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鹏配景画2025.11.19(“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里的河是说的哪条河?)

大鹏

<p class="ql-block">《陈阔书法》</p> <p class="ql-block">《我的画》</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感慨世事变迁。比如昔日顺遂的人可能遭遇低谷,曾经失志的人或许迎来转机。可你有没有好奇过,这句成语里反复提到的“河”,究竟指的是哪一条呢?就被泥沙越抬越高,甚至比两岸的地面还要高,形成了独特的“地上悬河”。可这种“悬河”状态特别不稳定,当河床抬高到一定程度,河道就会失去稳定性,一旦遇到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河堤很容易被冲垮,黄河就会改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河说的其实就是我国第二长河、咱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奔流,中游会穿过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壤疏松,加上历史上植被破坏较多,每逢雨季,大量泥沙就会被雨水冲进黄河。当黄河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时,水流速度会变慢,携带的泥沙就会慢慢沉积下来。其每年携带的泥沙量高达十几亿吨,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会沉积在下游河床。</p> <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下游的河床就被泥沙越抬越高,甚至比两岸的地面还要高,形成了独特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改道的次数多得数不清,大的改道就有二十多次,小的改道更是不计其数。其改道范围几乎以河南孟津为顶点,北到天津南抵淮河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所以说,有时候原本在黄河东边的村庄,因为一次改道,就变成了黄河西边,再过几十年,黄河可能又改回来,村庄又回到了河东。老百姓见证了这种频繁的地理变化,慢慢就总结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虽然一开始是形容地理方位的变动,到后来渐渐形容人生境遇的起伏。</p> <p class="ql-block">另外,关于这句成语,还有一个和唐代名将郭子仪有关的历史故事。相传郭子仪年轻时家境贫寒,曾在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看着黄河水流,对他说:“你如今虽困顿,但莫灰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必有转机。”后来,郭子仪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安史之乱中屡立奇功,官至太尉、中书令,成为唐朝的功臣,家族也变得显赫起来。</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郭子仪的后代也曾在黄河东岸居住,后来黄河改道,东岸变成了西岸,家族一度衰落,可没过几十年,黄河再次微调,家宅又回到了相对有利的位置,家族也再度兴旺。这个故事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更加流传开来,成了人们安慰他人、感叹世事的常用语。</p> <p class="ql-block">虽然“三十年”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只是老百姓对改道频率的大致感知,可在古代,没有现代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改道的周期往往就在几十年左右,这也让“三十年”成了一个形象的时间代称。如今,随着现代水利技术的发展,黄河上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通过调水调沙减少泥沙淤积,加固河堤防止决堤改道,黄河改道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p> <p class="ql-block">《不要再把流感当感冒治》</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朝代表(完整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