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散记上篇

老陈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晴。大连小雨转晴。</p><p class="ql-block"> 老陈的这个周末有点忙碌,先是上午八点半首都机场乘坐东航飞机往大连周水子机场。下午结束在大连的监考工作之后,抓紧时间在大连逛逛,因为明天周日即26日大连要举办第21届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届时市内主要道路会禁行,而老陈26日中午还要飞郑州。这时幸好雨已经停了,风仍很大。先去了大连星海广场,正好试试新买的佳能单反相机。</p><p class="ql-block"> 星海广场位于大连沙河口区星海湾畔,总占地面积为176万平方米。它始建于1993年7月16日,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而建,也为大连城市百年所建。于1997年6月30日投入使用。</p> &nbsp; &nbsp; &nbsp; &nbsp;<br>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星海广场是大连市的标志建筑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它由底座、柱身、云板和望天吼四部分组成,柱身刻有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九条龙寓意中国九州。华表顶端坐望天吼,高2.3米。星海广场的华表19.97米比天安门的华表9.57米高出了许多,很有僭越之嫌。2016年8月5日凌晨,星海广场上的华表被拆除,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广场地面上层中间设三条圆形道路,将广场分为三个景观层次,长轴有两条平行道路贯穿,与之交叉的还有两条成X形的道路,分割成六个部分。广场运用曲线样式,内圆直径为199.9米,寓意大连1999年建市100周年,外圆直径239.9米,寓意2399年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广场分为星形广场、喷泉景区、百年城雕广场及中央草坪四个部分。中央星形广场借鉴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理念,由九百九十九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装而成,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图案。百年城雕广场位于南北轴线上的最南端,巨大书籍雕塑为星海广场制高点,旁边还有收集了一千双各行业代表人物脚印的铜铸脚印浮雕。此外,广场上还有众多铜人雕塑和现代运动雕塑。</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华表周边设有5盏高12.34米的大型宫灯,由汉白玉柱托起,与华表交相辉映。</p> &nbsp; &nbsp; &nbsp; &nbsp;中间的城堡是大连一方城堡豪华精选酒店,建筑原型参考了欧洲新哥特式城堡,红砖外墙搭配黑色尖顶塔楼、拱形窗棂,甚至复刻了中世纪城堡的“城垛式”墙体细节,临海而建时像从童话里搬来的地标;它不仅是酒店,也是大连“浪漫海滨+异域风情”的标志性打卡点。<br>&nbsp; &nbsp; &nbsp; &nbsp;两侧的高楼属于星海湾高端住宅区,米黄色石材外立面+顶部的“小穹顶+尖塔”装饰,既呼应了中间城堡的欧式调性,又通过规整的阳台、玻璃窗设计满足了现代居住功能,是“度假感建筑”与“城市住宅”的融合范例。<br> &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国际金融中心(IFC) 双子塔,是大连的现代地标之一,圆柱状楼体+全玻璃幕墙设计,线条极简且充满科技感,高约240米;左侧的玻璃幕墙写字楼则是星海湾的商务载体,这些现代建筑与华表形成“传统符号+现代金融中心”的视觉对比,也反映了大连从“文化地标广场”到“现代商务核心区”的功能演变。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俄式风情住宅建筑群。属于俄式折衷主义风格,“绿色穹顶”“白色装饰浮雕”“小尖塔”等,都是19世纪末俄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当时沙俄租借大连期间,引入了大量本国建筑风格,这类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配色以暖黄、米白为主,搭配鲜亮的穹顶,自带复古优雅感。如今这些建筑多改造为住宅或小型商业体,既保留了“俄占时期”的城市历史印记,也成了游客体验大连“异域老城风情”的热门区域。</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星海广场旁的挑月桥,像从晴空里裁下来的一抹深蓝--双柱并立的桥塔直刺浅粉调的云空,顶端尖锐的棱角带着点利落的锐气,塔身两道白环又添了几分轻盈。斜拉的钢索是桥的“筋骨”:银灰主索绷得笔直,细索如蛛网般垂落,红丝绳在蓝白之间牵出淡淡的暖调,让冷硬的金属多了丝柔和。桥塔脚下是软绒绒的草坪,浅黄矮灌围成圆润的弧线,把硬朗的建筑裹在温柔的绿意里。远处能瞥见“渔港小镇”的尖顶屋角、停着的绿皮观光车,连光秃秃的树枝都衬得这抹深蓝更透亮,像把海的颜色架在了半空。</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眼前的星海广场,是那种一眼望过去就“很大连”的开阔--大片绿篱修剪得整整齐齐,步道尽头是标志性的百年城雕:那座像翻开巨书的弧形建筑,斜斜地朝着海面舒展,上面挤满了散步的游人,小得像星星落上去似的。这地方最妙的就是“大而不空”:草坪的软、步道的硬、雕塑的沉、游人的活,混着海风里的咸味儿,把城市广场的舒展和海滨的松弛揉得刚好。</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组雕塑是星海广场标志性的女骑警铜雕,还原了大连曾闻名全国的女子骑警队形象。骑手身着制服、头戴头盔,身姿挺拔持剑,战马昂首伫立,细节(如马鞍纹理、服饰褶皱)刻画生动,既展现出女骑警的飒爽干练,也保留了城市曾经的“洋派腔调”--大连女子骑警队曾是城市的特色风景线,后来因养马成本较高而调整,这组雕塑却成了这份城市记忆的凝固载体。</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星海广场百年城雕区域,最打眼的是脚下那条“脚印路”--深灰石板上嵌满密密麻麻的凹痕,是不同年代大连人的脚印拓模,踩上去像踩着这座城市的烟火年轮。路的尽头是如巨幅翻开的“书页”般的城雕,浅米色石材铺成的坡面舒展地朝天空敞开,一道亮黄的线顺着弧度蜿蜒,像给书页划了道温柔的注脚。游人散在坡上:有人并肩坐着望远处的海,有人顺着坡面慢慢走,小身影衬得这“巨书”愈发开阔。</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灰蓝的海面像揉皱的绸子,风一吹就漾开细碎的波纹,码头边停着几艘船。远处的岸线混着山与城:黛色的丘陵裹着淡雾,山脚下是高低错落的楼,新起的高楼带着塔吊的轮廓,老房子的浅黄墙面在雾里泛着软光。连天空都是大连特有的“柔雾感”,云絮松松地铺着,把海、山、城都裹在淡淡的灰调里,只有船舷的彩旗和岸边的红顶,给这温柔的底色添了点亮。两只蹲在石台上的海鸥,黑尾白身,歪着头看海面,把这“山海城”的开阔,衬得更有生气。</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海边的灯塔岸线:赭红色灯塔像根沉稳的“海岸标尺”,塔身带着复古的铁艺格栅,顶端的玻璃灯罩在浅粉云天下泛着微光。灯塔倚着灰石堤岸,堤上的游人影子被风抻得浅浅的,旁边的蓝顶建筑和彩色遮阳伞,给冷硬的岸线添了点软和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轮滑少年雕塑,以动态姿态定格了少年轮滑的瞬间:前伸的手臂、弯曲的膝盖、紧绷的肌肉线条,将运动的活力与少年的俏皮感精准捕捉,青铜材质的厚重感反而衬出动态的轻盈,仿佛下一秒就会滑出雕塑的边界。这类雕塑是星海广场“生活化艺术”的代表,聚焦日常,让宏大的广场空间多了烟火气,也传递出大连城市生活的松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挑月桥原名“星海湾1号桥”,于2005年4月开工建设,2006年9月16日竣工通行。桥长134米,宽9米,为自锚式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此桥由索塔、箱梁、缆索、锚碇等部分组成,采用斜拉自锚式悬索结构,索塔高81米,为A字形桁架钢管结构,由两根长92米、重11吨的背索拽住。箱梁即桥面由42根直吊索和38根斜吊索拉起,这80根吊索与5根主索连接。</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挑月桥的承重立柱为蓝色,拉索是红色,桥面为灰色,栏杆是白色,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其造型独特,像扬起的船帆或张开的渔网,富有动感与美感。挑月桥连通了滨海路和星海湾,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也是星海湾广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成为大连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浅粉与米白交织的云絮漫在淡青的天幕下,风裹着海的潮气掠过,把海面熨成泛着银鳞的缎子--远处的棒棰岛像块被时光磨圆的墨玉,浮在水天模糊的交界线里,连轮廓都浸着朦胧的软。岸边的防波堤是浅褐的石笼垒就,潮痕在石面晕出深浅不一的水渍,像谁随手泼的淡墨;步道旁的黑松还凝着深绿,几株早柳却已抽了嫩黄的芽,风一吹,细枝就晃着软绒绒的春意。那栋带双绿顶圆塔的建筑,恰好嵌在海岸的弧度里:暖棕的楼体裹着玻璃幕墙,圆顶的铜饰在光里泛着柔润的金,楼侧竖幅天顺渔港招牌的红字亮着,透着海鲜排档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块石头上写的是草书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垂钓者”主题铜雕,生动还原了海滨城市的日常休闲场景:一位老者坐马扎持钓竿,神情专注紧盯鱼线;另一位站立者俯身凑近,抬手捂嘴似在小声交流,连衣物褶皱、钓竿纹理都刻画得细腻逼真,青铜材质的厚重感衬出生活场景的松弛感,仿佛下一秒就能听到两人关于“鱼情”的闲聊。</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海滨城市,钓鱼是大连人常见的休闲方式,这组雕塑把“市井烟火气”搬进了宏大的广场空间,既体现了城市的生活温度,也暗合了大连“依海而居、自在松弛”的城市性格;背景里的星海湾大桥与绿植,更让雕塑成了“城市生活+海滨风光”的融合载体。这类贴近日常的雕塑,让星海广场从“城市地标”变成了“可互动的生活舞台”,游客常忍不住凑近模仿姿势、合影打卡,让艺术真正融入了市民与游客的日常体验。</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坐落于莲花山山脉的大连一方城堡豪华精选酒店(俗称“星海城堡”),是大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采用巴伐利亚城堡式设计,红砖墙体搭配尖塔、城墙等元素,还原欧式古堡风貌。2002年建成时部分区域为贝壳博物馆,2007年启动改造,2014年以五星级酒店形式开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鹿港小镇。这里的建筑像把北欧小镇裁进了大连的山海间:暖棕砖石与奶白涂料拼接出主体肌理,圆弧拱窗嵌着浮雕线脚,柔润的轮廓是北欧建筑的温柔,粗粝砖石却又暗合海滨城市的朴实质感;楼顶的绿色尖塔顶着铜色装饰顶,巴洛克式的小体量造型,让楼群在平展的海滨线里跳出醒目的弧度,阳光落在铜饰上,泛开一层柔润的金。</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奔跑”主题雕塑,搭配周边的城市建筑群,构成了兼具现代感与艺术氛围的城市景观。雕塑以白色抽象人体造型呈现多人奔跑的动态,线条流畅且充满张力,传递出活力与奋进的意象,是星海广场的标志性公共艺术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国际金融中心,53层双子塔,高度242.8米,玻璃幕墙外立面,采用钢框架加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东北地区曾经的第一高楼。外立面柱自下而上递减,营造挺拔向上的视觉效果,顶部楼层缩进形成独特冠顶造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诺德大厦,53层超高层,高度242.8米,玻璃幕墙外立面,配备停机坪,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些建筑均属于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核心项目,该区域是大连规划的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集中了超高层写字楼、高端酒店、会展设施等,与星海广场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大连城市天际线的核心风貌 。</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排球”主题雕塑,以白色抽象人体塑造多人协作排球的场景,核心人物高举排球、其余人物呈跃起配合的姿态,线条充满力量感与韵律感,精准还原了排球运动的竞技张力。通过运动题材展现城市的活力与朝气,也呼应了大连作为“体育名城”的城市特质(如大连足球、排球等项目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  星海湾周边的商业街区,呈现出欧式风情与现代商业融合的城市风貌。街区建筑多采用欧式复古风格,以米黄、棕褐为主色调,搭配尖顶、坡屋顶等元素,立面装饰精致,同时融入现代商业招牌(如“东方金柜KTV”“大连银行”),兼具异域风情与生活气息。高耸的多灯头路灯是标志性设施,造型独特且照明覆盖范围广,适配开阔的城市道路。这条街区是大连“欧式风情商业带”的典型代表之一,既保留了城市特色建筑风貌,又承载着日常商业功能,展现出宜居、宜游的城市生活氛围。</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建设中的大连贝壳博物馆新馆--像一枚正从“工程茧壳”里舒展的巨型海螺,正趴在星海广场旁的海岸边。裸露的银灰色钢结构是它的“肌理骨架”,交错的桁架像海螺内腔的螺纹,半铺装的曲面屋顶已显露出贝壳的螺旋弧度,脚手架与防护网裹着未完工的边角,反而衬得这枚“海岸贝壳”带着工业生长的张力。阳光掠过金属骨架时,银灰的弧面泛着冷调的光,像刚从海浪里抬出的贝甲,还沾着工程的“潮气”--等完工后,这层骨架外会覆上渐变的金属面板,到时候就是一枚泛着珠光的滨海巨贝了。</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星海湾畔的欧式风情建筑群,像一串镶着“绿宝石尖顶”的项链,缀在海岸边。楼体是暖调的米黄与深褐相间,规整的窗格、圆弧转角带着复古质感,而几座尖顶的绿色穹顶是点睛之笔--圆鼓鼓的穹顶配细长的金属尖塔,像给建筑戴上了精致的“小皇冠”,在淡蓝云天下尤其醒目。沿水岸铺开的长排建筑,一半浸在澄澈的波光里,楼体倒影被涟漪揉成软绵的色块,连岸边的石砌护墙都跟着温柔起来。底层商铺的招牌藏在窗棂间,又添了几分生活气,让这欧式精致里裹着海滨城市的松弛感。</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星海湾的挑月桥,像一支斜刺向云空的“深海蓝箭”,扎在海面的水道上。桥身是清透的浅灰色步道,被细密的钢索牵着,两根笔直的蓝色主塔是其灵魂--亮蓝色的塔身带着两道银白环纹,像从深海里捞出来的巨箭,斜斜撑起整座桥的张力,钢索从塔尖呈扇形散开,又让凌厉感裹了层轻盈的网。水面把桥与蓝塔揉成软绵的倒影,远处的小红灯塔、岸边的矮树衬着它,连步道上的行人都成了点缀,让这工业感的桥,生出了“箭挑云月”的浪漫劲儿。</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星海城堡是大连原来的贝壳博物馆,它曾是大连星海湾畔的标志性景观,后来被改建为一方城堡酒店,是城市记忆与商业开发碰撞的典型案例。它以德国新天鹅堡为灵感,用暖红色砖石堆砌出高耸的塔楼、尖顶、城墙垛口,搭配白色装饰线条与拱形门窗,像从童话里搬来的城堡。依山而建的地势让它更显巍峨,曾是大连最热门的婚纱取景地之一,自带“浪漫滤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它最初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贝壳博物馆,藏有5000多种、5万多枚贝壳标本(包括上百公斤的砗磲、毫厘级的沙贝),兼具科普与文化价值,但因展厅面积小、运营收益低,逐渐空置。它的拆除曾引发大连市民惋惜--这座仅存在7年的古堡,是一代人的浪漫记忆,被调侃“毁于败家子决策”。虽然后续酒店保留了“城堡”外形,但原建筑的公益属性、小众文化价值,被商业奢华取代,也成了城市发展中“实用主义”与“情感地标”冲突的缩影。如今它仍是大连地标,但更像一个“昂贵的童话”:游客打卡拍照,住客消费奢华,而曾经的贝壳博物馆,将会迁至那座正在建设的新馆,少了几分浪漫,多了几分实用。</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建筑是大连贝壳博物馆的“过渡建筑”(原馆搬迁后的临时载体之一),如今常被称为“星海湾欧式穹顶建筑”,是大连海滨“异域风情建筑群”里的精致代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法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暖黄色石材外墙+雕花立柱,搭配弧形阳台与金色栏杆,屋顶的薄荷绿穹顶是点睛之笔--圆顶嵌着小窗,顶端尖塔收尾,像把巴黎近郊的庄园搬到了大连的山坡上,精致又带着点童话感。它曾是贝壳博物馆从“星海城堡”迁出后的临时馆址之一,因其背靠青山、前临滨海路,建筑被浅绿的树木半遮半掩,春天新叶冒芽时,暖黄外墙配嫩绿穹顶,像块“刚开封的黄油蛋糕”,是本地人拍春日街景的小众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滨海路是大连市南部一条山海相融的景观道路,素有“中国城市滨海观光第一路”之称。 滨海路东起海之韵广场,西至星海广场,全长32公里。它原为20世纪70年代的军事专用道,1980年代经邓小平提议转型为旅游观光路,1988年与旅顺口共同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路段依山傍海,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途经棒槌岛至老虎滩,西段覆盖傅家庄、森林动物园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位于大连滨海路老虎滩景区与燕窝岭景区之间的公路吊桥名为北大桥,它是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市友好往来的象征。为纪念大连与日本北九州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北大桥于1984年5月动工,1987年5月1日竣工。桥名取两城首字“北”“大”,北九州市同期修建了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大北亭”,与北大桥隔空呼应。</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桥梁为三跨简支加劲桁架悬索桥,全长230米,中跨跨径132米,桥宽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主索矢高13.2米,矢跨比1:10。北大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浪漫的象征,被称为“情人桥”,当地流传着“携手走过北大桥,爱情天长地久”的说法,是新人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地点。北大桥是现在大连新人婚车的必经之道,估计都希望未来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上清华,读北大。</p> &nbsp; &nbsp; &nbsp; &nbsp; 大连港的这艘玉琨舰是大连海事学院的教学舰。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老虎滩湾畔,把“山海、游乐、生活”三种气质揉成了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松弛感,是本地人眼里“不用特意打卡,却处处舒服”的海滨角落。岸边的海盗船裹着鲜亮的涂装,旁边的码头停着几艘小游船,船身泛着水光--这是老虎滩海洋公园的“轻游乐区”。红色的跨海索道吊箱悬在半空,慢悠悠地往对岸石槽方向晃(这是大连少有的“海上观光线”)。山脚下的高层住宅是典型的“大连滨海楼”:白色外立面配弧形顶,楼体嵌在青山前,背后的天空是淡淡的灰蓝--大连这座城市总爱把建筑“种”在山海缝隙里,不抢风景,却成了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快5点到老虎滩时,已不让入内,于是在周围照了几张相作纪念。老虎滩附近的海洋主题雕塑墙,衬着山海风光,格外有海滨城市的灵动感。淡青底色的墙面上,一条巨型剑鱼雕塑破开墙顶的白色浮雕“海浪”,周身簇拥着成百条小鱼雕像,像正领着鱼群穿梭在碧蓝的近海。墙前的马路上,行人慢悠悠走着,把城市的烟火气揉进了这片海洋艺术里。海风好像正从雕塑的“浪尖”吹过来,连空气里都裹着点咸湿的、属于大连的山海味道。</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老虎滩的四维影院,建筑外观像被海风揉出的“海浪”--白色穹顶顺着弧度层层起伏,像连片的浪涛正要漫过天际,轻盈又带着海滨城市的松弛感。入口处的墙面上,企鹅、海鸟的卡通装饰透着活泼,和右上角“四维影院”的彩色招牌呼应着,把海洋主题揉进了建筑的每个细节里。门前的矮树、慢驶的车辆,让这片充满设计感的建筑,多了几分生活的温软。</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海湾饭店:米白条石墙裹着弧形阳台,红底金字的招牌亮在楼体中段,蓝杆路灯弯着柔弧,连墙缝里都浸着海滨旅馆的松弛。<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紧挨着的工商宾馆偏是另一番调调:暖黄墙面嵌着绿框拱窗,淡青圆顶像颗浸了雾的玻璃珠,楼角的玻璃幕墙里晃着山影,欧式穹顶的柔润线条,恰好和海湾饭店的利落肌理撞出反差。</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星海会展中心,春日里裹着柔润的光:浅粉的桃枝斜斜探在镜头前,细碎的花簇把春的软裹满了前景,风一吹,花瓣晃得连日光都成了朦胧的金。会展中心像卧在山海间的银白巨贝--圆柔的穹顶铺着金属波纹板,在光里泛着淡冷的银,几支尖锥状的钢塔斜斜撑起缆索,冷硬的工业线条,偏被穹顶的弧度揉得温软。春日把柔粉的花、冷银的建筑,全揉进了大连的山海天光里,连工业风都沾了几分春的软。</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麗景大酒店,主体是米黄砖石砌就的弧形楼体,宽幅玻璃窗顺着山势弯出柔润的线条。紧挨着的白色高楼是巧妙的呼应:浅白墙面嵌着蓝框窗,顶端的圆顶塔状结构,像把现代简约的冷硬,揉进了麗景大酒店的复古肌理里。</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海边驻足。褐黄相间的崖壁,岩层纹理像被海风刻了千万年,边角还攀着点倔强的绿植;近海处立着几方礁石,最大的那块像被海浪啃出了层叠的褶皱,底部浸在深绿的水色里,沾着湿滑的黑痕。远处海面铺着淡蓝的绒,一艘小船拖着白浪往天际去,连带着把海与天的浅灰云絮都拽得柔和了些。</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到棒槌岛,那的国宾馆夏天时经常有领导人住的,不过是在深山里面看不到的小别墅里。因离岸500米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小岛突兀而立,远远望去,极像农家捣衣服用的一根棒槌,故称棒棰岛。</p><p class="ql-block">​ 棒棰岛在大连湾与老虎滩湾之间,岛长410米,宽120米,陆地面积0.049平方公里,海拔52.8米,西高东低,南部有一天然石洞。其北部为群山环绕,南面是开阔的海域和平坦的沙滩,东部是长达500米的沙滩,沙质洁白细柔,是大连最好的海水浴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棒棰岛宾馆建筑群中的欧式风格别墅楼。主体是奶白墙身配深蓝坡顶,成排的尖顶小窗嵌着灰调线条,中央的黑色尖塔直戳雾里,连旁侧配楼的蓝顶穹亭,都裹着异域庄园的精致。</p><p class="ql-block"> 棒棰岛宾馆是新中国首批“四大国宾馆”之一,建筑群包含11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它藏在棒棰岛景区的山坳里,既保留了欧式建筑的精致轮廓,又适配了海滨的松弛环境,曾是国家领导人与外国政要的下榻场所之一,如今是景区里标志性的异域风情建筑。</p> &nbsp; &nbsp; &nbsp; &nbsp;草坪是匀净的翠绿色,朱红色的矮篱是点睛之笔:被园丁剪得圆滚滚的,像把红绸子在绿毯上绕了几道弯。矮篱里裹着的嫩黄灌木,叶尖还沾着细露,旁边几丛淡紫色的小花铺得像碎星,远处天蓝色的路灯杆斜斜立着,像给这幅春景加了根清爽的“画框”。<br>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巨型蜗牛雕塑“趴”在野趣里:它的壳是做旧的灰绿色,纹路深一道浅一道,像被海风揉过好几年;软嫩的身体上能摸到仿真的肌理,连触角都翘得懒洋洋的,壳底还沾着点新冒的青草芽--这是大连人的浪漫:把童话里的慢,钉在了快节奏的山海间,连路过的风都跟着慢下来。</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晚饭后到黄河路看大连夜景。大连浪淘沙假日酒店,曾是大连港湾广场附近的“夜地标”之一,它的存在几乎是2000年后大连夜生活风格的缩影:外立面是浅米色的花岗岩,被暖黄色地灯从底部向上打亮,石材质感在夜色里泛着温润的光;门廊处的科林斯柱顶着鎏金雕花,柱身的凹槽被灯光勾出利落的线条,连三角檐上的浮雕都被照得清晰--这种欧式古典风,在当时大连的休闲场所里算是“顶配质感”。最点睛的是入口处的彩色玻璃拱窗:霓虹灯带裹着彩绘图案,暖红、亮绿的光从玻璃缝里渗出来,和外墙的暖黄灯光撞在一起,把夜晚的冷色调揉得又华丽又热闹。</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最有特色的是友好广场上的水晶球,如北京的水立方般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夜色中为大连这座不夜城增添了许多迷人的气氛。这个“灯光艺术球”,一入夜便成了城市夜空中会流转色彩的霓虹心脏:球体裹着钻石切割般的透明三角面,每块玻璃后嵌着的细密灯珠,是它变换情绪的“调色盘”--起初是暖黄绿漫上来,像把春日嫩柳的新色碾成粉浆,匀匀地敷在球面;不过半分钟,灯珠倏地跳成钴蓝与玫红的撞色:冷调的蓝是深海的暗,热调的玫红是焰心的亮,两种颜色在三角面的缝隙里撞出细碎的紫雾;又一瞬,光雾晕成薄紫裹着银白星点,像把银河里的星云揉碎了撒在球面上,每颗灯珠都成了悬在城市里的星,连底部几何底座的棱角都沾着光的尾迹;末了,所有颜色缠成蓝紫粉的渐变流彩,从球面顶端漫向底部,像把大连的夜装进了一颗会呼吸的糖纸里,连晚归人的影子都被染得发甜。它在星海的夜雾里明灭变幻,把城市的冷与海的柔,都揉进了一场场色彩的呼吸里。</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大连街头的“VICTORY SHOPPING PLAZA”霓虹招牌,一把巨型电吉他扎进夜色里:琴身裹着亮得发烫的霓虹——琴颈是柠檬黄的光带,边缘镶着翠绿与玫红的灯线,像把彩虹揉成了琴弦;琴身的棕白底色上,“VICTORY”几个红字烧得透亮,连“SHOPPING PLAZA”都裹着霓虹的暖光。夜里的风裹着街景的潮气,远处的路灯是模糊的星点,这把吉他却像刚拨响了城市的夜曲,霓虹在琴身的弧度上漾开光晕,连路过的车影都沾着它的彩,把大连的夜揉成了既热闹又跳脱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楼,是人民广场周边标志性的欧式风格建筑之一。外观是浅米色石材立面,中央高耸的钟楼是核心标识,夜晚暖黄色灯光从建筑底部向上投射,把石材的肌理衬得格外温润--这种对称、庄重的欧式建筑风格,也呼应了人民广场作为大连行政中心的定位。大楼周边是人民广场的草坪与喷泉,夜晚灯光与广场的夜景亮化相融,成了大连城市中心“庄重又温柔”的夜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晚上八点一刻回到永嘉大酒店。大堂里的“领航舵”装饰摆件,自带海派城市的浪漫质感:深棕的实木轮盘泛着温润的光,每根舵柄都磨得圆润趁手;轮盘上嵌着鎏金饰片,方格里的红珠像凝了光的碎钻,雕花纹样裹着复古的精致劲儿。最点睛的是中心的黄铜圆盘--浮雕着扬帆的古船,纹路里浸着金属的冷光,像把“航向远方”的意象钉在了这方空间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