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汤印象

江山

<p class="ql-block">七月下旬,笔者与家人在温汤古镇借住朋友房子休闲养生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相比于六年前第一次来温汤游玩两三天,此次对温汤有了比较全面的观察和了解,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回沪后,脑海里常常会出现温汤的记忆,忍不住又拿起手机,点击九宫格,将温汤的印象变成文字,让好友们一道来分享。</p><p class="ql-block">温汤镇变大了,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为全中国的大中小城镇都在变大,温汤也不例外。但是笔者却觉得“温汤古镇”变成了“温汤新城”,虽然这里的房屋都是白墙灰瓦,飞檐立柱的仿古建筑,依然只有街中心的两口“古井.新泉”才能彰显出古镇的韵味。</p><p class="ql-block">“古井.新泉”孤零零的守望在镇中心的位置,原先熙熙攘攘的人流,提水泡脚的热闹场面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晚上在“古井.新泉”旁跳广场舞的大妈和喇叭里传来刺耳的卡拉OK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井.新泉”附近的“玉盘广场”建的很漂亮,彩灯闪烁在人工开拓的月亮湖面,湖中一片荷花亭亭玉立,只有镇中心麻石铺就的路面略显出一些厚重的古朴。</p><p class="ql-block">温汤镇的临街商铺有大半都是酒店,饭店,小吃店和旅馆,便于游客和临时住客能够解决住宿就餐问题,显然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餐饮行业的生意红火得很。</p><p class="ql-block">临街商铺门前统一建有宽大的连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在雨天和晴天的躲雨遮阳。全镇干净整洁,称得上是一个卫生小镇,垃圾分类工作比上海要做得到位,小区设有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的人员,居民没有限定投放垃圾的时间,并且每家每户免费发放统一的干湿垃圾袋,避免了大热天湿垃圾放在家中产生异味。</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都接进天然温泉水,在家就可以随时随地用温泉水泡澡泡脚,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度,水价不是很高(2.38元/吨),一般居民都能够接受,我想温汤的空气清新既是山区环境所致,也与居民不用烧水没有废气的产生不无关联。</p><p class="ql-block">走进小街小巷。泡脚按摩店让人目不暇接,店门口摆放着一排排木桶和靠椅,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坐在那里泡脚也就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小巷深处的民宿较多,比较便宜,有许多没有买房的外地老年人每年都来这里的民宿住上一两个月,感觉舒适惬意,也对一些老年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对此深有体会,老伴在上海时常感胸闷气短,走不了多远的路,看见过街天桥更是望而却步。来到这里每天温泉水洗浴泡脚,加上空气质量上乘,不但走路不畏,而且与我们一道上了明月山和羊狮慕游览,并且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温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说温汤镇中心的地矿疗养院比较好,因为那是地矿局建的,不但设施齐全,价位适中,更是因为地矿局近水楼台先得月(选址优越),他们那里的温泉是自家开拓出的温泉水,水质比别人家的要好,不知真假。</p><p class="ql-block">温汤新建了许多的住宅小区,特别是近几年建的温泉养生小区,大多建在镇中心以外的青山绿水好景致的地方,风景秀丽,建筑精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里不失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天堂。据说房屋基本上都已售馨,可惜就是入住率很低,大约只有四分之一,业主大都是每年来度假一两个月就走了,关键是生活配套设施跟不上,老年人需要的是生活便捷和医疗方便。当然由于入住率低,人气不旺,所以也就带动不了方方面面的配套发展,这都是相互相成的。到了晚上,小区居民家的灯光寥寥无几,尤其是镇外小区灯光昏暗,路无行人,胆小的人都不敢出门。</p><p class="ql-block">温汤是一个因水而益的小镇,也是一个富硒之地,店家出售的食物全都与硒攀上了亲戚,比如富硒矿泉水,富硒鸡鸭蛋,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等,由此带动的水文化和富硒产品让温汤名声大震,不但全省闻名,江浙沪地区的老年人都蜂拥而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多就得建房,于是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有了房子总得卖吧,众多的房屋中介应运而生。走在大街,随处可见房屋中介的橱窗里挂满了卖房信息。仔细一看,哇塞!房价都在1——2万之间,相比省城南昌的房价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温汤刚开发时几万块钱可以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涨了十倍以上,不容置疑,有买就有卖,市场经济嘛,只是如今的中介门店已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陷入了“有价无市”的尴尬境遇。</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温汤又称“小上海”,满大街都是上海老人,沪腔侬语不时传入耳中,三五成群的上海女人在街上闲逛,小吃店里的上海早点豆浆油条,小笼生煎,烧饼咸浆,沪式面点应有尽有,有一家店名字就叫“沪上小吃”,每天早上全是上海老人光顾,生意兴隆得很,据说老板是上海人,老板娘则是当地人,她用一口流利的“洋泾浜”招呼上海客人。</p><p class="ql-block">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在温汤没有见到一辆,不知道是“共享单车”的主们没有发现这块“新大陆”,还是温汤镇政府阻止这种新生事物的引进,大概是怕“共享单车”在这里泛滥成灾,影响市容市貌。我想温汤再不是以前的小镇,镇外许多新开发的住宅小区离老镇有两三公里远,如果有“共享单车”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的方便居民购物游览,只要管理到位也不必这样一刀切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温汤住了半个多月,只是在去“明月千古情”景点的路上遇见两三位交警,可能是因为疫情防控严峻的原故,本来是旅游旺季的夏天游客少了许多,交通也不堵塞,所以交警们都在家避暑呢!但是每天早上我又看见有许多的城管出现在大街小巷,有一次竟然在一个偏僻的小巷深处的,发现一群穿制服的中青年男女围着一位老妪,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当地的老妇挑了一些自家菜地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售卖,遭遇十六个穿制服者驱赶。笔者看了无语,对于一个手无寸铁且手无束鸡之力的老妇人是否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值得商榷!</p><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为防控病毒要求市民出外尽量佩戴口罩,在上海特别是医院银行,公交地铁必须戴,否则不准进入或上车。但是老年人多有健忘,老弱多病者带上口罩又喘不过气来,往往忘记带口罩被拒之门外。笔者曾经感同受身,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在这些必须佩戴口罩的部门设置一个益民窗口,卖口罩方便市民呢?而我在温汤就遇上了暖心之事,那天我去医院帮老伴开些常用药,在医院门口就有一台机器,用手机扫一扫就出来一只口罩(免费),极大的方便看病取药的人。有一次去购物广场,忘了戴口罩,走到门口,旁人提醒佩戴口罩,而我没有,于是发给我一只口罩(免费),小事一桩却温暖大众。</p><p class="ql-block">总之,温汤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休闲养老真不错,有空多去走一趟!</p><p class="ql-block">(原创于2021年8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