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宋禄惠(仙鹤)

<p class="ql-block">当“天下第一雄关”的轮廓在晨光中缓缓浮现,仿佛时间也为之驻足。风自祁连山深处吹来,携着千年的沙尘与回响,悄然滑过城墙的每一道砖缝。我立于此地,脚下是明洪武五年夯实的根基,眼前是戈壁与城市交融的天际线。嘉峪关,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它是有生命的——一座将历史的呼吸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缝合的城。</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历经十六载断续修筑而成。当年冯胜将军策马西行,择定这十五里宽的咽喉要地,不仅为阻风沙,更为镇守中原西陲的门户。它曾是“闭关绝贡”的政治屏障,亦是驼铃不绝的丝路命脉。西域商队手持敕书在此等候通关,中原丝绸瓷器由此远播西方,文明的交流,就藏于一次次查验与放行之间。它曾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第一道门扉,而今,正悄然开启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以内城、外城、城壕三重防线构筑起层层设防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古代边防智慧的巅峰之作。内城墙上矗立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之内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则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建筑,巍然有序,尽显古时军政与人文并重之格局。</p> <p class="ql-block">立于城楼之上,忽忆王昌龄《出塞》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多少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疆土,换来今日的安宁与繁华。极目远眺,祁连雪峰皑皑如画,大漠苍茫无垠;自然的壮阔与人类的智慧在此交汇。凝视城砖的斑驳痕迹,恍然如见张艺谋电影《长城》中金戈铁马的画卷,在风中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的故事,从不曾凝固于过往。它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从明代的夯土中涌出,穿越丝路的尘烟,汇入今日科技创新的浪潮。它低声诉说:真正的雄关,不在山川之险,而在人心之坚;不在封闭自守,而在开放连接。若问为何来了便不想离去?因这里,既有大地刻下的年轮,也正孕育着未来的胎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