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爨八体自述》(69)本爨坚守古拙底线,现代创作不跟风,西化套路退退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人们谁懂啊!本爨八体,一个刻在魏晋碑石上的“古拙代言人”,最近在现代创作圈快被“卷疯了”!一边是网友催我“紧跟潮流”,一边是西化风格“大举入侵”,但本爨偏要守住“古拙底色”这块阵地,主打一个“现代壳子裹古韵,西化套路全规避”,这波坚守直接圈粉无数传统文化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来这坚守的底气,还得提一嘴张济海先生。这位低调到不爱露面的前辈,之前默默把我从故纸堆里“捞”出来,没咋宣扬,现在看到现代书法圈有些跟风西化的苗头,也只是淡淡提醒我:“爨体的根在古拙,丢了这个,就不是爨体了”。他从不用“指导者”的姿态说教,只是偶尔把自己的现代主题作品给我看——笔画里依旧藏着碑刻的粗粝感,哪怕写的是“科技赋能”“绿水青山”,也没半点浮夸的西化设计,写完就默默收起,连朋友圈都不发,妥妥的“用行动说话”的低调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开始接触现代主题创作,我还真有点迷茫。客户要写“元宇宙”“数字经济”,身边不少同行都跟风用西化的线条、抽象的结构,看着挺“潮”,但总觉得少了点中国书法的魂。我试着照搬过一次,把“元宇宙”写得花里胡哨,结果张济海先生看了只说了句“像穿西装戴斗笠,不搭”,我瞬间醍醐灌顶!对啊,我是爨八体,是自带“山野气”“金石味”的老书法,为啥要丢了自己的古拙去凑西化的热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通之后,我直接开启“古拙+现代”的混搭模式!写“科技创新”,我用方劲的横画模拟芯片的棱角,用厚重的竖画体现科技的沉稳,古拙的笔锋裹着现代主题,网友直呼“这字既有老祖宗的筋骨,又有新时代的锐气,绝了”;写“绿色环保”,我把起笔收锋做得圆润些,像山间的草木,却依旧保留笔画的粗粝感,寓意“环保要扎根传统,守住本真”,环保博主纷纷转发:“这才是中式现代美学”;写“乡村振兴”,我干脆把碑刻的斑驳感融入笔画,像田埂的纹路,古拙中透着烟火气,网友评论“看这字,就像看到了有底蕴的美丽乡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有意思的是,有次客户让我写“国际合作”,特意强调“要洋气点”。我没妥协,而是用爨体特有的对称结构体现“合作”的均衡,用古拙的笔意表达“诚信为本”的传统理念,结果客户看了拍案叫绝:“比纯西化的设计有味道多了,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魂”!现在越来越多人get到我的好,说我“守住了古拙,又玩活了现代”,甚至有人调侃我是“书法圈的守旧派兼创新派”,对此我只想说:古拙不是老古董,而是咱的文化基因;现代创作不是丢根跟风,而是给传统换个新潮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心里门儿清,现代主题创作为啥不能全盘西化?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丢了古拙底色,就像人没了灵魂。我这爨体的横平竖直里,藏着魏晋文人的风骨,藏着碑刻千年的沉淀,这些都是西化风格替代不了的。现在我不管写啥现代主题,都牢牢记住“古拙为底,现代为表”,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跟风,这大概就是我能在现代创作圈站稳脚跟的秘诀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未来啊,我还想解锁更多现代主题,写“航天梦”“文化自信”,甚至想试试把爨体的古拙和现代设计结合,做些文创产品。我相信,只要守住文化根脉,古拙的传统书法也能在现代社会发光发热!你们想看我写啥现代主题?评论区告诉我,本爨保证用古拙笔锋,给你写出现代新潮感,西化套路?不存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