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山一一《绿色印痕》

蓝宝石

<p class="ql-block">  1973年冬,部队野营拉练时,我不但身强力壮,而且还要照顾班里的新兵。这次拉练,班里的孙书贵因体质弱仍留守,剩下体弱的是杨与发和邓荣辉。</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我悄悄地对两人说:能不带的东西尽量不带,以减少负重量。聪明的杨与发笑笑照做了,邓荣辉却不解。我骂道:你个猪脑子,拉练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邓荣辉去问班长,张文成装聋作哑地顾左右而言他:副班长咋说咋做,别问我。拉练回来,两人一直对我说,幸亏副班长让我们减轻了重量,不然真的走不回来了。我说我也是跟老班长官凤翔学的,将来你们当班长了别死心眼。</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的一天,部队从奇台县出发,沿着小路向吉木萨尔走去。这次拉练,团里各连大都从小东沟回来,所以队伍雄壮多了。我们六连还是团里的尖刀连,团里配给连里的报务员还是我的同学肖峰。</p> <p class="ql-block">(1971年,连队拉练途中。)</p> <p class="ql-block">(1972年,通信连战友宋卫平在野外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路弯弯,白雪皑皑。我们在茫茫戈壁上行走着,一直走到夜晚还没有找到宿营地,我们在戈壁上迷路了,部队只好原地休息。团里的参谋们背着地图来回跑着,寻找路径,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招来一片骂声。要知道当兵的最怕走冤枉路,一旦走了冤枉路也最容易起火骂人。最后,还是连队的尖刀班找到了路,部队才继续行军。那年,连队的尖刀班是九班,班长是钱献华。当晚,连队住在三台乡的一间大屋子里,鼾声四起,臭气冲天。</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后,段景才说,那晚他听到不少人说了梦话,并描述的惟妙惟肖。“扯蛋!”我骂道。</p> <p class="ql-block">(1974年,段景才战友在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吃过野餐,继续行军时我却拉开了肚子,走不数步就要拉。看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离开连队,上了团部收容队的马车。当晚经过休息,吃了药后,病就好了,归队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1973年,安志诚副团长拉练途中与当地群众交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部队拉练的目的地仍是天山,到了天山里的泉子街镇满营富村也就住了下来。连队住的是民房,房子有大有小,我们五班和四班同住一间房子。因民房少,炊事班没有分到房子,人员各自找班排分住,焦海军因和我要好,住在我们班。我们住的民房很简陋,地上铺上麦草,房间里生个火炉不太冷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部队每天在村里训练,连进攻、打游动靶、山地射击等这些从来没有开的科目在这里进行了实练。</p> <p class="ql-block">  部队驻扎在村子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连队也访贫问苦。一日我和柳文军带着龙正付、周诗安做群众工作,来到一蒙古包的哈萨克群众家。男主人很热情地将我们让进帐篷,并从柜子中端出一瓷盆,里面是白白的凝固的酥油,然后用勺子挖了一块放在茶杯里。待到炉子上的水开了后,泡好茶叶,将茶叶水冲到放酥油的茶杯里,这就是有名的酥油茶。主人给我们每人端了杯酥油茶,表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龙正付,1973年四川乐至县入伍。)</p> <p class="ql-block">(周诗安,1973年四川乐至县入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早就听说过酥油茶,但却没尝过。我端起身前的茶杯,只见杯中茶水上漂浮着一层浓浓的油,心中产生了厌倦,但为了礼貌,我慢慢地呷了一口。顿时,说不出的油腻味飘满了口腔,怪怪的味道直冲喉咙,这种茶我还真的喝不了。</p><p class="ql-block"> 我艰难地将茶杯中的水喝完,顺手将茶杯翻了过来放在身前。我这也是听人讲的,不愿意喝茶了,就将杯子翻过,主人就不会给你倒茶了。柳文军喝完茶水后,主人给他倒茶,他说不喝了,但没有阻止住主人的热情。他一连喝了三杯,脸顿时红红的。出来后我问他怎么这样喜欢喝酥油茶,柳说:“狗屁,我不喝,他一直倒,我有什么办法啊。”</p> <p class="ql-block">(1973年,帮助当地训练民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有件趣事,一天晚上,连队突然吹响了紧急集合号。原来连部的通讯员吕贵全去团部送信,归来时迷了路,半夜里还没归队。于是,全连出动,以班为单位,举着火把分头去找。</p><p class="ql-block"> 茫茫夜色中,四面八方传来呼唤声,连长和指导员在连部焦急地等待着音讯。天快亮时,连部通知各班归队,原来通讯员在戈壁中的低洼处迷了路,当找到他的人问他为什么听到呼喊不回话,他说怕是坏人不敢回音。</p><p class="ql-block"> 吕文增说:“通讯员是遇到了鬼打墙,不但走不出来,还犯迷糊。”</p> <p class="ql-block">(吕贵全,1973年四川乐至县入伍。)</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17日,与吕贵全战友在四川乐至县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的阅读与欣赏,敬请关注《绿色印痕》的下一章节:“指桑骂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