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杨阳</p><p class="ql-block">摄影:筱江 賀贤人 英子</p><p class="ql-block">审定:潘培坤</p><p class="ql-block">音:宁静放松音乐</p> <p class="ql-block">今日,上海岳阳楼书画社迎来一场生动的交流活动,由许筱江老师倾情主讲:人物画的创作体会,潘社长从容主持,现场墨香氤氲,群贤毕至。今天参加有陈晓声、闻觉民、 徐翊亮、王荣根 姚亮、董康定、楊佩君、於武进、 胡玉英、候继江 、王大犇 夏荣耀 贺贤人 孙钟炬 孟招英 陈卫恩书画同仁齐聚一堂,笔情墨意间流淌着对人物艺术的深切敬意与热忱追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创作的粗浅体会</p><p class="ql-block">许筱江 2025.11.18.</p><p class="ql-block">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即以人物形象为主体描绘对象的绘画门类,其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国人物画一直引领着中国画的发展,从先秦时期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成熟,唐代达鼎盛,宋代又以白描、减笔笔法创新,并开始出现山水画和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近现代融合西方技法,开拓新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风,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人文精神的核心载体</p><p class="ql-block">人物画自诞生之初,就与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和表达紧密相连。它记录了人的形象、情感、社会地位和精神世界,是“人文主义”思想最直接的视觉体现。从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到文艺复兴对人性的赞美,再到现代艺术对个体心理的探索,人物画始终是关注“人”本身的核心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二、社会与历史的视觉记录</p><p class="ql-block">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物画是记录历史事件、帝王功绩、贵族生活、民间风俗的主要方式。它如同一部形象的史书,为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制度、阶级关系、服饰文化、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资料。例如,《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人物画,更是北宋汴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三、绘画技艺的试金石</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尤其是写实人物画,长期以来被视为衡量艺术家技艺水平的最高标准。因为它要求画家必须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包括精准的解剖结构、比例、动态,以及通过细微的表情和神态来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许老师说:</p><p class="ql-block">我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体会到,人物画创作首先要坚持人物造型严谨扎实。造型是人物画的立画之本,欲达此境,需恪守四大要诀:一是整体比例,遵守“立七、坐五、盘三半”之法则。二是头部框架,遵循“三庭五眼”之规律,此为精准刻画五官、传达神韵之准绳。</p><p class="ql-block">三是透视变化,头部俯仰之际,三庭五眼之关系需随透视而改变,方显自然灵动。</p><p class="ql-block">四是发型处理,其走向、疏密、起伏必须严格依据头骨结构和透视变化而生。</p><p class="ql-block">许老师详细对着作品解释,收获多多。</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幅人物画,线条细腻,色彩清淡,几位社员围坐案前,执笔凝神,人物画始终是这条艺术长河中的核心脉络。在这里,每一笔都像是与古人对话,每一墨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许老师强调:“造型是人物画的根基。”没有扎实的结构理解,从肩颈到四肢,从动态到重心,每一处比例都需严谨推敲。这不仅是绘画训练,更是一场对身体与空间的哲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衣纹,是人物画中极富表现力的部分。一幅素描展示着手臂弯曲时衣料的自然褶皱,线条疏密有致,既贴合关节运动,又富有节奏美感。老师说:“衣纹不是装饰,而是身体语言的延伸。”它反映动作、暗示情绪,甚至能体现布料的质感。硬挺的军装与柔软的长裙,线条处理截然不同。在书画上,反复练习不同姿态下的衣纹变化,只为让画中人真正“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两幅对比作品挂在墙上: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子,线条简练,姿态优雅;另一位现代军人,装备繁复,细节丰富。老师指着它们说:“笔简意远,贵在取舍。”中国画讲究“以少胜多”,哪怕线条寥寥,只要抓住神韵,便能传情达意。这种对线条的掌控与提炼,正是国画的魅力所在。在岳阳楼书画社,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映照的两面。</p> <p class="ql-block">一幅军事题材的人物画引人注目:人物全副武装,手持长枪,目光坚定。线条刚劲有力,衣纹随动作起伏,装备细节清晰却不琐碎。</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作品中,男子穿着花纹外套,衣纹密集处与平滑处形成对比,线条长短顿挫,随材质变化而调整。辅以淡墨皴擦,衣物的立体感跃然纸上。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形神兼备”的追求。许老师点评道:“画衣服,其实是画人。”衣着的质感、褶皱的方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人物的身份与气质。</p> <p class="ql-block">一幅动态人物画吸引了众人目光:画中人高踢腿而起,姿态舒展,充满力量。墨线流畅,笔意呼应,仿佛能听见衣袂破风之声。许老师讲解:“动态人物最难的是整体感。”重心、平衡、动势,缺一不可。学员们围拢观看,有人模仿动作,体会其中的力学之美。在这里,绘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参与。</p> <p class="ql-block">一幅温馨小品静静挂在角落:小女孩弯腰轻抚小羊羔,蓝白格裙与紫色毛帽在墨色背景中格外柔和。她的眼神温柔,小羊安静依偎,画面宁静如诗。这幅画没有宏大叙事,却因真挚的情感而动人。书画社常说:“大美藏于日常。”一个瞬间的温情,足以成为永恒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童趣之作中,小男孩坐在石上,手握红苹果,身旁三色猫依偎着他。石边黄花点点,右上角题有书法,左下角钤印一方。构图简洁,却充满生活气息。老师说:“画孩子,要画出他们的‘静气’。”不是喧闹,而是一种内在的平和。这正是书画社所倡导的——艺术,最终是修心。</p> <p class="ql-block">一位扎着小辫的女孩低头看着脚边的鸭子,条纹上衣与短裤勾勒出童年的轻盈。背景以水墨渲染,虚实相生。这幅画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童年记忆,简单却意味悠长,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因为真正的灵感,从来不在画室里,而在风中、在雨里、在孩子们的笑声中。</p> <p class="ql-block">春日场景中,小女孩提着花篮,身旁小狗仰头望着她,两人眼神交汇,笑意盈盈。粉色上衣与斑斓花朵相映成趣,画面洋溢着生机。这不仅是绘画,更像是一首无声的童谣。在岳阳楼书画社,艺术从不远离生活,它就藏在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抚摸、每一篮春天的花里。</p> <p class="ql-block">社员纷纷发言:夏荣耀 陈卫恩 於武进 闻觉民</p><p class="ql-block">胡玉英 董康定 王荣根 陈晓声等。</p><p class="ql-block">肯定许老师作品精美,特别是人物的眼神,孩童的童趣,线条等都使我们饱了眼福……一定要向许老师学习,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英子老师的点赞</p> <p class="ql-block">赞许筱江人物画</p><p class="ql-block">许筱江的人物画堪称佳作!其笔下人物结构精准,线条勾勒利落规整,尽显扎实功底;色彩搭配清雅脱俗,不张扬不艳俗,自带温润气韵;尤为点睛的是人物眼眸,灵动有神,仿佛藏着万千心绪,满是神韵。</p><p class="ql-block">他在笔墨间深耕不辍,倾注了大量心血与巧思。笔下的孩童形象更是妙趣横生,尽显天真烂漫与活泼灵动,将孩童的童趣与生活的鲜活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之如临其境,满是温暖治愈。</p> <p class="ql-block">1.筱江人物,形神兼备,</p><p class="ql-block">笔墨含情,童趣盎然。</p><p class="ql-block">2.笔耕不辍绘百态,</p><p class="ql-block">筱江妙笔赋童真,</p><p class="ql-block">眼藏神韵色清雅。</p><p class="ql-block">3.形准韵足,色雅趣真,</p><p class="ql-block">筱江人物画,尽显生活情。</p><p class="ql-block">4.笔墨深耕见功底,</p><p class="ql-block">筱江画中,孩童灵动,眼眸含光。</p><p class="ql-block">5.清雅配色衬风骨,</p><p class="ql-block">传神眼眸显精神,</p><p class="ql-block">筱江人物,童趣满盈。</p> <p class="ql-block">许老师指向墙上的画作,娓娓道来。桌旁听众认真聆听,有人做笔记,有人凝神思索。在岳阳楼书画社,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整个空间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艺术在这里是可触、可感、可学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书画社的活动,既有笔墨的静谧,也有思想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大家讨论着一幅画的构图与意境。仿佛在共同编织一段文化的续章。在这里,年龄不是距离,艺术是共同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在岳阳楼书画社,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归位,一次传统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潘社长在作今天交流的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1,今天交流丰富多彩,同频共振,有宽度,有深度,有高度,很难得,值得提倡。</p><p class="ql-block">2,许筱江老师画作合规合法合章,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交流发言简洁,扼要,专业,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之法则,三庭五眼”,“色不过三”,等易记易循,使大家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3,她画形抒情传韵,形神兼备,生动,有趣,写生活,写情趣,写时代,写主题,给人多维审美视角,有可读性,深受读者欢迎,也给画友启迪。</p><p class="ql-block">4,她注重绘画线条,注重笔墨的辩证统一和谐,使书画一体完美融合在画作之中,使作品充满时代特征,生活特点,个性特色,开拓了一个新界面,值得点赞,值得学习和弘扬!2025.11.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