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虑 相信孩子 用“自然后果”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艳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碧海邻里家共读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十三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母的觉醒2》线上共读分享</p> <p class="ql-block">  2025.11.17日晚,在碧海社区党委支持下,由碧海天顺老兵志愿服务团巾帼红志愿服务队发起成立的碧海邻里家共读社第三十三期《父母的觉醒2》第三第四章的共读分享在腾讯会议室圆满完成。家长们借由诵读国学经典《孝经》的能量共振开启了此次线上共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会围绕《父母的觉醒②》第3章第4章展开,重点讨论了纪律教育、自然后果法以及亲子沟通等话题。参会者结合自身育儿经验,分享了如何避免控制型教育、建立有温度的亲子连接等实践心得。严静导师分享大女儿和小儿子的教育经验,强调放手和接纳的重要性,放下焦虑 相信孩子,用“自然后果”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艳红导师分享与孩子沟通的经验,提倡用提问代替命令,让孩子自主决策。向平老师分享辅导外孙女学习的经验,强调平等沟通和理解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芬导分享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强调纪律与控制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提倡与孩子的情感连接。讨论纪律与后果教育的区别,指出自然后果教育更有效。强调父母需具备洞察力,学会退一步,让生活教育孩子。这两章特别的接地气。曾经的我们很多时候在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当中,常说的话就是“我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你好”,而我们很多时候用到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不过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去承担一些我们认为的后果。</p> <p class="ql-block">恐吓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除非你想教会他们恐吓别人。我们向自己保证绝不会做这样的事。然而我们会不自觉地运用看似良性的方法寻求对孩子的控制,结果同样会适得其反。 无论我们的愿望多么好,任何形式的纪律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受攻击,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做正确的事,而是由于威胁和惩罚贬低了他们的自尊。</p><p class="ql-block">没有人喜欢被管教。</p><p class="ql-block">没有人喜欢被约束。</p><p class="ql-block">没有温度的纪律,最终都会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任何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么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么给生活增加困难,让自然后果生效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远离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自然的后果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强有力的促使他们自我学习与领悟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学会退一步,让生活做孩子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后果离不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宇宙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所有的行动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原因,也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孩子没有学会自律的唯一原因是因果关系没有达到足够有效的配对,而这通常是父母的干扰引起的。 </p><p class="ql-block">需要我们对后果加以干扰的唯一条件,就是存在真正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我自己亲身体会到,其实被管教和管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时自己往往是不知道的。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觉察。要察觉到我情绪背后的恐惧。分辨什么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是自己的缺失?亲子之间需要平等沟通。爱是在沟通中加深的,是通过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加增进我们的理解。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觉得,教育的终点,终究还是要我们作为长辈,作为父母的自我修行。</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核心是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而非自身的延伸。</p><p class="ql-block">· 要警惕以“为你好”之名行束缚之实。</p><p class="ql-block">· 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纯阳之体”,只要给予阳光、信任的正常环境,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就能引导他们成长为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父母的觉醒,也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场持续的修行。 它始于深刻的自我反思,成于将信任化为行动的勇气,最终收获的不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整个家庭的解放与轻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孩子交流时,要放下我们的指导欲,而多一份好奇心。我们大人总是习惯用我们的视角,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往往就是我们平时那些你觉得没啥的行为,或者是你觉得微不足道的行为,就把孩子的心门关上了</p> <p class="ql-block">父母使用后果教育时,要注意避免惩罚,因为相关的结果。是由父母控制的。因此,父母很容易过度的使用自己的权利训斥。我以前也经常这样,通过学习,我们现在尽量要做到:多认同少强加,逐步做到不强加;多激励少训斥,逐步做到不训斥;多陪伴少控制,逐步做到不控制,少控制。</p> <p class="ql-block">在听大家分享时,我把孩子也带在旁边听。然后再一起分享,让孩子看到妈妈的成长,为爸爸妈妈的情绪打分。</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能够孩子一起听一听我们这个分享的话,相互之间其实有一份照见,他也看得到父母的这份在学习的用心,孩子也能感受到你这个父母到底在哪个点有问题,他也能听一下我们两个之间相互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家长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孩子自主学习。但是,谁在忙于自我辩护的时候能有心思学习呢?怨恨甚至仇恨占据了孩子的思想。这种状态下孩子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学习他们只想报复或者远离父母。换句话说,管教导致情绪爆发,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外化为失调的行为,所以纪律是导致孩子叛逆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父母面临的挑战是要保持耐心,因为后果并不总是马上给人教训,有时候生活会提高孩子学习知识的代价。</p><p class="ql-block">尊重自然后果。孩子就会明白他们的每个行动都能唤起一定的反应。这将帮助他们与世界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当父母不再从中作梗,孩子就不会认为父母是应该反抗的敌人,而是可以用来寻求庇护鼓励和指导的盟友。</p> <p class="ql-block">导读:王芬</p><p class="ql-block">主持:艳华</p><p class="ql-block">编辑:艳华</p><p class="ql-block">碧海天顺老兵志愿服务团</p><p class="ql-block">碧海巾帼红志愿服务队</p><p class="ql-block">碧海邻里家共读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