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寒窗苦读学子穿越时空的警示

胖墩墩的星辰大海

<p class="ql-block">唯有主动求索,风雨兼程,方能将知识化为己有</p><p class="ql-block">来自寒窗苦读学子穿越时空的警示</p><p class="ql-block">2025.11.18 书写049/100</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说:</p><p class="ql-block">追逐梦想的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p><p class="ql-block">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带着努力与坚持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说得极是。这三句话,精准地勾勒出一条成就之路的三种维度:客观的艰难是“常态”,主观的坚韧是“心态”,付诸行动的执着是“状态”。</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正是这番话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面面穿越时空的明镜,警示并激励着后世的我们。</p><p class="ql-block">其一:范仲淹——“划粥断齑”,于风雨常态中坚守心态</p><p class="ql-block">常态之苦: 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寄居在寺庙里。生活上的“风雨”无比真实: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待其冷却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充饥;切一些腌菜末下饭,这便是“划粥断齑”。</p><p class="ql-block">心态之坚: 如此清苦,常人难以忍受,但范仲淹毫不在意。同学看不下去,送来丰盛饭菜,他却婉言谢绝,担心一旦享受了美食,日后就咽不下粥块了。这种“风雨无阻”的心态,源于他内心强大的志向——不为个人温饱,只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p class="ql-block">状态之恒: 他夜以继日地苦读,五年未曾解衣就枕,困倦时便以冷水浇面。最终,他不仅高中进士,更成为一代名臣、文学家。他的经历警示后世学子:物质的匮乏是外在风雨,内心的富足与坚定才是抵御一切的基石。莫让环境的“常态”成为放弃努力的借口。</p><p class="ql-block">其二:宋濂——“负箧曳屣”,以风雨兼程之状态求索</p><p class="ql-block">常态之苦: 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自述求学之难。求书之难——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求师之难——趋百里外,执经叩问,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行路之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p><p class="ql-block">状态之行: 宋濂没有停留在抱怨“风雨”的层面,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风雨兼程”的状态。为了知识,他可以用手抄书;为了解惑,他可以忍受老师的严厉;为了访学,他可以将严寒与艰险踩在脚下。</p><p class="ql-block">初心不忘: 他清楚地看到,同学之中有锦衣玉食者,但他丝毫没有羡慕,因为他从学习中获得了“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正是不忘初心,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求知本身。他的经历警示后世学子:求学之路,核心在一个“求”字。它需要你主动出发,风雨兼程,用行动去丈量梦想的距离,而非坐等条件成熟。</p><p class="ql-block">其三:苏秦——“刺股悬梁”,以极致努力扭转人生败局</p><p class="ql-block">常态之苦: 战国纵横家苏秦,早年游说列国失败,潦倒归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人的冷漠与疏远,是比贫困更刺骨的人情“风雨”。</p><p class="ql-block">心态之变: 此番挫败,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风雨无阻”的决绝心态。他翻出藏书,发愤苦读,立誓不成功便不成人。</p><p class="ql-block">努力与坚持: 他夜以继日地钻研,为防止打瞌睡,不惜“引锥自刺其股”(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这便是“刺股”典故的由来。经过一年的刻苦钻研,他再次出山,最终成功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名扬天下。他的经历警示后世学子:失败与屈辱是更猛烈的风雨,但真正的强者能将其化为动力。努力与坚持,不仅是日常的积累,更是在人生谷底时,实现绝地反击的唯一武器。</p><p class="ql-block">古代圣贤对后代学子的警示:</p><p class="ql-block">1. 莫怨条件苦,当问心志坚。 与范仲淹的“划粥断齑”、宋濂的“足肤皲裂”相比,我们今日求学之条件已是天上地下。真正的障碍,往往是我们内心的畏难情绪。</p><p class="ql-block">2. 求学在主动,功到自然成。 像宋濂那样“趋百里”以叩问,知识不会自动走进脑海。唯有主动求索,风雨兼程,方能将知识化为己有。</p><p class="ql-block">3. 挫败是常态,坚持定乾坤。 如苏秦一般,一时的失败和周围的否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那锥刺股的血色,正是“努力与坚持”最惊心动魄的图腾。</p><p class="ql-block">这些古代圣贤的身影,穿越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他们用一生印证:路上的风雨,磨砺的是强者的筋骨;心中的风雨无阻,塑造的是不朽的灵魂;而风雨兼程的脚步,最终踏出的,是一条通向光明的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愿后世学子能以此为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