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交通新规落地!18条明确“谁违法谁担责”告别“谁弱谁有理”</p><p class="ql-block">以前路上出点交通事故,总免不了“和稀泥”。行人闯红灯被撞,车主得赔钱;电动车逆行撞了汽车,骑车人一句“我是弱势方”就想免责。这种“谁弱谁有理”的处理方式,让守规矩的车主觉得冤,也让一些行人、骑行者心存侥幸,觉得违规也没事。</p><p class="ql-block">但从2025年11月15日起,这套逻辑彻底行不通了!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正式生效,18条新规把责任划分说得明明白白,核心就一个:谁违法,谁担责!</p><p class="ql-block">不管你是开车、走路,还是骑电动车、坐网约车,这些新规都直接关系到出行安全和钱包。新规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从过去的“同情弱势”变成了“过错担责”,《民法典》第1165条也明确规定,谁有错导致损失,谁就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先说说行人要注意的新规。以前有些行人觉得“机动车必须让我”,随意闯红灯、翻越隔离护栏、走非机动车道,出了事故也能获赔。现在不行了,要是行人有这些严重违规行为,且机动车完全没有过错,行人就得自己担全责。</p><p class="ql-block">比如行人突然闯入机动车道、在高速路上行走,或者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还随意横穿,导致被正常行驶的车辆撞到,这些情况都算行人全责,机动车一方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彻底打破了“行人一定无责”的误区。</p><p class="ql-block">电动车骑行者也得守规矩了。过去电动车逆行、闯红灯、违规载人载物,撞了汽车还能以“弱势方”为由少担责。现在新规明确,电动车只要违反交通规则引发事故,就得按过错程度担责,不存在“弱势方免赔”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如果电动车骑行者酒驾、醉驾,或者骑车时玩手机、逆行闯红灯,撞上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仅要自己承担自身损失,还得赔偿机动车的维修费用,再也不能靠“弱势”身份逃避责任了。</p><p class="ql-block">对车主来说,新规也不是“免罪金牌”,该担的责任一点都不能少。要是机动车存在超速、闯红灯、不按规定让行等违规行为,哪怕对方是行人或电动车违规在先,车主也得承担相应责任,责任大小按双方过错程度划分。</p><p class="ql-block">还有几种情况,车主哪怕没过错也得担责。比如开车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没有停车让行;或者在学校、小区等区域超速行驶,撞到行人,这些情况不管行人有没有轻微违规,车主都要承担主要责任。</p><p class="ql-block">新规对网约车、出租车也有明确要求。如果网约车司机在接单过程中,因为违规变道、闯红灯等行为引发事故,导致乘客受伤,司机和平台都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不能互相推诿。</p><p class="ql-block">另外,司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驾驶,或者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损害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后,有权向司机追偿,司机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关于保险赔偿,新规也说得很清楚。同时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事故,先由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三者险按合同赔偿,仍有不足的,再由侵权人赔偿。</p><p class="ql-block">如果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想优先让保险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法院也会支持。这一点对事故中的受害方来说很重要,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要是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管理维护缺陷导致的,比如路面坑洼、交通标志缺失,道路管理者没尽到维护义务,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车主遇到这种情况,不用自己扛下所有损失。</p><p class="ql-block">新规还明确了,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主要看双方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看交通工具的“强弱”。不管是行人、电动车,还是机动车,在交通规则面前一律平等,谁违规谁就得多担责。</p><p class="ql-block">这一变化不仅能让守规矩的人不吃亏,还能倒逼大家遵守交通规则。行人不敢随意闯红灯,电动车不敢肆意逆行,车主也会更加谨慎驾驶,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也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会担心,新规是不是完全不考虑“弱势方”了?其实不是,新规否定的是“以弱卖弱、违规免责”,如果机动车和行人都有过错,还是会按过错比例划分责任,只是不再默认“弱势方无责”。</p><p class="ql-block">比如行人过马路时走了人行横道,但稍微有点闯红灯,而机动车刚好超速行驶,这种情况双方都有过错,会根据各自过错程度,确定主次责任,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能体现公平公正。</p><p class="ql-block">新规的落地,是交通管理走向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一步。它告诉大家,道路安全的底线是“守规则”,而不是“论强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才是对所有人的公平保护。</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行人、骑行者还是车主,都应该认真了解这些新规,出门在外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仅能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更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最后想问问你,你觉得新规能有效杜绝“谁弱谁有理”的现象吗?在日常出行中,你遇到过哪些“和稀泥”的交通纠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聊聊你对这些新规的期待。</p>