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11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喜气洋洋、宗亲云集,钟氏宗祠落成晋祖暨圆谱庆典在此隆重举行。来自浙江温州、平阳、苍南及福建厦门、福清、福安、福鼎、宁德等地的钟氏宗亲,畲族、汉族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庄严神圣的宗族盛事,共赴血脉相连的家族盛宴。</p> <p class="ql-block">白露坑钟氏宗祠的落成,是全体族人凝心聚力的硕果。这座占地701平方米的宗祠,主体宽18.28米、长38.35米,整体造价430万元,采用坐南朝北的杉木结构设计,尽显古朴庄重。自2021年6月倡议提出并获采纳,历经协议签订、进场施工、主体完工等多个阶段,于2025年10月全面竣工。建设过程中,宗族秉持"人丁缴费+自愿乐捐"的筹资方式,各地宗亲和友人纷纷解囊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累计募集捐款超45万元。其中,钟光春、钟盐水等多位宗亲捐款数额突出,他们的无私奉献践行了尊祖敬宗、团结互助的家族精神,将被刻石为纪、昭示后人。庆典现场,白露坑村支部书记、钟氏宗祠理事会名誉会长钟盐栋发表深情致辞,字里行间饱含对先祖的感恩与对宗族未来的期许,赢得全场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作为霞浦县最早有畲族迁入的聚居地之一,白露坑钟氏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相传明万历初年,开基始祖钟希堂从福安坂中大林村迁徙至此,遵土地公"三溪合一溪,狮象两边排;谁人得的去,子孙不脱鞋"的托梦指引,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定居繁衍。历经445年沧桑岁月,希堂公开枝散叶,后裔多达两千余人,散布二十多个村落,仅白露坑主村就传15世,现有220余户、860多人,完好保留着畲族独特的风俗与语言。</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不仅人丁兴旺,更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瑰宝与杰出人才。白露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有"未到白露坑,不算唱歌人"的美誉。清代"畲族歌王"钟学吉编写的《高辛氏》《钟良弼》等百余首作品流传至今,被收录于各类国家典籍,成为闽浙畲民尊崇的文化经典。此外,畲族歌言"啊噜调"、畲族刺绣和畲族提线木偶分别列入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有序、生生不息。这里还诞生了国家级"小说歌"代表性传承人钟昌尧、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革命烈士钟昌达等知名人物,现在更有多名学子考入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彰显了"崇文重教"的优良家风。宗祠内珍藏的龙头祖杖、四柱盘龙香亭、清末匾额、光绪年间香炉与《颍川钟氏支谱》等文物,无不诉说着家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庆典活动中,畲族文化展演成为一大亮点。钟学吉后人钟发筹、畲族小说歌市级非遗传人钟廷金等四人联袂演唱《祖宗歌》,深情缅怀先祖恩德,接续传承家族精神;"啊噜调"非遗传人远姐献上高亢婉转的特色演唱,其独特的词曲结构与繁复衬词展现了畲族音乐的高超艺术价值;畲族宗亲代表雷大联书记登台献唱,以歌代言、以歌抒情,传递着跨界宗亲的真挚祝福。歌声悠扬中,各族群众共享文化盛宴,共叙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据悉,白露坑村先后入选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福建省卫生村提名,获评霞浦县农村人居"最美村",2025年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乡村振兴重点村培育对象。此次钟氏宗祠的落成,不仅为族人提供了缅怀先祖、祭祀祈福的精神家园,更成为传承畲族文化、凝聚宗族力量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祖恩浩荡,泽被后世;初心如磐,继往开来。庆典庆宴上,各族宗亲欢聚一堂,共话亲情、共叙家常、共绘蓝图。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庆典为契机,传承优良家风,凝聚宗族合力,让钟氏家族的团结精神与畲族文化瑰宝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与宗族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