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星火映初心,深耕不辍育桃李!——李忠于“竹窗”名师工作室首期总结会圆满落幕

心田百合

<p class="ql-block">李忠于“竹窗”名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摄影:融安高中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字:邓李静、曾珍</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112上午10:30-11:30</p><p class="ql-block">地点: 融安高中会议室208</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2日,李忠于“竹窗”名师工作室第一期总结活动在融安县高级中学行政楼208会议室顺利举行。活动以“名师领航聚合力,深耕语文育匠心”为主题,系统回顾了工作室的研修历程,集中展示了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教研组长梁恩老师作开场主持。他代表学校与教研组对李忠于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深情回顾了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的点滴历程。梁老师指出,“竹窗”之名寓意深远:“竹”之虚心有节,恰是语文人治学的谦逊姿态;“窗”之开阔通透,正是教育者育人的理想追求。七载春秋里,李老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卓越的教学智慧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校语文教育注入了持续活力,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而今已浇灌出满园芬芳。</p><p class="ql-block"> 随后,学校吴松副校长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工作室在推动语文教学革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对主持人李忠于老师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他勉励全体成员以此次总结为新起点,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语文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在简朴而庄重的赠书仪式中,主持人李忠于老师将工作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汇编成《城乡联动,竹窗闹春》一书赠予学校。吴松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这份凝结团队智慧与心血的成果。该汇编不仅是工作室教研实践的生动记录,更体现了教育经验与育人精神的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曾珍老师作为李忠于竹窗名师工作室学员代表,以“成长、收获、反思”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回顾了在导师引领下的个人和团队的专业成长历程,提到自己最初仅参与过校级课题,是在李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下,才勇敢承担了市级子课题的研究任务,从而开启了教育科研的深入实践。在课题研究中,李老师更是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从课题选题到立项,再到研究过程与结题指导,细致入微,有时因问题探讨甚至深入至深夜。疫情期间,为不影响工作室研修和课题进展,李老师还多次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交流。</p><p class="ql-block"> 曾珍老师表示,李老师为团队成员“推开了一扇窗”,让大家看见了教育天地的辽阔。在其感召与引领下,语文组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多年来,教研组在课题立项、教学竞赛、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科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教研热情持续不衰。更重要的是,教研成果切实助力教师职业发展,多位老师凭借课题研究与工作室平台支持,顺利实现职称晋升。</p><p class="ql-block"> 她动情地表示,感恩李老师的引领与信任,使曾经畏缩的教师走上科研之路,也让重视教研、勇于探索成为语文组的基因。她愿全体同仁能继续追随这束光,延续深耕教育的执著,守护教育的初心与纯粹,并以“走着走着,路就开阔了;做着做着,事情就做成功了”,表达了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对未来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在曾珍老师分享之后,工作室主持人李忠于老师发表了深情回顾与展望。已退休仍心系教育的李老师,携工作室七年深耕教育的丰硕成果,与在场教师分享了成长历程与教育感悟。</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回顾道,2017年作为自治区级支教队员开启了在融安高中一年的住校轮岗生活。期间,她带领语文组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作文课题研究,并分享了柳州高中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与成果。2018年工作室正式挂牌至2024年间,依托五个核心课题的扎实研究,不仅推动了柳高和融高两校一体化教研发展,更使融安高中语文组成长为县域内颇具影响力的学科团队——该教研组先后荣获“柳州市最美巾帼奋斗集体”、“柳州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培养出卓越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2人晋级高级职称,6人晋升一级职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还辐射至桂林、南宁、防城港、百色等多地学校,带动了一批校级工作室的建立,实现了教育智慧的广泛传播。她特别对工作室教师们勤勉笃行、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表示高度赞赏,并衷心感谢各方给予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谈及成果汇编《城乡联动,竹窗闹春》的编撰初衷,李老师感慨万千。2022年项目期满后,为响应光明日报出版社遴选全国百个工作室出版成果的需求,也为留存宝贵实践经验,她在克服经费困难后,获得学校科研处及校长的大力支持,带领团队历经三轮精心打磨,最终促成该成果集的问世。汇编内容涵盖工作室介绍、五年行动计划、优秀课例、课题报告、教师成长案例、辐射引领和反哺家乡反哺社会等多个篇章,凝聚着全体成员的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 “竹窗”之名的深意也在会上得到进一步阐释。它既源于李老师办公室窗外的竹子,取其谦逊空心、向上拔节的文化品格;也象征着工作室作为打开教育世界的一扇明窗。在发展过程中,工作室不断创新,后期引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联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优质资源,践行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拓展了教育的维度。</p><p class="ql-block"> 成果汇编的封面由柳高校友设计,采用象征生机的绿色,融入两校学生手绘的建筑图案及校徽,既体现“城乡融合”背景,又彰显“竹窗”教育初心,传递出教育事业永葆生机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最后寄语全体教师,期望工作室精神薪火相传,推动教育向更优质、公平的方向发展。活动在全体参会人员合影中圆满落幕,定格下这一凝聚教育情怀与坚守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  梁恩老师主持并致开场词</p> <p class="ql-block"> 吴副校长讲话并接受赠书</p> <p class="ql-block">  曾珍老师分享《收获 成长 感悟》</p> <p class="ql-block">  李忠于老师回顾工作室的研修及汇编编撰目的及过程细节。</p> <p class="ql-block">  会后与校领导及老师代表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次学科课程基地活动在校门口与领导及语文组老师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