为证,却是人间的新生。桃花湖的妙处,或许就在这景与情的相契——亭台楼阁是静的,却因往来的笑语有了生气;深秋是冷的,偏被红本本、红地毯烘出了暖意。</h1> <h1> 离开时,暮色已浓,湖面的倒影里,亭阁的灯、天边的残霞、岸边的树影,都揉在了一起。想起刚才那几对在暮色与灯光下留影的新人,忽然觉得,所谓圆满,大抵就是这样——有人与你共走一段红地毯,也有人与你共赏这漫漫长秋,便是这静好与华彩中,最鲜活、最动人的诗了。</h1><h1> 2025年11月18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