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纸褶皱里的永恒瞬间——影片《街角的商店》观后感

离草

<p class="ql-block">True love is to be two,not yet one. A Man and a woman blended as angels. Heaven itself.( Victor Hugo)</p><p class="ql-block">谈到经典电影,1940年的《街角的商店》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它是著名喜剧大师恩斯特·刘别谦的代表作,被列入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年百大爱情类电影,当之无愧的刘别谦生涯最佳,完美体现了刘别谦轻快的喜剧风格,将一场欲言又止的“奔现”之恋推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街角的商店》魅力永恒持久,与后来的致力翻拍并无任何干系,其经典性在于:它虽然让你又笑又哭又被捉弄,却始终坚守着电影的艺术内核,简单而深刻的故事情节,以黑白影像和优雅叙事的风格对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探讨,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浪漫与幽默。</p><p class="ql-block">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街角一间普通的小杂货铺,老板雨果·马图舍克(弗兰克·摩根 Frank Morgan饰)一直经营着这家小店,他的店员阿尔弗雷德·克拉里克(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饰)是店里经验最丰富的优秀店员。来到小店应聘的克拉尔·诺瓦克(玛格里特·苏利文 Margaret Sullavan饰)很快就被老板雇佣,却与阿尔弗雷德互相仇视,不能容忍对方。孤独又痴情的克拉里克有一个从未谋面的笔友。当他背着老板前去酒吧与笔友见面时,居然发现互相倾慕已久的亲密笔友居然就是自己讨厌的克拉尔。天意弄人,被老板解雇的克拉里克因为失业而不敢上前与她相认.....</p><p class="ql-block">电影通过匿名的情书通讯,展示了克拉里克和诺瓦克内心情感的最真实表达,他们在情书中以“亲爱的朋友”的名义,自由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渴望和恐惧。这种匿名表达使他们能够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倾诉内心的情感,从而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克拉里克和诺瓦克的情感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他们在情书中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争吵和误解对方,这种对比强调了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外表和表面的差异与内心真实情感之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见证了克拉里克和诺瓦克情感的逐步演变,他们通过情书渐渐了解对方,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争吵和误解则成为了他们的障碍,正是这种对比,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和喜剧元素。“亲爱的朋友”实际上就是自己平日里经常见到的同事,克拉里克和诺瓦克经历了情感上的成长和转变,他们从最初的不满和误解,逐渐演变成理解、珍惜和接纳对方的人物。电影以一个温馨而感人的结局收尾:克拉里克和诺瓦克在圣诞节前夜团聚,决定共同面对未来。</p><p class="ql-block">克拉里克和诺瓦克的故事,传达了爱情的真正含义,情书中建立的情感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摩擦和误解,强调了理解和共鸣,爱不仅仅是外貌和表面的吸引,更是一种心灵的相通。电影拍摄的年代正值美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时期,大萧条的影响仍然存在,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受到了限制和影响,人们渴望逃避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安定,需要情感上的慰藉和转移。浪漫喜剧和情感电影成为了观众们的一种逃避现实、寻找慰藉的方式。</p><p class="ql-block">《街角商店》是一部无论在结构还是细节处理上,几乎一气呵成的佳作,深刻的情感探讨,传达了爱的真正含义。1998的《电子情书》翻拍了此片,曾被讥笑是东施效颦的拙劣仿作,罪不在导演,而是各种即时通讯,让所有本可以百转千回的情绪,全都碾碎在已读已阅里。基于距离的等待,基于等待的独处,基于独处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在这些胡思乱想的间隙里,才好酝酿出芳香。</p><p class="ql-block">旧时光当然无法复现,新生活也势必滚滚而来,克拉里克和诺瓦克的书信之恋,永存于黑白的胶片中,我们永远怀念和珍视这部影史经典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