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10.09,秋日的阳光洒在东北大地上,我踏上了探访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穿越历史的沉重对话。这里曾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而修建的庞大军事工程,号称“东方马奇诺”,如今化作一座警示后人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走到博物馆前,一座白色现代建筑静静矗立,蓝天之下,建筑墙正面刻有“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几个醒目大字。建筑屋顶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入口台阶两侧玻璃映着天光,仿佛通往记忆深处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虎东山,距离虎林城市中心65公里。是展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1934——1939年6年间,日本关东军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秘密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由虎东山前沿阵地,虎北山侧翼阵地,猛虎山主阵地,虎西山、虎啸山后援阵地构成。地上军用机场、大型火炮阵地密布;地下结构复杂,设施完备,工程浩大,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东北,8月15日日军投降,虎头要塞守军拒降,战至8月26日结束。故虎头要塞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厅,地上展厅主要展出东北沦陷,日伪统治下的虎头镇,虎头要塞概貌,劳工的血和泪,虎头要塞之战,历史呼唤和平,及侵华日军和前苏联红军当时使用的枪支弹药、衣物、相关资料和图片等,地下一层是虎东山地下遗址工事。</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陈系统地讲述了日军自“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修筑要塞的全过程。从战略布局到地下工事结构,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地图、一件件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特别是一面展示“侵华日军东北要塞”分布的地图墙,配合详实文字与历史影像,令人震撼于其规模之巨、用心之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厅,地上展厅主要展出东北沦陷,日伪统治下的虎头镇,虎头要塞概貌,劳工的血和泪,虎头要塞之战,历史呼唤和平,及侵华日军和前苏联红军当时使用的枪支弹药、衣物、相关资料和图片等,地下一层是虎东山地下遗址工事。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遗址之一,是侵华日军最后下场的历史见证。该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备齐全。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军事设施现存遗址主要有火石山列车炮阵地、40厘米口径火炮阵地和加农炮、榴弹炮、野战炮阵地等,还有作战掩体,以及蜿蜒曲折10余公里沟通各要塞工事的交通壕等。地下军事设施保存遗迹有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粮秣库、燃料库、兵营、将校营、医院、炊事房、浴池、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观测哨所、地堡、竖井、反击口、烟囱及通风口,出入通道的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孔。日本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为当时东亚最大的地下军事设施,不怕任何围困的永久要塞。</p> <p class="ql-block">深入展区,庞大的地下工事模型与示意图揭示了这座要塞的复杂构造。通风所、厨房、将校间……每一处空间都曾承载着战争机器的运转。而在胜利广场上,那座“胜利广场”金色题字下的群雕巍然挺立,人物手持武器,目光坚毅,象征着不屈的抗争与最终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复原的地下通道中,石壁斑驳,灯光幽绿,脚下是湿滑的地面与锈蚀的管道,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这些沉默的遗迹,是对和平最深刻的呼唤。</p> <p class="ql-block">走出隧道,秋风拂面。回望这片土地,山河无言,历史有声。我在胜利广场前雕塑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广场上的抗日英雄群雕。虎头要塞歼灭战作为二次大战的最后一役,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灭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标志。铁的事实向世人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记录这段历史目的是为了纪念逝者,呼唤和平,警示人们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美好的国家变成废墟,鲜活的生命颓然倒地,完美的家庭支离破碎……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屈辱的日子,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实现中国百年复兴梦,祖国的土地上再也不允许侵略者践踏半步,一切侵略者都将被中国人民打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