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秋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67672</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唐代韩愈、柳宗元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猛烈抨击浮华骈文,却未能彻底扭转文坛风气。而到了北宋,欧阳修接过这面大旗,不仅让古文成为文坛主流,更推动宋代散文走向“普及与兴盛”的黄金时代。这背后,是他在继承韩柳理论基础上的关键突破,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 <b>在“继承与发展”韩柳古文理论方面,欧阳修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其一,将“文以载道”深化为“文道并重”。</b>韩愈、柳宗元强调文章要承载儒家之道,而欧阳修在此基础上,更注重文章的文学审美与实用价值的统一,主张文章既要“明道致用”,又要平易自然、生动感人,打破了“道”对“文”的束缚。<b>其二</b>,<b>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b>韩柳的古文多集中在议论文、传记文等领域,欧阳修则将古文推广到书信、游记、赋体等各类文体,让古文真正走进日常生活,成为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通用载体。<b>其三,以科举为杠杆推动文风变革。</b>他在主持科举时,坚决排斥华而不实的骈文与奇涩文风,将策论取士落到实处,引导天下学子改习古文,从根源上扭转了文坛风气,让古文成为主流创作范式。</p> <p class="ql-block"> <b>欧阳修的作品与诗词语言,有着鲜明的独特风格。</b>他的散文“简约有法、迂徐有致、平易畅达、圆融轻快”,既继承了韩愈“文从字顺”的特点,又摒弃了其艰深晦涩的弊端。《醉翁亭记》用21个“也”字形成回环咏叹的韵律,语言简洁却意境丰满;《秋声赋》骈散结合,既保留了骈文的形式美,又兼具散文的自由灵动,将细腻描写与深刻哲思完美融合。他的诗词则分为两类:一类是豪放洒脱的文人抒怀,另一类是柔情婉转的婉约之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名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兼具文学性与传唱度。</p> <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突破与特色,让宋代散文实现了真正的“普及与兴盛”。欧阳修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更通过提携苏轼、苏辙、曾巩等后辈,形成了庞大的古文创作群体,确立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体系。他的“六一风神”——即文章中蕴含的从容不迫、含蓄蕴藉的神韵,更影响了元明清三代散文创作,让古文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支柱。</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用一生之力重塑了宋代文坛,那么在你看来,他的文学改革中,哪一点对当下的写作最具借鉴意义?如果没有欧阳修的推动,古文运动的命运会是怎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