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降县南繁镇石牌坊及碑亭:</p><p class="ql-block">在山西省运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有一座清嘉庆八年(1803)的石牌坊及碑亭。这座石牌坊,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为纪念其祖母节孝事迹而兴建,石匾上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之妻李恭人节孝坊”,</span>是奉圣旨旌表的重要文化遗产。论历史,在文物大省山西境内,这座经历了二百余年风霜雨雪侵蚀的牌坊并不算长,但其精湛的雕刻工艺,代表了清晚期山西民间石雕的最高水准,在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牌坊是我国古代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p><p class="ql-block">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按级别高低依次为敕命、圣旨、恩荣、御制。</p><p class="ql-block">敕命:个人因善行闻名乡里,经由地方呈报中央,皇上口头准行,这种为敕命,建设资金自筹;</p><p class="ql-block">圣旨:因个人善行或德行高尚,由地方上报中央,圣旨书面批准,自筹资金;</p><p class="ql-block">恩荣:无需地方下级呈报,是皇上主动对有功臣民提出石牌坊旌表,以昭显皇恩浩荡,资金自筹;</p><p class="ql-block">御制:最高级别,由皇上出资建造,名副其实“御制”,因为这个级别最高,“御制”石牌坊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南繁镇遗存的这座石牌坊为二等,是皇帝下圣旨,书面批准的,由贾家自筹资金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低调而奢华的国保级文物,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门槛设置,很庆幸它躲过了上个世纪砸烂“封资修”的浩劫,至今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你可以近距离观看和触摸它,默默地感受三晋大地乃至南繁乡间的事态变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